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装备零讯     
《环球军事》2013,(23):72-72
以美“大卫投石器”反导系统成功试验 11月20日,以色列国防部宣布,以色列和美国联合研发的“大卫投石器”导弹防御系统成功通过第二轮试验。以色列国防部在声明中说,以色列导弹防御组织和美国导弹防御局在以色列南部利用该导弹防御系统按既定轨道成功拦截了一枚短程弹道导弹。该拦截系统的试验成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使得以色列有能力和信心应对由短程弹道导弹所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一、日益增长的空中威胁 1945年美国的一般攻击机带有二枚450磅的炸弹,它们的飞行速度约为180m八。但是到了八十年代,美苏的中远程轰炸机载弹量可达9—30吨,攻击机的载弹量则为6—13吨,并且大多数配置空地导弹,对地面目标的命中精度大大提高。而且都是能全天候攻击的。预计在八十年代末装备的美国“挫败进攻者计划”一架飞机可装备母弹22枚,而每枚母导弹载有14枚带末制导的分导子导弹。这样看来,空袭武器对地面的威胁似乎是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在增长。  相似文献   

3.
东京时间:1945年8月6日8时16分,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掷了第一枚原子弹,代号“小男孩”。随着蘑菇状的核烟云腾空而起,广岛毁灭了。据统计,当日死伤人数达13万人。这是人类首次使用核武器。 时隔3天后的8月9日,第二枚原子弹——“胖子”坠落日本长崎市,刹那间,又有7万多生灵灰飞烟灭。 “原子弹的出现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结束,或者是人类本身的结束!”世人发出了惊呼。世界大国急忙  相似文献   

4.
鲨鱼,乃“海中霸王”也!世界上350种鲨鱼,个个非等闲之辈。它们在海洋里横冲直闯,谁都敢碰,啥都敢吃。它那每小时14公里的游速,让小鱼恨不能多长几条腿;它那血盆似的大口、利斧似的牙齿,让众鱼儿见了心惊胆颤。  相似文献   

5.
正在浩瀚无际的海洋中,航空母舰的存在如同一座劈波斩浪的移动城堡,而城堡的守卫就是水面编队驱护舰、水下潜艇、空中反潜飞机以及水下声呐预警系统。它们将航母团团围住,形成了一个"舰机合一,攻防兼备"的海上作战平台。潜艇是为数不多的可能威胁航空母舰的水下航行器,因而反潜是水面编队的主要任务。在搜索潜艇的过程中,驱护舰首当其冲,采用主动声呐发射  相似文献   

6.
武振  唐昊 《环球军事》2014,(20):32-3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人类社会正在加速向更深层次的网络化时代迈进,各领域几乎被“一网打尽”。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巴西的演讲中指出:“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并进一步提出了信息主权的概念,指出信息卞权是互联网时代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强国大力宣扬“核弹只能毁灭一个地区,网络可以毁灭一个国家”,极力发展网络武器,试图在网络空间保持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7.
冷战时代的结束,似乎标志着世界的安宁和威胁的解除,但事实却远非如此。宁静的表面潜伏着武装冲突的危机,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由于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和石油,将会成为未来军事冲突的多发“地区”,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因此,许多国家都在  相似文献   

8.
1492年,大西洋西班牙沿岸的一个港口。一个名叫哥伦布的人率领一支帆船队,开始了一次被后人称为“划分了历史时代”的航海。通过哥伦布及后来麦哲伦、达·伽马等人的一系列远航,美洲大陆被发现了(尽管时至今日许多学者对谁先到达美洲仍争伦不休),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开辟了,平坦无际的海洋也第一次以整体的面貌展现在人类面前,成为人类全球沟通的“公共大道”。从哥伦布时代起,海洋也同时促发了一些君主、一些决策者、一些战略家的欲望,通过海洋这个“公共大道”,去实现对全球的控制。于是,海洋的宁静为刀光、剑影、炮声、硝烟所打…  相似文献   

9.
名刊速览     
《现代舰船》2011,(2):4
《海上力量》2010年第12期水面作战情报部门估计现在全世界有10万枚反舰巡航导弹,而号称能在超远距离外打击海上舰艇的弹道导弹也即将出现。这一切已成为威胁美国海军世界海洋主宰地位的心头大患。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威胁,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拉夫  相似文献   

10.
最近,以色列一再声称,伊朗通过叙利亚领土向真主党运送了8000枚经过改装的“喀秋莎”火箭,可以打到以色列的纵深地带。而真主党总书记谢赫·哈桑·纳斯鲁拉多次说,他们拥有超过1.2万枚的火箭。美联社说,目前真主党拥有射程约20公里的“喀秋莎”火箭。“喀秋莎”火箭炮最早投入战场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1939年,苏联制成M-13型火箭炮,即俗称的“喀秋莎”。它是第一代火箭炮。这种火箭炮采用多轨式定向器,一次齐射可发射16枚132毫米弹径的火箭弹。该弹离轨速度70米/秒,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公里,能在7~10秒钟将16枚火箭弹全…  相似文献   

11.
目前,美国和伊拉克在海湾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曾在海湾战争中尝过39枚“飞毛腿”导弹滋味的以色列再度面临“飞毛腿”导弹的威胁。 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仍然是美军和以色列的心腹之患 在海湾战争中,“飞毛腿”导弹曾是伊拉克对抗盟军大规模空袭的惟一纵深反击武器。海湾战争的前3天,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了11枚“飞毛腿”导弹,促使以色列参战,达到挑起和阿拉伯国家发生战争的目的。整个海湾战争期间,为打击盟军的纵深目标,伊  相似文献   

12.
2月27日,美国作出了一个惊世之举:将象征着世界离遭受核毁灭的时刻“世界末日之钟”向后调了两分钟,调到23时53分。它象征着核威胁已达到冷战后最危险水平。 恐怖的“世界末日钟” “世界末日钟”是由《原子弹科学家公报》杂志在1947年设立的。这座460毫米见方的木质模型钟摆放在《原子弹科学家公报》的总部所在地芝加哥大学里。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枚原子弹。两年后,参加原子弹研究的科学家们设立了这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末日钟”。“末日钟”的指针距离午夜24时越近,就表明世界越危险,离毁灭越近。“世界末日钟”在1947年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武装部队于2月16日分别从陆地、海洋和空中成功地试射了3枚战略导弹,其中包括一枚“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舆论指出,俄罗斯此次导弹试射,向打算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美国传递了明确信号:俄军不怕NMD。 俄战略导弹部队新闻官伊尔沙特·班丘林于2月16日宣布,一枚“白杨”-M型洲际弹道导弹当天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准确地击中了4200公里外俄远东  相似文献   

14.
记得我国一位沿海省份的海洋局长曾在一次会上这样说过:“有谁想过,海字由哪些笔划组成?它们代表什么意义?”听者们一时语塞。“海的左边是水,右上是人,右下方是母亲的母字。也就是说海是人类的母亲。”多么言简意赅的诠释,令人耳目一新。历史经验证明:国家的兴衰总是与对海洋的重视程度成正比的。重视海洋、开发海  相似文献   

15.
当今人类面临着四大危机:人口剧增、资源减少、能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而缓解这些危机的重要途径就是向海洋进军。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人类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海洋经济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现代高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技术正日益体现出其不可替代的“杠杆”作用。海洋技术包括海洋观测、海洋水声、海底资源勘探开发,以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能源利用、海洋交通与运载、海洋结构、海水利用、海洋空间利用,以及深港技术等。本文主要对海洋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神秘劳工1943年下半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面对盟军日益强大的军事打击,穷途末路的希特勒准备作最后一搏,计划在10个月内向伦敦发射5万枚最得意的新式“撒手锏”V-1火箭,毁灭这座城市,以期打垮英国人的抵抗意志。发射的准备工作是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修建发射场的劳工多是党卫队从荷兰和波兰抓来的。至当年的8月份,100多座发射场已临近完工。伦敦所受到的毁灭性打击威胁日益临近,而此时所有的英国人对这种新式武器还毫不知情。就在这个时候,在鲁昂的一家咖啡馆里,自由法国中央情报行动局情报员弗兰茨向其上级霍兰德报告说,他从两个建筑承包商那里获悉,德国人正在搞一种异乎寻常的工程,它需要的水泥比普通工程要多得多。凭着职业的敏感性,霍兰德断定这个工程将对盟军  相似文献   

17.
母入邪教,女遭虐杀,夫命丧黄泉,一个幸福家庭的毁灭,邪教就是罪魁祸首。 事件触目惊心,可资殷鉴。小小的“旷野窄门”也好,不可一世的“法轮大法”也好,一切非法的邪教组织,都是假借科学的名义,利用人们已知的一星半点的或者一知半解的科学知识,用一些耸人听闻的谎言来打动人心,越神奇越异常越好,让人听得目瞪口呆,进而又让一些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好乖乖地入道入教入魔,成为其精神上的“奴隶”,敛收钱财的“机器”,最终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8.
编读相约     
《当代海军》2005,(6):72
读者来信“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洋。”在郑和的年代,就意识到了海洋的重要性。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18000公里的海岸线。在21世纪这个海洋时代,我国海洋国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海洋权益等重任就责无旁贷地交给了海军。我期待中国海军更加强大,期待着中国海军走向世界各大洋!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这两次核突击所造成的惨状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恐怖和毁灭的阴影:瞬间两座城市大部被夷为平地,当即共死去10.17万多人,伤残20多万人,并潜伏下无法计数和难以根除的核辐射病源。人类从此被带进了核时代……  相似文献   

20.
<正> 在鲁迅看来,悲剧并非指那种非社会性的个人不幸际遇,他认为悲剧创作必须着眼于社会性,并表现出历史的必然性。他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悲剧命题:“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人生的价值不是社会生活中的“小悲欢”。它之“毁灭给人看”也不是一种“巧合”,悲剧的审美价值是以人生的社会价值为基础的。鲁迅小说所揭示的深刻的社会性和必然性,正是他的这种卓越的悲剧理论的艺术实践。本文仅就中学语文教材入选的鲁迅小说的悲剧性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