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国注重发展战术侦察与监视卫星系统近年来,美国从作战任务及其要求的能力出发,高度重视侦察与监视卫星系统的战术应用能力,现役侦察与监视卫星系统主要包括"锁眼"系列光学侦察卫星、"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ORS系列卫星等。"锁眼"系列成像侦察卫星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已经发展了12个型号,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场中的目标侦察与敌我识别问题 ,已显示许多全新的概念和特点 ,从而成为国际侦察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重要课题。海湾战争中 ,多国部队由于误伤引起轩然大波 ,使敌我识别问题受到各国军事家的高度重视 ,美国在当年就拨款几千万美元进行研究。《现代战场目标侦察与敌我识别》系由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军事系统工程委员会组织军内外十个院校和研究所的教授、专家编著而成。全书共分十二章 ,介绍了现代陆、海、空战场目标的雷达侦察、光学侦察、红外侦察、通信侦察等多种侦察系统及其敌我识别方法 ,伪装目标的侦察和敌我识别方…  相似文献   

3.
前言     
这里主要收集了近几年来苏联和美国在发展拦截卫星以及它们的侦察卫星方面的一些资料。 目前侦察卫星的作用往往被人们低估了,错误地认为这些卫星飞的很高,可能看不见地面什么东西。由于摄影技术方面的飞跃发展,美国的侦察卫星所拍摄照片的清晰度(在160  相似文献   

4.
美国航天局早在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就说,将会发表书面声明,祝贺“神六”成功发射。但美国各部门的情报人员则提前调整了卫星和雷达天线的角度,日夜监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一举一动。美国军方人士更是公开宣称,他们将监测“神六”从升空、运行到降落的所有动作。●侦察手段“三位一体”长期以来,美国情报机构对我国形成了以间谍卫星、侦察飞机、电子测控船以及星罗棋布的监听站为核心的网状侦测系统,并不断派间谍深入我国腹地刺探情报。从太空到海洋,从天空到陆地,美国密切监视着我国航天及与此相关的导弹研制和发射情况。据香港…  相似文献   

5.
[新闻背景] 美国《洛杉矶时报》 2001年3月18日报道 美国正在秘密开发新一代侦察卫星,有关这一工程的大部分资料都属于绝密资料。但是分析人士认为这项由美国国家侦察局(NRO)负责的计划将制造一种更适于在外层空间工作的新一代卫星。而且与现有的侦察卫星相比,新卫星体积更小,造价也更低。更可以在黑夜或云雾笼罩的条件下对世界任何地方的军事基地拍照,拍摄的图像分辨率也将增加8到20倍。新一代侦察卫星将成为今后数十年中美国情报机构的最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保加利亚2004年加入北约后,为实现其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并与北约标准相一致而制定了军队现代化大纲。该大纲从2002到2015年,重点改进通信/信息系统以及陆海空三军的武器装备,研发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增强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保加利亚2005年安排了一项稳定的国防预算,约占GDP的2.8%-2.9%,其中30%用于基础建设,至少1.5%用于科研,还把美国  相似文献   

7.
纵观人类漫长的战争史,信息获取技术自古以来就是军事斗争中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从传统的派遣探马、烽火传递、安插间谍、组织侦察,到现代的航天、航空侦察以及各种高效的地面、海面侦察装备,信息获取技术不仅涉及相关信息的各个领域,而且成为现代信息战争的重要技术基础,对未来战争进程和结局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现代战场上对侦察装备需求的基础上,介绍了美国的未来摩托化侦察系统和英国的装甲战术侦察装备系统的开发研制和发展规划概况,并对其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等特点进行了总体阐述。  相似文献   

9.
空中侦察     
巡天俯瞰比之坐地观察,视场要开阔得多。这一简单的原理用之于军事,就有了空中侦察。但远望总不如近看清晰,因而空中侦察的技术,并不象它所由发端的原理那么简单。空中照像美国的南北战争中首先使用了空中照像的侦察方法。那是在1862年6月,美国北方军团包围了弗里吉亚州的里契蒙德城,为  相似文献   

10.
情报监视与侦察,精确制导武器和指挥自动化系统,一再被美军参联会原副主席、海军上将欧文斯等新军事革命的倡导者们强调为“新军事技术革命”的三大主要技术。由此可见,监视与侦察是当代军事高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高技术战争中,至今仍然存在着许多战场侦察上的难题。如在山那边或附近的谷地里有多少敌军的坦克,在被炸毁的建筑物里是否潜伏有敌方的狙击手等,使用侦察卫星、有人或无人侦察机以及侦察兵等进行侦察都无济于事。因此,军事技术研究人员一直在进行不懈的努力,以研制出可以完成上述种种侦察任务的新型侦察设备。随着新材料技术和微机电技术的发展,现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