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口号声震天,步伐整齐划一,动作稳健灵活……我们是团场民兵,担负着屯垦戍边的重大使命。"2月8日,回想起军训时的精气神,农四师72团(前身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三团,被誉为红军团)7连职工刘爱民还是很激动。今年40岁的刘爱民,是72团民兵应急连民兵。他多次赴伊宁市参加维稳执勤,2010年还荣获72团"优秀民兵"  相似文献   

2.
在十师一八七团,十六连连长钟波可算是个名人,尤其是居住在一八七团的哈萨克族职工,没有人不认识他,大家常念叨:"有事找钟波,他可是哈萨克族职工的好兄弟。"钟波是2003年通过兵地大中专毕业生交流来到一八七团的,几年里,钟波向  相似文献   

3.
正在九师一六七团社区,提起余志章,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就是一个爱管‘闲事’的热心人。"余志章是退休干部,今年72岁。从做小区的公共志愿者,到为社区义务巡逻,他总把社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以"闲不住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敬。爱管"闲事"是余志章的风格。"余志章非常热心管‘闲事’,只要不符合规则的行为都要管。"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忠军如是说。  相似文献   

4.
正"小郭,看你家番茄的长势,今年你又是咱们连的番茄状元了。"7月13日,农二师二二三团六连几个种植番茄的职工,在郭立三的番茄地头上唠着种植经。去年,郭立三种植的番茄单产达到8.56吨,60亩地净赚了7万多元。郭立三今年30来岁,是二二三团六连的普通职工。2006年,他从甘肃老家来到六连承包土地。番茄种了五六年,年年拿钱,大家都说他运气好,而他明  相似文献   

5.
农四师72团陈列馆建于1998年,占地面积800余平方米,内设图片厅、留言厅及实物展厅3个部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72团光辉璀璨的发展历程。馆内收藏和记录了从  相似文献   

6.
执着追求     
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在长达32年的工作生涯中,有28年的时间在基层锻炼。28年来,他无怨无悔,默默地努力工作,认真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短短3年中,他让一家亏损200余万元、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扭亏为盈。2011年,该公司招投标中标率达到100%,完成招投标工程项目1.13亿元。他就是农四师72团恒信建筑公司总经理倪建新。  相似文献   

7.
他是大家心中的“好班长”……地方党委、政府每年开展的“好班长、好班子、好助手”评比竞赛中,他多次当选“好班长”;在河南某预备役防化团“庆八一文艺晚会”上,他的故事被编成快板《夸夸我们的“好班长”》……  相似文献   

8.
周晓葵 《兵团建设》2009,(24):21-21
杨钦东是农七师126团2连的一名职工。2003年,他从河南省来到126团2连。刚来时,由于没有资金承包土地。他就给其他职工打工、代管地,农忙的时候拾棉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相似文献   

9.
绿色哨兵     
他中等个儿,不善言辞,14年来,总是在路边林带内忙碌。他就是农八师150团22连林管员吕志功。 1967年.19岁的吕志功在150团22连参加工作。他在许多岗位上工作过,当过饲养员、水管员。  相似文献   

10.
军垦鼓艺     
安然 《兵团建设》2010,(2):47-47
民间艺术军垦鼓艺为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主要流传于农八师143团等地。 农八师143团始建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9军26师77团。这些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官兵中有20多名是曾在南泥湾战斗过的老红军战士。他们从家乡带来了腰鼓.在生产劳动之余,给大家表演,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激励人们的斗志。  相似文献   

11.
孝子魏德     
今年83岁的魏秀才,是农七师131团原东砖厂退休职工。1979年,他与55岁的吴素清结合组成了新的家庭。从此,孑然一身的他有了家、有了老伴和儿子魏德。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他来说,"什么事情也不做,美美地睡两天觉"是一种奢望。全团绿化带管理要找他,楼房暖气不热要找他,居民家的水龙头漏水了也要找他,每一次不论大事小事他都尽心尽力,帮助大家解决困难。他就是农二师三十六团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主任王新民。刚到社区服务中心工作,大大小小的事情纷繁复杂。自来水管网都是1988年铺设的,锅炉房设备也是上世纪90年代购进的,均已严重老化。面对  相似文献   

13.
每天清晨.农八师石河子一四三团游憩广场总是热闹非凡:人们三五成群跳健美操、唱戏曲、打太极拳、打羽毛球、舞花棍,其乐融融。这只是四三团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场景。  相似文献   

14.
农二师21团培养学习型党支部书记,充分利用政工例会和读书活动,由支部书记轮流讲课和作读书报告,一人讲大家评,提高支部书记的学习、备课和语言表达能力。3月下旬的政工例会第一课是1连党支部书记林新疆讲的,为讲好课,他学习了有关文件和著作,查阅了大量资料,还走访问职工群众,最后讲课的效果比较令人满意,他说:“轮流讲课好,逼着我们学,不学不行啊!”  相似文献   

15.
正老张,名叫张建华,是四师七十九团四连工会主席,之前曾任该连党支部书记,大家都习惯喊他"老张"。老张平时不苟言笑,工作时极其认真,有时甚至认真得令人难以理解。2012年,老张任连队党支部书记,职工在葡萄地栽水泥杆子归他负责,大家伙可是好好领会了一把老张的认真劲儿!  相似文献   

16.
[案例]某部一连战士小王,入伍后,总把“革命道理”挂在嘴边,而且出了错误从来不认错,大家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常有理”。比如,组织上团课时,大家听课都很认真,他却睡大觉, 班长批评他,他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了,睡觉是人的基本需要,我不能不睡觉。”排长拿他也没有办法,只好反映到连长那里。连长在管理上有点迁就照顾,就告诉排长只要不出大事, 就算了。  相似文献   

17.
他以工作是大家做的为由,推辞采访,更拒绝写他个人。我们只好乘他不在的时候,来到人武部。下面是座谈纪要。 肖定刚(部长):如果你们早几年来,这里可是找一个坐的地方都困难,那时候人武部连大门都没有,吃饭没饭堂,大家端着饭碗到处游,是田政委带领大家起早睡晚,不顾双手磨起血泡,才建起现在这个被上级评为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的。 约批(干事):你们看这荣誉室,近十年来,人武部获得了各级各类奖旗奖牌72面,那块是八八年田政委带着政工科的同志坚持数年抓民兵思想教育不间断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民兵政治教育先进单位的大奖牌。那面是田政委重视民  相似文献   

18.
在农五师81团社区有一位70岁的党支部书记,他带领该团的老同志们看家护院、排练节目,默默地发挥着余热。大家都称他为楷模书记。他就是该团社区老年干部一支部党支部书记袁新民。  相似文献   

19.
提起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人武部政委马海的学习精神,大家都说他有股子勤奋的钻劲,学而不厌的韧劲,诲人不倦的恒劲。从1998年任政委至今,他时刻牢记军委江主席的“两个武装”的教诲,把学知识、长才干、干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被大家誉为勤奋学习的带头人。咬定青山不放松。马海同志1976年入伍,1982年毕业于天津师大中文系,1983年起从事政治工作,先后在军、师、团机关任职。按理说,一个响当当的汉语语言文学学士,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兵团完成52个边境团场的7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4.73亿元"我来185团49年了,没想到能住上楼房,这正是我和老伴一直期盼的。"这是刚刚搬进新楼房的农十师185团退休职工庄奎吉老人发出的由衷感慨。被大家亲切称为"老庄"的庄奎吉老人是1963年从山东济南军区转业到185团的老军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