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讲过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深受感动,准备捐出身上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相似文献   

2.
幽默与笑话     
弄巧成拙牧师讲经,发现听众中有个人打呼噜,牧师决定教训他一番。“你们当中,谁愿意上天堂,请站起来。”牧师对大家说。除那个睡着的人外,全都应声起立。“很好,请各位坐下。”牧师说。众人坐下后,牧师继续问:“谁愿意下地狱,请站起来。”这时,那个睡觉的人被惊醒了,他茫茫然连忙站了起来。众人顿时偷偷发笑。“先生,”他睡眼惺忪,左顾右盼,然后问牧师,“干吗只有我和你站着?”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宗教不仅是凝聚军心的灵魂,而且是密切军民关系的纽带。因此,宗教在美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1775年6月,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时,就确定了“随军牧师20美元”的薪酬,并由此形成了随军牧师制度。  相似文献   

4.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阿诺德牧师对军队牧师制度的影响是没人能比的,他出生在俄亥俄州,父母是瑞士和爱尔兰人,于1908年被委任为牧师,1913年被任命为军队牧师。1937年,到他被任命为首席军队牧师时,他已经在该职业中成绩卓著,还曾担任牧师学校的司令官(1925-1928)。作为第五任首席牧师,他领导了历史上最大数量的身着军装的牧师队伍。当阿诺德在1937年成为首席牧师的时候,美国公众和大多数的政治领导人,尽管依然闭关自守,但还是被迫接受了另一场世界大战已经临近的现实。德国和意大利极权主义独裁者的嚣张气焰以及日本在亚洲的扩张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5.
四菜一汤     
李威 《政工学刊》2008,(2):43-43
我在吉林某边防团当排长时,新兵很多来自浙江。其中一个叫艺帆的新兵,父母做建材生意,家境比较富裕。下连没多久。一次他向我借两千元钱准备过生日。我当时没有拒绝也没有批评他,因为他初到部队,我怕影响他工作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我决定通过独创的“四菜一汤”生日宴的形式来教育他。  相似文献   

6.
幽默与笑话     
伍长 严厉的陆战队伍长接到消息,说他一个下属的父亲去世了。点名时他不假思索地说:"嗨,阿史,你父亲死了!"阿史马上晕倒。 几天后另一个陆战队员的姐姐去世,伍长立即召集部属。"老钟。"他大喊,"你姐姐昨晚死了!"老钟大哭。 将军知道后便把他召来,吩咐他在部属家有不幸时不要那么鲁莽。过了一星期,  相似文献   

7.
张珂 《政工学刊》2008,(6):35-35
一位幼儿园的小朋友向园长告状,说老师骂自己了。这位教师十分纳闷,自己从来没有骂过学生呀。园长批评小朋友说谎。小朋友委屈地说:“老师没有用嘴骂我,她用眼睛骂我了!”老师这才意识到,早上因为这位小朋友调皮,自己确实用眼睛狠狠地瞪了他一会儿。这位老师在文章中写道:“小朋友这天真的一状,给自己上了一堂课,骂人不仅仅只有嘴巴,有时眼睛也会骂人的。”  相似文献   

8.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作为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代名词 ,历来广为人知。但是 ,和尚的本职工作是撞钟 ,当一天和尚 ,当然要按时撞钟 ,撞响钟 ,撞好钟 ,否则便不是一个好和尚。撞钟的和尚 ,总要比不撞钟的和尚可敬些、可爱些。从这个角度来看 ,先前的理解有点冤枉和委屈了“撞钟的和尚”。例如 ,花和尚鲁智深固然是一个好汉 ,但却不是一个好和尚。他避祸五台山做和尚的时节 ,不尽其职 ,不守寺规 ,天天酒肉穿肠过 ,来了兴致还要醉打山门 ,可谓是做了许多天和尚 ,也没有撞一天钟。我们也能理解鲁达先生英雄未竟之时 ,心境的悲凉和愤懑 ,但好和尚…  相似文献   

9.
西方军队虽然没有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提法,却有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基于军人普遍信教和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西方军队建立了随军牧师制度。随军牧师是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身份特殊,地位受法律和制度保障,是特种现役军官,主要职责是协助军官处理宗教、道德、士气等项事务,管理部队的宗教活动。研究西方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不了解随军牧师。  相似文献   

10.
《解放军生活》2012,(12):10
10月30日上午10时,天津总队第三支队会议室,支队领导正在接受我们的采访,一名宣传干事进来和支队赵政委悄声说了句什么,政委扭头告诉我们:刘长余总队长十分钟后到!果不其然,没到十分钟,总队长已推门进来,这位总队的一号首长,肩上的警衔:少将。刘总队长高个,军容严整,步伐很大,行动迅速,一个典型的军事将领。我觉得他的样子正契合我们心中的军事干部形象。访谈他,既轻松又紧张。他反应敏捷,思维缜密,多用肯定句、滔滔不绝,但稍不留神,他那带煽动性的语言就会把你的思路悄悄带跑了。  相似文献   

11.
李晓 《中国民兵》2010,(11):56-56
命运先给了他一个美妙的开局,然后迅速吹响终场哨;命运让他失去了一双手臂,却没有让他陷入绝境,还有两条腿,让他绽放出生命的奇葩。他说,他见到过天使,是梦中的天使,给了他隐形的翅膀。  相似文献   

12.
他身高一米八〇,是个气度恢弘的魁梧汉子,他没当过兵,却具有军人的气质和素质;他没有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但倾心国防的情怀却让人钦佩,他就是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武装部长——李德天。  相似文献   

13.
5月14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援疆干部李兆豫的家中,笔者见到了他的妻子郝冬梅和女儿李雨瑄。"我们家兆豫在二师已经生活、工作两年多了,已经成了一名兵团人。我利用暑假去了3次二师,现在,我们一家人都爱上了兵团。"郝冬梅说。2011年3月的一天,李兆豫告诉她和女儿,自己不久后就要到二师参加3年的援疆工作。听了丈夫的话,起初她心里十分不愿意:丈夫从来没有和自己分开过,况且女儿刚上初中,十分需要父亲的关爱……思来想去,郝冬梅认为丈夫选择去援疆是他的工作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既然你已经决定要去援疆了,我和孩子都会支持你的。"郝冬梅说",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有我呢。""爸爸,您就放心吧,家里有我照顾妈妈呢。"女儿李雨瑄的话,  相似文献   

14.
民兵文摘     
李连杰缘何谢绝这项奖?只因——慈善事业不是竞赛据《文学故事报》3月5日报道,李连杰多次在媒体面前表示,"慈善事业"将是他后半生的事业重心。而就是这样一个为慈善尽心尽力的人,却对慈善奖项没有兴趣。在成为"中华慈善奖"候选人后,李连杰公开说:"我不希望得到这个奖项。观众与其给我投票,不如为我的‘一基金’捐一块钱。"和大多数基金会相比,李连杰创办的"一基金"更希望媒体加入义工团队作为监督组织,"我会很坦然地每三个月在媒体公布基金的账目,因为只有公正、透明才不会影响捐款人的信心。我希望这个基金会可以做得长长久久。李连杰死了没关系,只要这个基金计划还在。"作为娱乐圈明星的李连杰认为,如果慈善搞成了比赛,那就忽略了慈善的诚意和初衷,使得慈善似乎就变成了500强的事,变成了百亿富翁的事。捐100块的人看到别人捐1000,就会觉得没面子,而选择退出,这种状况是不健康的。因为面子捐了一百万,回家之后后悔得不得了,那也不是慈善的目的。所以李连杰提出了"一基金"计划——捐一块钱就是献爱心。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用心做才是最重要的。李连杰说,"我就是要把慈善做得轻松、简单、不后悔。"  相似文献   

15.
在美军部队中有着一支特殊的队伍——虽然身着军装却不参加战斗,虽然亲历战场却手无寸铁。这就是随军牧师。美军官兵有95%以上都信仰宗教,尤其是面对残酷的战场和不可预知的未来,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慰籍。对于其中大多数人来说,在战场上没有牧师的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戏剧学家萧伯纳,在20岁的时候,还是一个腼腆害羞的年轻人。有一次,他有事去别人家里,为了摁这个门铃,跟人家说一句话,他很羞涩地等了十分钟,在那儿做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是摁还是不摁呢?摁了以后,别人见到我,我要说什么呀?想好的那个hello或者今天天气真好,到时候能说出来吗?可见,萧伯纳的社交恐惧心理要远远超过一般人。  相似文献   

17.
欧内斯特·海明威在他传奇的一生中拥有过许多头衔——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战地记者、突击队员、斗牛士……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冒险家还曾经充当过一段时间的业余间谍——1942年夏,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海明威这位精力充沛、终身热衷于冒险的小说家此时却身在古巴哈瓦那,终日无所事事,心情沮丧。海明威要么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要么喝得酩酊大醉,大声咒骂在这种紧要关头竟然没人请他去前线报道战事。情绪极度低落的海明威最后决定尝试新的冒险。既然没有机会前往战场,那么为什么不就在本地发动一场他个人的战争…  相似文献   

18.
文丹 《政工学刊》2005,(9):16-16
据说,比尔·盖茨2004年访问中国时曾为内地富豪的“小气”流下泪水。他是看了一则报道后流泪的。报道说,2003年“非典”期间,中华慈善总会总共才收到770万元的捐款,其中只有一个富人以个人名义捐了200万元人民币。一个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百万美元家产以上的富人超过23万,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当国家面临那么严峻的灾难时,23万百万富翁仅有一个捐了款,那么多百万富翁竟袖手旁观,难怪比尔·盖茨会流泪。其实,这泪不仅盖茨会流,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都会感到心在流泪。再来看看盖茨在全球慈善事业的所作所为:盖茨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给慈善事业捐…  相似文献   

19.
他没有抗洪英雄李向群那么感人至深的故事,但却有着英雄般的壮举;他没有参过军,但却有军人般的胸怀,真心想着群众;他虽然才35岁,但写下了青春的赞歌。他就是1999年11月3日在陆良县永丰水库抢险中光荣献身的民兵营长王吉刚同志。  相似文献   

20.
周晓葵 《兵团建设》2009,(24):21-21
杨钦东是农七师126团2连的一名职工。2003年,他从河南省来到126团2连。刚来时,由于没有资金承包土地。他就给其他职工打工、代管地,农忙的时候拾棉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