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西安事变的主要当事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一位被蒋介石囚禁长达半个世纪,一位在蒋介石败逃台湾前惨遭杀害。同为西安事变主角,为何两人命运不同?杨虎城为何难逃一死?而对张学良,蒋介石为什么既不杀也不放?蒋文祥在《西安事变张、杨命运异同论》一文中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蒋介石杀害杨虎城的原因,是由于他参与发动了西安事变;但后来他的“言行不慎”又使“点数”逐渐到达。具体地说,有三个原因:首先,“兵谏”扣蒋的动议来源于杨虎城。其次,杨虎城坚决反对“贸然释  相似文献   

2.
陈刚 《军事史林》2004,(5):33-34
蒋介石和张学良,一对现代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军政生涯;从"关怀之殷,情同骨肉",到"政见不同,宛若仇雠".蒋介石和张学良之间藕断丝连的感情变化,从始至终都微妙神秘,疑团重重.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和张学良之间的"礼尚往来"则更为这种特殊的关系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阮家新 《军事史林》2016,(12):62-64
今年12月12日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安事变八十周年纪念日,人们自然会想起事变的核心人物张学良,探索至今仍若明若暗的有关事变的奥秘. 张学良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为什么又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他被扣之后对生死命运有何反应?对后事有何考虑?他有遗嘱吗?一直以来也是人们想要解开的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4.
任弼时在西安事变前后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任弼时功不可没。他对事变判断准确 ,积极向中央出谋划策 ,为中央确定关于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和对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整训部队 ,扩大红军 ,保证党对红军绝对领导 ,为应付突发事件做好思想上、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充分准备 ;他促进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形成“三位一体”战略格局 ,壮己声威 ,威慑敌军 ,有效地配合西安方面与南京政府、蒋介石的政治谈判 ;他协助中革军委完善军事战略方针 ,以军事实力为后盾 ,使党中央、毛泽东得以坐镇陕北 ,运筹帷幄 ,用政治谈判和军事防御的两手策略 ,指导西安事变后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 ,最终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5.
刘杰  冯婧 《军事历史》2008,(5):7-11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彭德怀此时是中革军委主席团成员,任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简称"红军前总")总指挥,指挥除西路军以外的全部主力红军.在这场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严重斗争中,彭德怀建言献策,调兵遣将,以军事行动保障了政治谈判,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杨虎城,名(?)号虎臣。西安事变前夕,杨虎城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第17路军总指挥。 与张学良联手对蒋介石采取兵谏行动,杨虎城决非一时意气所为,而是其成熟的政治和思想主张所致。早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深重的民族危机就激发了杨虎城心灵蕴藏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1933年3月,闻知日军向热河进犯,杨虎城坐不住了。他一身戎装,气宇轩昂地赶到石家庄面见蒋介石,慷慨陈词,请缨抗战。 然而,杨虎城受到蒋介石的冷遇。 此后,愤于日军的疯狂侵略,杨虎城又多次致电蒋介石要求将第17路军开赴抗日前线,为民族雪耻。但请战之电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直到1935年元月,蒋介石才来了作战命令。不过,不是抗日的命令,而是围剿红军、打内战的命令。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作为中国政府的首脑主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民族主义意识的蒋介石,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提出了一系列的国防思想,并在抗战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对于日本侵华时期蒋介石的国防思想,迄今为止,军史学界未有专文论述,这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国防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不足。鉴于此,本文拟以对蒋介石国防观演变过程、国防思想的主要内容作初步探讨,并作必要的历史评说,偏颇之处,祈请专家匡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止的14年间,是日本侵华时期。14年间,蒋介石的国防观经历了一个…  相似文献   

8.
中共在西安事变前后的军事战略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旨在逼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救国的“兵谏”,即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竭诚努力为和平解决事变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中共代表周恩来等,会同张、杨,揭露亲日派何应钦扩大内战阴谋,与亲英美的蒋介石、宋子文等进行谈判斗争,力求通过政治谈判和平解决事变.这已是众口皆碑。与此同时,中共还作了重要的军事战略防御部署:红军主力南下,和张、杨的东北军、第十七路军三位一体,整军经武、枕戈待命。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有力而紧密地配合了政治斗争。鉴于以往对中共在军事方面的作用很少研究,本文试作如下探讨. 一、休整三军,准备应付突然事变  相似文献   

9.
芦沟桥事变,全国抗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疯狂进攻,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热情,迫使蒋介石在抗战初期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抗战行动。1937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最高国防会议,要求各省军政当局调集地方部队,开赴抗日前线。蒋介石召见云南省主席龙云,要他尽地方人力物力,以应事机,并要求出兵20万抗日,龙云答应先编一个军出发。在云南原来地  相似文献   

10.
杨虎城作为西安事变主要发起各之一。对蒋介石“兵凍”完全出于国家民族利益而将个人利害置之度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儿女的精神支柱。分析杨虎城爱国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轨迹、学习杨虎城将军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的“以身殉志”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会激起我们更高地举起爱国主义的旗帜,为振兴中华,艰苦创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1.
就在王明"左"倾路线统治中央,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遭到否定的时候,时局发生了巨变: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三省;蒋介石不顾民族危机,坚持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内"、"抗日必先剿共"的反动方针,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后,又向红军和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  相似文献   

12.
冯钦哉是十七路军杨虎城麾下最重要的将领之一.1936年1月23日,第七军军长冯钦哉与第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同时被授任陆军中将军衔. 冯钦哉,原名敬桂,又名精一,后慕唐代名将徐敬业之为人,改名敬业,字钦哉,以字行之.1889年4月11日出生于山西万泉(今万荣县)县.山西优级师范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旅长等职.西安事变前为杨虎城十七路军第七军军长兼四十二师师长,驻防陕西大荔.蒋介石为分化拉拢冯钦哉,曾经派秘书长杨永泰转告冯钦哉,可以安排冯钦哉担任省政府主席,安徽、河南由冯钦哉自己挑.但是,冯钦哉没有同意.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以前,周恩来一直留着大胡子,人称“胡公”,“胡子”曾经作过行军番号使用。 “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前,在国共两党的谈判桌上,蒋介石气势汹汹地冷眼对着周恩来说:“我姓蒋的不消灭共产党,死不瞑目。”周恩来当时站起来,义正辞严地回敬蒋介石:“革命不胜利,我誓不刮胡子。” 10年内战期间,周恩来的胡子一天比一天长,但他从来不刮。直到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是从内战转向抗战的关键转折点,是国共两党的机遇,更是中华民族的幸运。目前虽然无法确认最早向保安电告西安事变的究竟是谁,但可以肯定决不是刘鼎、张学良或杨虎城。  相似文献   

15.
1996—1997近两年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对中国抗日战场的军事活动的探讨有一些进展。现将有关的各种观点作一概述。一、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一、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和战态度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和战态度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以往许多论著认为蒋介石在事变发生后和战态度不定。现在一些学者认为:7月10日蒋介石要求各地方各部队‘确实准备”的密电,“实际上是秘密的全国动员令”,蒋7月17日在庐山谈话,“表明了中国决心抵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严正立场”,是“国民政府对日方针的根本性转变,标志着国民政府走上了全面抗战…  相似文献   

16.
曹杰 《国防》1996,(11)
胜利的曙光——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甘南,向红一方面军逐渐靠拢 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前后,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等两广军阀发动“两广事变”,反对蒋介石政府,出兵湖南。蒋介石被迫将陕甘“剿共”主力军胡宗南部调往湖南。这时,中共中央连电张国焘,要红四方面军在与红二方面军会师后,迅速北上甘南,同红一方面军一起创建西北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7.
《国防》2008,(7)
趁火打劫,也就是乘人之危。其本意是趁别人家里发生火灾,一片混乱,自顾不暇之机,去抢劫别人的财物。这一计策很早就产生了。《孙子·计篇》曰:"乱而取之。"《十一家注〈孙子·计篇〉注》:"杜牧曰: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作为一种计名,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是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和平解决是内战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前提。而西安事变能否和平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释蒋”还是“除蒋”。中国共产党政策转变经过犹豫、“除蒋”和“释蒋”三个阶段,其关键的转折点就是12月16日的共产国际来电。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共产国际16日来电的"译不出"说,尽管缺乏立论所必需的事实依据,但并不影响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自主性质。因为中共中央从"除蒋"到"释蒋"政策的转变,是在多方博弈中力争利益最大化的自主选择,也是为了支持张学良的"兵谏"诉求而做出的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兵团建设》2012,(5):49
蒋介石平生恨别人擅权,对身边人员更是防范甚严。蒋手下曾有一名得力助手杨永泰,此人是旧政学系首领,精明干练,满腹经纶,1930年,由国民党元老张群推荐给蒋介石。蒋杨相见,大有恨晚之慨。很快,杨永泰就被破格提拔为军事委员会秘书长,成为蒋介石首席智囊。杨永泰对于蒋介石贡献最大者,莫过于他提出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剿共"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