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前夕,本刊记者提前采访了探月工程相关领导和科研人员,请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分别介绍了“嫦娥二号”任务相关情况。言谈话语中。寄托了他们对“嫦娥二号”的美好祝愿.也展示了这些托举嫦娥飞天幕后英雄的熠熠风采。  相似文献   

2.
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嫦娥二号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党和国家对工程研制的充分肯定和最高褒奖。回顾两年来“嫦娥二号”的每一次跨越.都仿佛聆听到科技创新的激昂旋律。  相似文献   

3.
3月25日-26日,国防科工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嫦娥工程第一次工作会暨大总体协调会。 这次会议上,嫦娥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对嫦娥工程进行了总动员,全面部署了工程研制的各项工作,并对工程研制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狠抓质量,确保绕月工程总体目标和2004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的要求。栾恩杰向卫星、运载  相似文献   

4.
月球探测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程领导小组的总体协调指挥下,“嫦娥二号”任务凝聚了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依靠他们之间的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全力确保圆满完成飞天使命。具体说.“嫦娥二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和五大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第二颗探月卫星--“嫦娥二号”自诞生之日起。继承“嫦娥一号”“中华牌”血统,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将对我国整体探月工程乃至航天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就绕月探测工程的有关进展情况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栾恩杰说,绕月探测工程的方案设计工作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转阶段的评审工作,开始进入初样研制阶段,整个工程进展顺利。2007年前,将完成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飞行。 栾恩杰介绍说, “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步,第一步,即绕月探测工程已立项实施,后两步“落”和“回”则被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作为重大工程的建议项目,目前正在进行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指挥部并参加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的全体同志:在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嫦娥四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并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合作。这  相似文献   

8.
中秋佳节前夕.“嫦娥”“玉免”造访澳门。9月5日.由国家航天局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在澳门综艺馆开展.这是探月工程主题巡展的第二站。  相似文献   

9.
国旗、鲜花,装点节日的北京;欢歌、笑语,献给共和国的生日。10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来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盛大游园联欢活动,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同时吴邦国、黄菊参观了“国防科技工业成就展”。 一进劳动人民文化宫南门,“嫦娥工程”主造型吸引了  相似文献   

10.
2003年3月,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正式启动。2004年5月16日,在“第二届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与作者热切交谈计算机仿真技术,并题写“探月工程”,后合影留念(见图)。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14,(4):46-46
让嫦娥玉免登月的神话成真的是探月工程的研制人员,而为我们讲述这个美丽故事的却是媒体的记者们。日前,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和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联合召开了嫦娥三号任务新闻宣传座谈会,多家媒体的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独家新闻“秘笈”。  相似文献   

12.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13.
要闻     
“嫦娥一号”卫星搭载歌曲评选活动正式启动7月7日,国防科工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黄强宣布:“嫦娥一号”卫星搭载歌曲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嫦娥一号”计划于2007年发射升空,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广泛关注。为了满足全球华人参与这项伟大工程的意愿,国防科工委决定组织“嫦娥一号”搭载歌曲评选活动,目的在于集中华夏儿女的智慧,在中国乐曲的海洋里遴选出一组最能够表达中国人崇尚科学、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爱好和平、热爱生活的优秀曲目,由“嫦娥一号”搭载飞天,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传回《东方…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工业》2014,(4):48-49
工程与宣传,两个世界。工程人与媒体人,两个世界的公民。嫦娥工程,而让我们有了交集。从嫦娥一号时的懵懂远观,到嫦娥二号时的浅尝辄止.再到嫦娥三号时的密切联系,我逐渐了解了工程宣传,看到了媒体人的艰辛付出.懂得了工程与宣传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月亮上有一个广寒宫,广寒宫里住着一位漂亮的仙女嫦娥,嫦娥的身边有一棵桂花树和一只玉兔……”几千年来,这一古老的神话传说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想象和牵挂。 2004年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国防科工委召开,会议宣布了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同时宣读了关于成立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审定了绕月探测工程正、副总指挥,正、副总设计  相似文献   

16.
"'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将按计划于2007年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如期升空。"今年是"嫦娥一号"绕月卫星试制的关键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就"嫦娥一号"最新进展情况接受了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17.
<正>追本溯源:"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是同根生的姐妹花2004年1月23日,农历大年初二,这是一个值得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重大印记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准了《关于绕月探测工程的立项请示》。至此,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此后,成立了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正式将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命名为"嫦娥一号"。"嫦娥一号"正式立项的同年,为降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2007,(11):F0004-F0004
2007年10月19日,湘电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探月工程首家合作企业签约仪式在京举行。国防科工委有关领导向该公司赠送了“嫦娥一号”卫星模型。  相似文献   

19.
“嫦娥”携“玉兔”顺利落月,实现了我国航天器的首次月面软着陆及月面巡视勘察。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中的新技术、新设备占八成,研制团队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实现了多个“中国首创”  相似文献   

20.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是“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发源地之一。该院在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入挖掘航天三线传统军工文化资源,努力推动军工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有效推动了各项科研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为载人航天工程和“嫦娥”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