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珂 《政工学刊》2008,(6):35-35
一位幼儿园的小朋友向园长告状,说老师骂自己了。这位教师十分纳闷,自己从来没有骂过学生呀。园长批评小朋友说谎。小朋友委屈地说:“老师没有用嘴骂我,她用眼睛骂我了!”老师这才意识到,早上因为这位小朋友调皮,自己确实用眼睛狠狠地瞪了他一会儿。这位老师在文章中写道:“小朋友这天真的一状,给自己上了一堂课,骂人不仅仅只有嘴巴,有时眼睛也会骂人的。”  相似文献   

2.
我刚懂事时,家境贫寒,母亲常常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我们兄弟吃好,长大,便成了她整天揪心的课题。因为米少,饭总是煮得太稀,我们不爱吃,母亲就告诉我们“稀粥烂饭不伤人”,并幽默地说“吃稀饭要搅,走溜路要跑”,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有时差一点饭,“吃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的叮咛便自然地响在耳边。上初中时,我在外面住校。母亲“吃饭要细嚼慢咽,学习要刻苦钻研”  相似文献   

3.
“路怒”     
章慧敏 《政工学刊》2023,(10):82-82
不久前,在上海再次坐上朋友小米开的车。我之前坐她开的车不超过3次,但她开车像“斗士”的印象却留在了我的心里。记得有次她载我,车子堵在了内环高架上,开又开不动,下又下不来,我看她的十个手指不断地在方向盘上敲击,这种焦躁也传染给了我,我的手指也不自觉地在大腿上敲打。这情景有点儿像早些年坐出租车,每当“吃”个红灯或道路拥堵时,目光便不由自主地看向计价器。数字不受控地“噌噌”向上蹿,让人心惊肉跳,掩盖焦虑的动作就是在大腿上敲击手指……  相似文献   

4.
幽默与笑话     
走丢 我5岁的女儿喜欢听故事。有一天,在超市里女儿走丢了。最后大家帮助我在附近一个公园里找到了她。我紧紧抱住女儿,生怕再失去她,并警告她,再走丢了就见不到妈妈了。 于是女儿认真地问:“那我会有个后妈,是吗?” “恐怕是的,孩子!” “那我就能去舞会,和王子跳舞了。”  相似文献   

5.
又一次见到了她。这次的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率真顽皮,眉宇间透出几分凝重与成熟,多了几分女孩特有的睿智和深思。“你终于长大了……”我开玩笑说。她苦苦地笑了笑:“我一直在寻找,但一直没能找到……”我相信她说的话。她说过自己遗憾没能成为一名女兵,但她一直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军嫂。  相似文献   

6.
“505”,父母般的呵护 (李军玲玲) 我的女儿今年3岁。她出生在盛夏七月,不知是生不逢时,还是别的原因,从出生40天起,就经常闹肚子,有时拉稀一拉好几天,吃药也止不住。我们做父母的只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有时实在看不下去,就抱着她哭。按理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医疗水平都很好了,但偏偏让我们的小宝贝摊上这么  相似文献   

7.
“入伍快一年了,不知为什么,面对连队干部、甚至老兵班长的问话,我总是感觉紧张,有时连话都说不清楚。说实话,我心里感觉有些害怕,也不知道怕什么。我感觉自己有时好像在无意识地躲着连队干部,也不敢主动担当任务。”一位战士谈到自己的烦恼时,这样说。  相似文献   

8.
石微雨,一个数年前在军艺校园中留下印 象的女孩,而今出现在我的眼前。见面的一瞬 间,我极力搜寻起她在军艺舞台上饰演《歌女》、 《老妇还乡》时的影子。她惊讶我曾看过她的 演出。我说,在军艺时就想写写你呢!没想到 你竟自己动笔洋洋洒洒地写出《我就这样长大 了》。 石微雨只是微微一笑,把用七色纸装订成 的漫润着她的智慧和心血的书稿递给了我。 在我接过书稿的时候,封面上的题记透过 挺括的塑料护封映入我的眼帘: 每一粒砂子都有沙漠的影子, 每一个水滴都有海洋的气息。 我在想,《我就这样长大了》这粒“砂子” 或这个“水滴”浓缩着怎样的“沙漠”或“海洋” 呢?从石微雨的纯净文字和娓娓述说中,我看 到了这个叫做“石微雨”的寻梦女孩痴情艺术 的成长图景——  相似文献   

9.
让爱成长     
李进 《政工学刊》2002,(12):48-48
跟荣的交往缘于给她送信。她的信特别多 ,有时一天竟能收到五六封。那是大一的事情 ,当时我当班长 ,每天分发本班的信件是我的一项工作。这样平静地过了一个月。直到有一天 ,我突然发现荣眼睛中流露出一种很陌生又很熟悉的东西。我不知道我的眼睛是否已“放光”(我中师时的班主任曾说过 ,当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时 ,他的眼睛在注视对方时会放光 ) ,但我那时确实很紧张、很激动、很兴奋 ,也很快乐。我是在偏僻山村长大的农民的儿子 ,对于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只是在电视剧或小说上见过 ,并且对此我从不抱幻想。真没想到 ,一个暖暖的初夏的傍晚 …  相似文献   

10.
幽默点滴     
来不及了一名矮个子男生,在餐厅看到一位长得修长的女生,这个男生从她身边走过时,不由得酸溜溜地对她说:“女孩子没事长那么高!”女生辩解道:“我是北方人,常常吃面食,所以长得高。”但心里仍然觉得不快。她要离开餐厅时,经过男生的座位,看那男生正吃一大碗面,便没好气地说:“现在吃也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11.
情系雪域     
军校时同学们闲聊的话题总是时髦的,可我却一提就是西藏的雪峰高山,尤其那次填表我写下了“西藏”两个字,好友秦便给我起了个绰号“李藏”。 在我心中西藏一直是一块神秘的地方,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不由自主地投进它的怀抱。有时我们会在山中小憩,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山  相似文献   

12.
卢军 《政工学刊》2001,(2):46-46
在去年冬天第一场寒流席卷岛城的那个夜晚,我和爱人以及刚刚降生三个多月的儿子正依偎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着萨克斯曲《回家》,一家人沉浸在温馨幸福之中。“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这片温馨。我有点恼火地拿起电话:“谁呀?!”“是我…咳咳咳…”听筒里传出了一阵咳嗽声。“变天了,给孩子多穿点衣服,毛线袜暖和,别忘了给孩子穿上。你们自己也要当心,要照顾好自己……”母亲声音沙哑,边咳嗽边说,时断时续,费了很大的功夫才说完这些话。我正想问候她几句,她在那边又接着说道:“家里没其他事,你们放心。我挂了。”放下母亲的电…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大姐被拐卖到内蒙古后,与收买她的那个男人关系很好,两人已“结婚”8年,女儿也6岁多了。她被拐卖前的丈夫徐某对她很不好,她非常想解除与徐某痛苦的婚姻关系。于是,我大姐趁今年从内蒙古回家探亲之际,向法院起诉,要求与徐某离婚。徐某为此多次跑到我家吵闹、威胁,并趁我大姐单独外出之机,将她“拉”到徐某家“看”了起来,限制她的人身自由,强迫我大姐撤  相似文献   

14.
幽默点滴     
开一张证明给我一个男子献血后问道:“请问我的血是温热的吗?”护士点头称是。那男子说:“开一张证明给我好吗?”护士疑惑地望着他,说:“为什么?”“我老婆常骂我是冷血动物,我要向她证明,我不是!”(刘井录田墨林)  相似文献   

15.
在湖南省衡山县,提起民政局长文凤炎,复员退伍军人便情绪激动地对你讲说起她的一件件事来,发出这样充满感情的赞叹:“她为我们真是把心都要操碎哒!”“她象自己亲生妈一样的体贴人哟!”我有幸见到了这位“贴心局长”。她,五十上下,个子矮小,园脸盘,梳短发,朴朴实实,是一位土改时期就跟着党的老同志。  相似文献   

16.
“女为悦己者容”,我也有这样一位“红颜”知己,是她使我越来越美丽,在我走过的生命历程中,无论前方有任何艰难险阻,她总是激励着我,陪伴着我,从她那里我读懂了一种精神。她就是《红岩》。《红岩》,让我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革命气节,“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江姐、成岗、许云峰他们是我儿  相似文献   

17.
她,面临照料双目失明的养父的沉重担子,而日本生父为她准备了优裕的生活条件,她是怎样作出抉择的呢?看看她的事迹,对我们广大民兵可能有所启迪。欢乐的一天,噩运却猛然地降临到鞍山市一位老人头上。“静静啊,你在哪儿?爸爸我什么都看不见了!”一双粗壮的大手颤颤抖抖,到处摸着、摸着。“我这双老眼真的瞎了,就再也看不见女儿了吗?”他扶摸、挪动,足足两个小时,终于贴着墙站住了,陷入了极度的悲痛:我王忠山  相似文献   

18.
栾世强 《政工学刊》2009,(11):80-80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学者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进屋看到教授五岁的小女儿,满头金发,漂亮的眼睛如同清澈纯蓝的一潭湖水。简直惊为天人。收下学者带去的中国礼物,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微笑道谢,学者禁不住夸奖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女儿离开后,她的脸色严肃了起来:“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大惊:“我一番好意夸奖她,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摇摇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  相似文献   

19.
执著的女兵     
这里讲的,是一个女兵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曾经获得过“全军书法大赛”一等奖。采访她,原来是瞄准了这个“一等奖”。可我得到的却远远超过了书法的范畴。如果要加以概括,那就是“执著”,执著地追求书法艺术、执著地当普普通通的  相似文献   

20.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整天不停地在家哭,人们都叫他“哭婆”。有“好事者”便问她为什么哭。她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小女儿卖布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伞卖不掉;下雨的时候,小女儿的鞋卖不出去,我替他们担心。”说完,老婆婆又泣不成声。“好事者”开导她说:“您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呢?晴天,到小女儿的鞋店买鞋者多;雨天,到大女儿的伞铺购伞者多。”老婆婆觉得很有道理,破涕为笑,从此“哭婆”变成了“笑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