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忠实地记录着历史。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一份关于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的统计如下:投入民兵和民工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1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粮食2.15亿公斤……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走过的是那个枪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年代: 1948年11月,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6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到临城、南达淮河的广阔地域上,对国民党军展开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此次淮海战役,国民党80万"精锐之师",在65天之内即被歼灭55.5万。听到这个消息,就连远在苏联的斯大林也惊呼:"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连同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从根本上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当时的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指挥杜聿明坦言:国民党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三大战役,"兵民是胜利之本"。"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民兵、民工用小车、扁担保障了部队作战,再加把劲往前推,就推出一个新中国!"陈毅元帅这句经典话语的深意令人回味。淮海战役打响后,以民兵为骨干组成的支前大队推着独轮车,高喊着"不丢一个伤员,不丢一粒粮食,不误一分钟"的口号,不...  相似文献   

2.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进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人民解放军取得平津决战的巨大胜利,其经验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就战役后勤保障的经验作一探讨。一、依靠人民群众是后勤保障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平津战役中,人民群众在后勤保障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第一,组织强有力的支前大军,及时保证前线人力。物力的需要。早在辽沈战役刚刚结束的时候,东北人民为支援我军入关作战积极地进行准备,组织了15万民工随军远征。当我百万大军云集平津地区执行任务时,华北党政军组织了强有力的支前组织。华北、东北3o万民兵、民工…  相似文献   

3.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一次规模巨大的战略决战,其支前和后勤保障任务异常繁重和艰巨。华北、华东、中原解放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战胜了重重困难,给予了解放军巨大的支援。计支前民工225万人,担架7.39万副,大小车41.3970万辆,挑担4.24万副,牲畜6300头,船1.363万只,运送粮食5.7亿斤,弹药和其他物资330万吨,使我参战部队始终粮弹充足、兵强马壮,对  相似文献   

4.
名扬中外的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大地上进行的一场战略大决战.这次战役具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歼灭国民党军人数多的鲜明特点.战役双方共投入兵力140多万人,其中国民党军80多万人参战,人民解放军60多万人参战,另外,还有543万支前民工协同人民解放军作战.  相似文献   

5.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的人民支前厅,陈列1根1米多长的小竹竿,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88个村、镇的名字。这些地名记录了一个民兵小分队在淮海战役中支前运粮所走过的地方,向人民讲述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民兵支前故事。  相似文献   

6.
南排山海战     
翻开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那一场场拚杀中,都写下了民兵参战支前、献身革命的光辉篇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赤卫队、少先队成为工农红军的坚强助手和后备军。他们独立或直接配合红军打仗.根据需要可随时编入正规红军。这种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赤卫队相结合的形式,为保卫和发展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一时期,全国根据地的赤卫队员、少先队员已发展到250多万人,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抗日战争时期,武工队、游击队等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武装.在敌后进行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水上游击战等.使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8年的抗战中,几百万民兵配合八路军、新四军作战,以劣势装备打败了优势装备的日本侵略者,创造了人民战争史上的奇迹。解放战争时期,民兵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全力以赴地担负起支援前线的任务。在著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以民兵为骨干的支前大军就有500多万人.他们推着小车.挑着担子,赶着骡马,把大批的粮食、弹药、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许多民兵随军远征,部队打到哪里,民兵就支援到哪里。淮海战役结束后,陈毅元帅曾形象地评价民兵和人民群众支前发挥的作用:"淮海战役的胜...  相似文献   

7.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战斗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在这场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60万兵力战胜国民党军80万,歼灭和争取起义、投诚国民党军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余人,解放军伤亡13万余人,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是国共三大决战中战斗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经过65昼夜的浴血奋战,人民解放军共歼敌55万余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众所周知,陈毅元帅在淮海战役结束后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粟裕将军也说过: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炮弹。山东人民  相似文献   

9.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在辽阔的东北、淮海、平津地区,人民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万军鏖战,挥就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波澜壮阔的篇章。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累计达154万人。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人民解放军及地方武装共约60万人和国民党军队南线主力80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展开激烈的决战,最终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拥有美国人支持和兵力、武器优势的国民党军队竟然一败涂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军队粮食供应全靠空投,却问题频发,造成严重后果。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淮海战役期间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前线的问题已有较多论述,  相似文献   

11.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最大战役.这次战役中,我军面对的是蒋介石在长江以北的精锐主力,总兵力达80万之众,仅坦克和装甲车就达300辆之多,显然,仅靠步兵是无法打赢这场战役的,我军能取得这场战役的全胜,取得歼敌55万5千人的巨大胜利,我军强大炮兵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淮海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最多、影响巨大的一次战役。它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一起,对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本文就淮海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谈些粗浅认识。(-)淮海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战略防御计划,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在江北的精锐部队,为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首府,并进而彻底摧毁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中国准备了条件;淮海战役的胜利还有力地配合了平津战役,对和平解放北平起了重要作用,从而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此次胜利不…  相似文献   

13.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举行了淮海战役.在战役开始之前和战役进行中,粟裕先后向中央军委提出4次重要建议:第一,当济南战役尚未结束时,首次提出进行以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右翼集团为目标的淮海战役.第二,面对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由战略上配合作战发展为战役上协同作战的现实,主动提出淮海战役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三,在南线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的条件下,建议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在长江以北逐次歼灭,而不要把它赶过长江去.第四,当国民党军最高统帅部积极筹划调兵增援淮海战场,战局有可能逆转的关键时刻,建议由华东野战军抽兵一部,协助中原野战军首先歼灭黄维兵团.这4次重要建议,均被中央军委采纳,对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充分体现了他通观全局.审时度势,善于从战略高度选择和把握作战时机的高超战争指导艺术.  相似文献   

14.
孟良崮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这次战役,不仅从心理上极大震慑了国民党军队,而且从战略上打乱了国民党军在山东的进攻部署,为尔后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乃至全国的解放积累了信心,提供了经验。重温这场战役并剖析原因可见,国民党军、国民党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败给了其自身之弊,败给了人民。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全军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的今天,迎来了震惊中外的伟大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40周年。重温驾驭这一伟大历史飞跃的将帅——毛泽东及其战友的指挥艺术及功勋,令人难以忘怀,催人奋进!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我军在4个半月的时间内,经过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战略决战,消灭了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精锐部队等154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关于这次战略决战胜利的伟大意义,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就预言:“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  相似文献   

16.
1988年11月6日至9日,南京军区在徐州召开纪念淮海战役胜利40周年学术讨论会。来自军内有关单位的57名同志出席会议,提交论文38篇,探讨了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我军胜利的主要经验:〈1〉在战  相似文献   

17.
今年初夏,笔者来到云南边防采访时,前指首长深情地嘱咐我们:“老山、者阴山战斗的胜利,也是麻栗坡县人民光荣的一页。你们应该去写那些英勇支前的民兵、民工,让人们知道,在这块土地上,在人民共和国走过三十多年的和平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8.
辽沈战役是东北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革命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辽沈战役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战略决战的军事思想,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9.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性战役,预示了国民党行将覆灭的结局.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胜利,不仅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宣告了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破产,并对美国在亚洲乃至全球战略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给全世界被压迫被奴役的民族和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20.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三次战略决战性战役之一.笔者作为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第37师师长,率部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战役:战役开始后,指挥所部渡过运河直插陇海铁路,和兄弟部队一起合围了国民党军第7兵团,为全歼该兵团做出了贡献;尔后率部南下,指挥第37师在西集团编成内参加了围歼国民党军第12兵团的双堆集战斗;第12兵团全军覆灭后,带领部队在永城西南地区进行战备休整,直到淮海战役取得最后胜利.笔者时淮海战役中作战指挥方面的心得体会,反映了当时作战指挥的特点和规律,对今天的军事学术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