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4,(12):70-70
无奈的“空城计” 第二次英荷战争,英国经济困顿,查利二世整天发愁没钱发薪。没钱就没人,最利害的重炮里没有炮弹,皇家海军最好的战舰只能停在码头。这个时候,荷兰舰队长驱直人,接连烧毁6艘英军主力战舰,俘虏皇家海军旗舰“皇家查利”号。这么大的动静英国人竟然没有抵抗。最终还是荷兰人心虚了:莫不是英国人咬着牙诱敌深入,想设伏全歼荷兰舰队?荷兰人最终主动撤军而去。  相似文献   

2.
讨厌的饭局     
人的嘴,两大功能:讲和吃。这,人人“平等”。可是,某些领导干部的嘴,比平民百姓的嘴,要“辛苦”得多。这里不说讲,只说“吃”一项,那也够忙乎的。大小会,要共同吃;下级请,不得不去吃;上边来人,只得去陪吃;公司开张,当然要“贺吃”……吃,吃,吃,这就难免...  相似文献   

3.
今天,“风车和郁金香”已成为荷兰的独特的象征,而其著名的“长笛和乐鼓”则是荷兰海军陆战队的标志。荷兰海军陆战队历史悠久,战绩卓著,独具特色。它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座右铭:“让陆地尽量地延伸”。诞生于战争最激烈的时刻荷兰海军陆战队创建于1655年12月10日,是在第二次英荷战争最激烈的时刻诞生的。1667年6月,他们在诺曼人占领不列颠岛后的600年中第一次在该岛的阿尔比昂海岸登陆。从而对伦敦造成了威胁,迫使英国人签订了有利于荷兰的和平条约。17世纪下半叶,荷兰与强大的欧洲邻国英国、法国之间战火连绵。荷兰海军陆战队在两次英荷战争(1665—1667年和  相似文献   

4.
某连生活管理不善,超粮万余斤,为堵这个窟窿,吃开了粗粮。战士小王因咽不下“窝窝头”,受不了天天饿着肚子训练的苦,给连队干部留下了一张“回家吃三天饱饭就回来”的纸条,便不辞而别。小王归队后,指导员对其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说:“全连这么多人都受得了,就你一人挺不住!军人嘛,就得要忍耐一点。”  相似文献   

5.
世界八大水城威尼斯──在意大利北部,全城主要“大街道”是以一条长45公里的运河为主,“小巷”是由177条水道组成。此外,还有2300条小水道组成的“小胡同”,大街则是由428座桥梁连接的。阿姆斯特丹─—荷兰的首都,城里有100多个小岛,100多条运河...  相似文献   

6.
吃“皇粮”讲的是总体,是基本需要,而不是一切都由国家包下来,军队仍应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优良传统,努力增强自我补助能力。吃“皇粮”讲的是“应该”,而不是意味着现在就能办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部队仍不能放松必要的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7.
公仪休嗜鱼拒鱼我国春秋时代 ,鲁国相国公仪休很爱吃鱼。有一次 ,有人给他送鱼 ,他坚持不受。人们不解其故 ,他说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 ,所以才不收。今天 ,我身为相国吃鱼还能买得起 ,如果收受了鱼而被罢了官 ,还有哪个送鱼给我吃呢 ?”便宜食不能吃。公仪休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深谙“小节不保终累大德”的道理。他考虑的是今天收了人家一条鱼 ,明天必收人家一条金。久而久之 ,由微而著到头来必定自己丢了乌纱 ,甚至连性命都难保 ,哪里还谈得上吃鱼呢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人的蜕变 ,也往往是从量变开始的。作为领导干部 ,要以公仪休为镜 ,…  相似文献   

8.
水雷是一种布设于水中,用于毁伤舰船或限制其行动的水中兵器。它造价低廉,爆炸威力大,而且难以排除被称为“穷国的武器”。所以,自它一诞生,人们就全力研制反水雷兵器,由比利时、法国和荷兰三国联合研制的“三伙伴”级(又称“波江座”级)猎雷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9.
有 句名言 :吃一堑长一智。意思是说 ,当人们出现了一次过错或失误后 ,当事者便从中吸取一次教训 ,增长一点智慧 ,变得“聪明”一些 ,以免今后犯类似的过失。毫无疑义 ,吃一“堑”后注意长一“智” ,其态度是积极的 ,行为是可取的。但笔者耳闻目染之现实生活 ,发现不同的人在对待“吃堑”和“长智”问题上 ,除了上面提到的“吃一堑长一智”者外 ,还有如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表现。其一是“吃堑不长智”型。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不难发现 ,有一部分同志由于平时不注意从严要求自己 ,或不注重思想改造 ,或思维与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正确等原因 ,从而在…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1月28日,荷兰皇家海军的“德泽文·普罗文森”号防空型导弹护卫舰在巴伦支海西部海面上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舰载防空作战试验,测试了由荷兰、德国和加拿大三国联合研制的舰载“阿帕”(APAR)有源相控阵雷达,并取得成功。此次海上实弹防空演习是实用型舰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第一次在实战环境中用于制导实弹发射,标志着新一代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开始步入21世纪信息化海战的实用阶段,具有里程  相似文献   

11.
1941年11月29日,荷兰海军部通过英国BBC广播电台报道:“一艘荷兰潜艇用鱼雷击沉了1艘德国法西斯的潜艇。这是荷兰潜艇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我们的潜艇决不惧怕任何德国潜艇。”荷兰海军取得的这一胜利发生在二战期间一个月清风高的深夜。  相似文献   

12.
    
王族 《政工学刊》2024,(2):92-93
<正>常见新疆人吃馕时不吃菜,亦不喝汤,却吃得香,吃得饱。新疆有谚语说:父母给你的是生命,小麦给你的是馕。馕在新疆是主食,人们早上吃馕,中午吃馕,到了晚上还吃馕,因此便有了关于馕的另一句谚语:宁可一日无菜,不可一日无馕。新疆人把烤馕叫“打馕”。叫虽然是那样叫,但打馕却并不见激烈的动作。之所以郑重其事地用一个“打”字,是因为新疆人说话喜欢用精确生动的词,譬如说生气,他们会说肚子胀得很,说一个人笨,会说他脑子不干活。新疆人把“做馕”说成“打馕”,就是用词精确又生动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3.
日前,新华社记者在探访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时发现,一些地方转作风仍存在流于形式、虚与委蛇的现象。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不良心态:一是明张旗鼓,暗避风头,“硬政策”遭遇“软抵抗”,可谓之“观望风”;二是由“地上”转“地下”,公开变隐蔽,屡禁屡吃源于潜规则,可谓之“变相吃”;三是能拖就拖,上面“闪电打雷声声急”,下面“闻风听雨步步慢”,可谓之“慢三拍”。  相似文献   

14.
流行的书籍     
我这个“行武”出身的人,由于穿惯了“国防绿”,因此在穿衣戴帽方面,始终是戎装一身,从不敢对街上的“流行色”多瞅一眼,生怕“看在眼里拔不出来”,即使妻子出于让为夫“潇洒走一回”的想法,偷偷给我买一套比较显眼的西装,但我还是很少穿它.所以如此,倒不是觉得那东西不好,主要是感到它们不适合我.社会爱刮风,生活会有流行色.如服装,今年流行红裙子,明年流行黄衫子;如歌曲,冬天刮“西北风”,夏天刮“东南风”;如鲜花,荷兰流行过郁金香,中国流行过君子兰等等.对于服装的流行,我不能说三道四,免得有人说“你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对于歌曲,我也不愿评头品足,因为生怕人家揭我“五音不全”的底儿;至于郁全香、君子兰之类那已是历史了,其是非曲直自有世人评说.最近读报,发现有《街上流行什么书》的专栏,倒勾起我这个比较喜欢读  相似文献   

15.
1995年3月,北约海军在英吉利海峡靠近英国港口城市波特兰市附近的浅水海域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反潜对抗演习。对抗双方,一方是以葡萄牙海军的“皇宫”号反潜护卫舰为旗舰的特混舰队,该舰队由英国海军和葡萄牙海军的7艘军舰编成;另一方则是1艘荷兰海军的“虎鲛”号潜艇。  相似文献   

16.
“玛塔·哈利”成了那些用不光彩的手段进行诱骗的人的代名词。“玛塔·哈利”的原型是玛葛莉莎·奇亚屈莱德·茜拉。1917年,她被法国情报部门察觉后逮捕于伦敦,押返法国在巴黎郊区温森尼兹村处决。行刑之前,她坚持要换上一双印有荷兰商业广告  相似文献   

17.
宋增建 《政工学刊》2002,(11):59-59
据报载 ,日本曾有一批市民到上海居民家中做客。有个日本幼儿抓起一只生馄饨往嘴里塞 ,中国房东想制止 ,日本母亲却说 :“别制止他 ,这样他才知道生馄饨不能吃。”小孩吃了一口 ,果然皱着眉头吐了。还有一个日本孩子摔了一跤 ,先是哭着求助 ,后见无人相帮 ,只好自己爬了起来。中国房东“看不懂” ,日本母亲却说 :“让孩子尝试失败 ,才能获得成功。”这两个看似平常的生活故事 ,却透彻地反映出日本人教子育人的指导思想与方法艺术。而日本之所以在战后短短几十年内由满目疮痍的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科技、经济强国 ,尽管原因很多 ,但一贯注重对…  相似文献   

18.
1941年11月29日,荷兰海军部通过英国BBC广播电台对外宣布:“一艘荷兰潜艇用鱼雷击沉了一艘德国法西斯的潜艇。这是荷兰潜艇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我们的潜艇决不惧怕任何德国潜艇。”这就是发生在二战期间,一艘荷兰O型潜艇成功击沉一艘德国U型潜艇而大获全胜的战斗。在O21潜艇1941年的航海日记里,对这次潜艇遭遇战是这样记载的:“1941年11月28日,从艉部发射两枚鱼雷,一枚命中,成功击沉一艘德国U95潜艇,救起12名幸存者。”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一份寄自荷兰的国际信件飞到了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写信人是荷兰专家瑞耐斯。他在信中这样写道:“无量山山好,水好,人更好,利月村的青年人用他们的行动展示了当代中国民兵高尚的道德情操。”信的末尾,瑞耐斯先生由衷地赞叹道:“中国民兵OK!” 无量山因神奇的自然风光闻名,这里还是世界珍稀动物黑长臂猿的种群保护区,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考察。景东县利月村就座落在无量山  相似文献   

20.
著名文学家赵树理同志在《李有才板话》中曾塑造过一位:“串百家门,吃百家饭”的县委书记老杨同志。在他的笔下,老杨同志专门与特困户农民一起吃菜干粮,喝稀菜粥,因而赢得了穷苦人的信赖。值得庆幸的是,在90年代的今天,共和国的土地上又出现了一位真实的“老杨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