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硕  梅谛 《国防》2006,(2):67-68
西昌市地处四川省西南部、位于攀西“聚宝盆”中区,是闻名中外的航天城。西昌人民把对党和人民军队的深厚感情化作爱国拥军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首感人至深的双拥“恋曲”。日前,西昌市连续第三次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国家级“双拥模范城”。早在改革开放初期,西昌市市委和市政府领导就形成共识:广泛开展双拥工作,不仅有利于军政、军民团结,而且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为加强双拥工作,西昌先后出台了双拥领导小组成员会、军地领导联席会、军地议军议政、走访慰问、检查评比等制度。同时,市委、市政府对照创建…  相似文献   

2.
地处四川省西南部的航天城--西昌,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如今西昌人民和驻军携手并肩,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双拥新曲。去年底,西昌市再次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双拥模范城",这是该市连续第三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3.
从士兵到市委书记,张小力把对军旅生涯的深深眷恋,化作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的动力,短短的几年时间,在他领导的市武装战线上就捷报频传,市人武部先后被上级评为"先进人武部党委"、"先进人武部"、"落实三年建设规划先进单位";西昌市连续四次被省表彰为"双拥模范城"、连续两届被评为国家级"双拥模范城"。  相似文献   

4.
座落在大凉山深处的西昌是闻名遐迩的航天城。在这里,人们以浓浓的深情,把片片挚爱洒向军营,用真切的行动谱写着一曲曲拥军优属的赞歌。 西昌市的党政领导,把增强全民国防意识,营造拥军优属氛围,作为实现军民共建“双拥模范城”  相似文献   

5.
王守福  张明庆 《国防》2005,(10):71-73
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双拥工作机制创新研究,建立和完善双拥工作的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和动力机制,促使其协调顺畅、高效运行,对于解决军政军民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创双拥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加强双拥工作力量建设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社会性活动,必须有完善的组织机制作保障。从目前双拥工作组织机制建设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与时代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1.健全双拥工作机构编制。双拥工作机构是开展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组织保证。当前,在社会转型、深化改革、利益矛盾突…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双拥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增强军政军民团结,营造人人关心国防建设的氛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双拥工作中,领导干部对双拥工作的态度如何,往往直接影响到双拥工作的开展、落实和效果。为此,笔者认为,在双拥工作中,军地领导干部应树立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双拥工作既充满生机活力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下部队在深化双拥工作中责任重大,当前要强化"四个意识"。一、强化经常意识,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紧抓好。从部队开展双拥活动的情况来看,双拥工作做得经常扎实的,与驻地  相似文献   

8.
常生荣 《国防》2005,(1):47-49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全国双拥工作指导思想、根本目标、工作任务、运行机制、组织领导等带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双拥工作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必须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拥工作的指示精神,切实将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摆上重要位置,坚持改革创新,促进双拥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一、加强国防教育和双拥理论研究通过国防教育促进双拥工作的深化。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是建设和巩固国防、增进军政军民团结的思想基础。开展国防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围绕时代的主题,进行马克思列宁…  相似文献   

9.
云南玉溪市红塔区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双拥工作的力度,使双拥工作社会化、经常化、制度化,1992年以来先后四次被云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一、健全制度,加强领导。为搞好双拥工作这一社会化系统工程,军地双方协调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性的文件,对军属及军人优待抚恤、就业安置、住房分配等方面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同时成立了党政军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军地两位一体的“双拥”领导小组,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双拥组织网络和较为完整的双拥共建活动网络,使双拥工作步入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刚刚进入新春的日子里,成都市再次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奖牌。在荣誉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再接再厉,奋发进取,努力把成都市双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双拥工作的认识上,要进一步深化。做好新时期的双拥工作,是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是治国安邦的一项战略决策。搞好双拥工作就是落实  相似文献   

11.
组织协调开展双拥工作是军队政工条例明确规定省军区系统的重要职责。认真研究探索新时期双拥工作的新情况,新举措,不断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是省军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着眼中心任务,深化双拥工作内容。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是新时期开展双拥工作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当前要注意克服双拥工作只满足于一般性做好事、走访慰问的现象,要紧紧围绕军队和地方的中心任务开展双拥工作,努力促进军地共同发展。一是要组织部队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部队组织严密、勇于吃苦、突击力强的优势,成建制参加地方重点工程建设。发挥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焦作军分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焦作驻军和地方政府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为焦作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双拥共建的社会氛围焦作军分区把经常性的双拥宣传作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基础工程来抓,从激发广大军民的双拥热情入手,推动双拥工作的发展。一是利用重要会议和重大节日广泛宣传双拥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是一座具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城市,已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在新的历史时期,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思考、谋划和推进双拥工作,不断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活动形式、努力丰富双拥工作内涵,不断提升双拥工作质量,积极推动部队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防》1998,(1)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区委、区政府和全区军民,认真贯彻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做好双拥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城市中心城区做好双拥工作的客观规律,不断开创双拥工作的新局面,连续三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区。回顾近年工作的实践,我们感到双拥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许道化 《国防》2002,(8):62-62
做好双拥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是新形势下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军分区、人武部处在军地结合部,接受上级军事机关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担负军地协调职能,在双拥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争做“双拥城”建设的排头兵。 一、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为突破口,抓好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谱写双拥共建同心曲  相似文献   

16.
吴修顺 《国防》2012,(9):23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北京市延庆县委、县政府隆重召开双拥共建工作表彰暨庆祝建军85周年军政军民联欢会,在总结双拥共建工作开展情况、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表彰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县委书记李志军提出要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双拥共建工作,坚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来进一步推动双拥共建工作健康发展;要把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  相似文献   

17.
1月8日至9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双拥工作会议表彰了一批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双拥模范单位和双拥模范个人。西南地区有42个城(县)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全区部队获得这项殊荣的单位和个人中,人武系统占了很大比例。本刊刊载他们的先进事迹,望人武系统在双拥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增进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和军队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优抚对象有保障,驻军部队无难事,武装工作高质量”。这是军地各级领导在考察了河南省新安县的双拥工作及人武部全面建设后得出的结论。近年来,这个县在做好经常性双拥工作的同时,注重探索新时期双拥工作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营造出一方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热土。动真情、办实事、想长远、重实效,是这个县双拥工作的显著特点,连续三年被河南省及洛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双拥模范县”的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和一个人的名字有关:他就是县委书记周宗良。  相似文献   

19.
中霖  文杰 《华北民兵》2004,(3):50-50
提起塞外苏杭的扎兰屯市,人们都知道这里风景优美,堪称是一座绿色的城市。从感观上来讲真的是这样,如果提起扎兰屯人武部的双拥工作,更是给边陲小城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双拥工作中,扎兰屯市人武部充分发挥军地双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双拥工作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讲政治高度脚踏实地地深入开展了双拥工作。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昔阳县是革命老区。今天,在这片热土上,昔阳县委、县政府正在全力营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共唱和谐曲的良好氛围,推动双拥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昔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坚持每季召开一次双拥领导小组会议,一年一次双拥现场会,书记、县长亲自参加。凡涉及解决军队实际困难和人、财、物的问题,县领导都积极组织协调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