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以满足迫击炮的远程化打击为研究背景,本文提出了以火箭助推+滑翔增程的远程制导迫弹弹道方案,建立了弹道方程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滑翔增程弹道进行研究.理论分析及数字仿真表明,滑翔增程能力主要取决于弹体的升阻比以及最大弹道高.通过提高弹体升阻比和优化最大弹道高设计,远程制导迫弹能够实现较强的弹道增程,满足远程化打击作战需求.  相似文献   

2.
以某预研项目双管自行迫击炮为研究平台,阐述了多发同时弹着的目的和意义,分析了多发同时弹着的实施要素,提出了多发同时弹着武器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设计了双管迫击炮多发同时弹着的火力样式。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6发同时弹着的可行性。实弹射击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提高火炮首次打击力和战场生存力,具备了推广使用的条件,可为武器系统...  相似文献   

3.
使用八二迫击炮教练弹以零号装药对500米距离的目标实施射击,弹体落地后能发出音响,产生烟雾.并自动弹出地面,具有近似于实弹射击的效果——这是射洪县人武部通过完善教练弹功能后取得的成果。过去民兵训练中使用八二迫击炮教练弹射出时,普遍没有完善其本身功能,致使弹体落地后无音响和烟雾,在阵地观察不到弹着点,而且往往会钻入一米多深的地下,射击后需组织力量掏挖,既费时费力;又易损坏弹体。为了克服教练弹的上述弊端,提高射击效果,射洪县人武部在今年的民兵八二迫击炮训练中,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探索。他们根据八一式八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如何利用GJB/Z 1391-2006《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指南》中的分析方法对某型号末修迫弹进行可靠性分析,并就分析结果对项目组提出建议,以改进设计,提高产品可靠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某型迫击炮无控弹结构基础上,将其引信改为固定鸭舵修正引信,采取直接利用原有尾翼结构、加大翼片面积和减少翼片数量三种尾翼设计形式,分别构建3个弹体模型,运用CFD计算软件对3种弹体模型的阻力系数、升力系数、俯仰力矩系数变化规律进行仿真,得到具有一定修正能力且满足全弹道飞行稳定性要求的弹体模型方案,其仿真结论可为尾翼稳定迫击炮二维弹道修正弹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德计划在1991~1994年期间改良535门120毫米M—113A 装甲自行迫击炮,并将装备Mrskw 用的末制导反坦克弹。  相似文献   

7.
针对迫弹电子时间引信(Electronic Time Fuze for Mortars/ETFM)设计过程中双保险环境的选择问题,对环境信息及其传感器进行了优选,分析了弹炮分离感应作为一种新方法在迫弹电子时间引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末修迫弹修正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脉冲控制迫弹末修原理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在六自由度弹道模型上进行了蒙特卡洛仿真打靶试验。分析在落点预测导引模式和XZ追踪导引模式下,脉冲启控时刻、脉冲个数和修正模式对修正效果的影响,并对两种导引模式修正原理和特点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得到两种导引模式下确定脉冲参数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陆军压制兵器信息化发展,特别是各种灵巧弹药的涌现,使得迫击炮的地位、作用有所下降。但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近几场局部战争看,双方激战往往发生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以及草木丛生、地势险峻的山地丛林,俄罗斯2S31"维纳"120毫米自行迫榴炮瑞士“大角羊”120毫米迫击炮系统瑞典AMOS120毫米双管自行迫击炮步兵作战明显增多。为适应类似战场需求,特别是反恐作战需求,作为“步兵指挥官建制武器”的迫击炮,与军队信息化同步发展,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不断发展新技术,适应新环境,成为陆战场不可或缺的火力支援力量。“战场轻骑兵”:自行迫…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尾翼式火箭增程迫弹弹道飞行失稳的现象,建立了火箭增程迫弹的六自由度弹道模型,仿真分析了该弹丸的摆动角变化规律、全弹道静稳定度、动态稳定度,共振转速、平衡转速等,最终确定共振为该弹飞行失稳的主要原因。为避免弹丸共振的产生,研究确定了该弹的最佳转速范围,通过最大射程及密集度试验结果表明平衡转速为8r~10r时,发动机作用对弹丸飞行影响较小,密集度最好。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弹药的发展插上了翅膀,现代弹种的出现,使弹药飞跃到了艺术化的境界,起到了出神入化的作用,诸如箭弹、侦察弹和生化弹等,这些弹种既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弹药的发展趋势。下面介绍的是几种具有特殊作用的弹种:贼头贼脑的窃听弹窃听弹是一种直径约l厘米的子弹。它里面装有超高频发射器和微电子仪器,可窃听方圆数十米内的谈话,觉察各种动静,并将获得的情报迅速发出。救死扶伤的救命弹救命弹弹内不装火炸药,而装镇静剂和急救药物。当士兵受伤或生命垂危且医务人员无法接近时,可以发射这种子弹进行急救,…  相似文献   

12.
迫击炮是我军团属火炮的重要组成部分,作 为迫击炮弹重要组成的发射装药,直接影响着初速、射程、地面密集度等重要性能,它将对迫弹是否正常发射、飞行和可靠到达预定目标起到关键作用。迫弹发射装药通常由基本药管和附加装药 构成,附加装药结构相对简单、性能比较稳定,而基本药管的结构随着弹药技术的不断升级也日趋 复杂。基本药管设计是否合理,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主要通过尾管压力值来衡量。到目前为止,国内发射装药研制和生产厂家、研究所、弹药修试站等单位仍然沿用传统的铜柱测压方法,这种方 法只能测出尾管压的一个固定值,实际上,…  相似文献   

13.
发烟装液弹的装填率对发烟弹的安全可靠性极其重要。如果发烟装液弹的装填率不合理,不是造成弹腔容积的浪费,就会造成弹内压力过大,易于破坏密封性能引起渗漏甚至破裂而造成危险。通过对一类发烟装液弹弹内压力分析,得出了弹内压力计算公式。在分析压力诸因素时,我们运用了固体膨胀理论;考虑了液体的压缩性。这是区别于以往压力计算的两个特点。通过发烟装液弹弹内压力曲线的分析,导出了弹腔空隙率合理选定(由此可确定合理的装填率)的计算方程,由此方程所计算的空隙率数据与国外文献值相符,并引入了“预极限温度”的概念。可以相信,所谓“预极限温度”,将是发烟装液弹设计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弹载电子设备的缓冲包装设计及包装箱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载电子设备是指安装在导弹(包括空地弹、空空弹、地空弹等)上组合采用电气或电子元器件组成的电路的系统、分系统或组件。这些 系统、分系统或组件的主要用途是发射或接收 信息。单独订货的弹载电子设备一般归结为导 弹的备件订货,因此弹载电子设备的缓冲包装、贮运即为导弹备件的缓冲包装、贮运。所谓的包装技术是指为了提高产品在销售及贮运过程中 的效率,使产品免受各种外界环境条件的有害 影响,保证产品质量而为用户提供的针对产品 的技术统称。 一、防振缓冲包装概述 包装一般可分为个装、内装和外装 3 种。 个装是用包装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迫弹电子时间引信控制系统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功能,并以PIC16F873A型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核心,对引信的工作过程进行控制,提高了引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陆军压制兵器的信息化发展,特别是各种灵巧弹药的涌现,使得迫击炮的地位、作用有所下降。但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近几场局部战争看,双方激战往往发生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以及草木丛生、地势险峻的山地丛林,步兵作战明显增多。为适应类似战场需求,特别是反恐作战需求,作为步兵武器的迫击炮与军队信息化同步发展,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不断发展新技术,适应新环境,仍然是陆战场不可或缺的火力支援力量。“战场骑兵”:自行迫击炮系统现代作战,肩扛背驮的传统迫击炮不能适应战场节奏。为适应步兵快速机动作战要求,提高步兵对迫击炮火力的需求,在步兵实现机械化的同时,迫击炮在逐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自行迫击炮不仅包括迫击炮发射管,还配有完整的全套弹药系统(迫击炮弹、装  相似文献   

17.
埋头弹(Cased Telescoped Ammunition,CTA)也称嵌入式弹药或套筒式弹药。它与常规炮弹的区别是:常规炮弹的弹体呈流线形,弹丸装在发射药筒的前端。弹丸尾部与药筒口部相连接;而埋头弹的弹体呈圆柱形(如同易拉罐形状),弹丸埋在药筒内部,其后部及周围装填发射药。埋头弹通常采用两级点火。底火被击发后,辅助发射药燃烧并将弹丸推离药筒、推入炮膛;弹  相似文献   

18.
末制导炮弹和布雷弹都是新型弹性。这两种弹种在命中概率在反梵动上各显示出了优势,但也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9.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发明迫击炮以来,作为步兵伴随火力支援武器,在历次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迫击炮具有弹道弯曲、重量轻、机动灵活、反应快、操作维修简便、射速高、造价低等一系列优点,在城市巷战、森林及山地作战中,迫击炮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即使在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今天,迫击炮不仅用于步兵部队,还用于机械化部队、空中机动部队、空降兵及海军陆战队,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国际上形形色色的自行迫  相似文献   

20.
多弹种快速供弹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国内外供弹系统的基础上,借鉴它们的可取之处,通过机构上的综合和创新来建立一个有效的、可行的方案模型,确定供弹系统的结构形式与布置方式,对其进行详细设计,并在Solidworks中建立供弹系统的实体模型。完成了方案的总体结构布置和时序设计。对弹鼓进行了结构和运动规律设计,完成了弹丸的运动过程分析,运用ADAMS对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为提高舰炮的射速和供弹系统的自动化以及多弹种快速转换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