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事文摘》2023,(20):38-41
<正>小编的话:2023年7月31日下午,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返回57天后,中国航天员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乘组与记者见面会。航天员邓清明坚守25年,终圆飞天梦,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他的太空感言吧!  相似文献   

2.
《军事文摘》2024,(4):4-9
<正>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成,航天员们开始了繁忙的天地往返之旅。在其中,也有一些小家伙跟着航天员们忙碌地飞上飞下。它们是谁呢?就是种子呀!它们在飞天的过程中有哪些故事呢?近期,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发布了对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郑慧琼的专访:《郑慧琼:种子的太空奇遇记》,解密了在太空种水稻的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3.
10月15日上午9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16日凌晨6时23分,神舟五号安全平稳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中华民族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在这21个小时中成为现实。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难忘时刻!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审时度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长征”二号F火箭的腾空而起,神舟七号飞船载着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飞向广袤的太空。此时此刻,我陶醉地仰望夜空,忽想起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时即席吟诵的诗句“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国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是呀,宇宙是无限的,奥妙是无穷的,它所激发我们的种种梦想也是连绵不断、永无终端的!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25日9时,当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长治清华机械厂研制生产的活动发射平台发射升空,托举“神舟七号”飞船刺破苍穹飞向神秘太空的镜头出现在清华人眼前时,清华人沸腾了.清华厂沸腾了!由清华厂研制生产的平台又一次成功完成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为我国的飞天事业做出了贡献。从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到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成功,  相似文献   

6.
事件     
《环球军事》2013,(13):4-4
神十航天员成功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6月20日上午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有关专家说,太空授课活动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军事文摘》2024,(6):4-9
<正>中国空间站有危险啦?是这样的:随着太空垃圾(空间碎片)的日益增多,中国空间站也随时可能被周围绕着地球飞的微小颗粒撞击呢!在前期检查中,人们发现中国空间站太阳翼曾多次受到微小颗粒撞击,已经造成了轻微损伤。  相似文献   

8.
千年梦圆今朝,一箭飞冲九霄。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实现了!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伟大成就,是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重要程碑。  相似文献   

9.
国际空间站美俄宇航员 问候中国航天员 “欢迎到太空来!”“一路平安、愿你成功!”“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太好了。这实在是一个好消息。” 正在国际空间站上居留的华裔美国宇航员卢杰用汉语向首次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致以问候。  相似文献   

10.
星空 《军事文摘》2023,(22):4-9
<正>你知道吗?不知不觉,距离我国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经三年了。令人欣喜的是,出差火星三年来,“天问一号”收获满满,并且超额完成了任务!那么,“天问一号”的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目前都还好吗?它们都在人类探测火星的历史中创造了哪些新成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1.
《军事文摘》2023,(6):4-9
<正>我们普通人的下班非常简单,航天员可不一样,从太空“下班回家”简直是轰轰烈烈:不仅回家时间要提前周密计划,回家之路也被全程跟踪,回到地面后还有很多人搜救迎接……看来,从天上回来的就不一样啊!好吧,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为了让航天员顺利“下班回家”,人们都设置了哪些场地、措施,采取了哪些行动吧!  相似文献   

12.
《军事文摘》2024,(6):10-11
<正>中国空间站在2022年底已经全面建成,如果两个飞行乘组在太空中会师,就会有6名航天员同时在空间站工作和生活,就需要有6个航天员的私密空间供航天员使用。因此,空间站配置了可供6个航天员使用的个人睡眠舱。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2月30日凌晨,我国成功地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送入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神舟四号”的发射成功,为把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火星报     
《军事文摘》2023,(16):32-37
<正>小编的话:火星上最忙的人是谁?有可能是大耳朵,嘻嘻!为了捕捉新闻热点,大耳朵每天开着小飞船到处跑,一会儿回地球,一会儿去月球,跑坏好几艘小飞船啦。最近火星有哪些好玩的事儿呢?快来看看吧!火星首次迎来小学生研学营火星上要出现小朋友啦!火星居民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开心,毕竟从来没有小朋友来过火星呢。毕竟太空旅行会流失钙质,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Y7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作为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把这一"探路先锋"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三号丙"运载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工业》2013,(7):16-16
在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完成了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在任务实施中,天地之间协同密切、操控精准,特别是三名航天员技术娴熟,表现出色,整个过程实施得非常顺利,堪称完美。以此次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7.
《军事文摘》2023,(6):36-39
<正>小编的话:从太空安全返回到地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有的航天器会落在茫茫大海,有的航天器会落在皑皑冰雪上,甚至需要航天员费力地自己爬出舱。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航天器返回和着陆的种种画面吧!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2011,(10):23-23
“天宫一号”的发射触动了一向紧盯中国太空动向的外媒的敏感神经。美国《探索新闻》网站报道称,今年7月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其最后一次升空,美国的载人航天计划随后进入了重新调整期。而在此之际中国的太空计划正在取得大步进展。《纽约时报》则这样评论:“美国削减太空项目基金,在2077年前不会发射新的载人火箭,而俄罗斯也表示载人行动不再是其太空计划的首选。如今当美俄对太空失去积极性的时候,而中国正在努力发展航天力量。”。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宇航局6月30日宣布,“卡西尼”号星际探测器在经过近7年的太空旅行,飞行35亿千米后,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1日零时12分穴北京时间12时12分雪成功飞入土星轨道,开始为期4年的土星探索历程。这项由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意大利航天局等航天机构联合开展的“卡西尼-惠更斯”土星探索计划耗资超过33亿美元。“卡西尼”号飞船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复杂也是最可靠的太空探测器,“卡西尼”号上不仅安装有12台探测设备,还携带了可在太空发射的“惠更斯”号探测器。按计划,“惠更斯”号探测器将于今年初着陆土卫六,对这颗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拥有…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7月23日中午12时41分,随着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腾空而起,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式启航,从此探测火星的科学大军中有了中国航天的身影。发射成功后,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行星探测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50年前的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太空奏出《东方红》乐曲,亿万国人翘首仰望,由此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序幕;50年后的7月23日,"天问一号"载着中国人民的"探火情"正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