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近日,美国海军“无瑕”号间谍船在我南海水域不光彩的行为曝光后,不禁使人们回想起历史上美国间谍船的种种糗事。在世界军事斗争的大舞台上,美国间谍船就像表演灰色幽默的小丑,经常以人意想不到的方式为世界军事斗争剧情添加笑料。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间谍船,能够像美国间谍船那样以“大无畏”的精神前赴后继,创造着一个又一个雷人的事件。  相似文献   

2.
2月18日,一名主要替英国卖命的三重间谍披露了一个惊人内幕:英国的安全部门竟然不顾伊斯兰禁律,派间谍潜入穆斯林心目中最洁净的地方——清真寺,目的是为了收集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情报!而英国政府随后的过河拆桥做法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清真寺里有间谍  相似文献   

3.
间谍的归宿一直是个令人伤感的话题。离奇死亡或者隐姓埋名是大多数人无可选择的命运。然而,在美国一家顶级私营IT公司,间谍们找到了更为广阔的前途。美国《商业2.0》杂志今年5月号文章《In the Company of Spies》将带我们去看看那些“二次创业”的间谍们。  相似文献   

4.
柏林墙是东西方冷战的见证。一幕幕历史活剧在这里上演,有的惊心动魄,有的变幻莫测。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秘密的间谍战自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虽然作为冷战象征的柏林墙已被推倒了整整11年,但墙下仍有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迄今未被解开。柏林墙虽隔断了东西方的交通和人们的相互交往,却阻挡不住美国人的间谍活动。美国媒体近来披露,柏林墙下就是个神秘的间谍战场,美国中央情报局有一条对付苏联的窃听隧道,为此才打赢了不少间谍战。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从未受过任何间谍训练的石油商人,却凭借其爱国热情不畏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甘愿成为一名美国间谍。他以"石油商人"的身份为掩护,暗中倾察纳粹炼油厂的情报,为盟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凭借精湛的"演技",居然在素有"人间地狱"之称的盖世太保总部周游、欺骗希姆莱达4年之久。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间谍英雄——艾理库森。  相似文献   

6.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2,(14):58-59
罗伯特·汉森间谍案曾轰动一时。在汉森10多年的间谍生涯中,由于曾担任多个直接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的职务,可以接触到大量与苏联/俄罗斯有关的绝密情报,甚至是美国政府内部最敏感、最机密的情报,所以汉森出卖的情报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让美国人触目惊心。美国联邦调查局也认为汉森间谍活动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叛国行为,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那么,他的妻子邦妮作为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又是如何与一个大间谍和平共处的呢?难道她就没有发现汉森的间谍行踪吗?她又是如何证明自己与汉森间谍活动毫无干系的呢?  相似文献   

7.
60多年前的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一举逮捕了56名为英国效力的荷兰间谍,并将他们中大多数人秘密处死。至于纳粹情报部门当年究竟是如何得知这些荷兰间谍身份的,英国方面为何对此无动于衷,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解之谜。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真实的二战间谍故事,其中并没有什么假胡须,没有斗篷和短剑。 这里也没有美丽的玛塔·哈莉,没有悬岩削壁边沿上的格斗,更没有放过一枪一弹。但这个案件却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历史上最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一。现在,我们带你一起去搜捕一个不知姓名的间谍,一个消失在纽约市800万名市民的激流漩涡之中的间谍。  相似文献   

9.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1,(15):55-57
发展壮大间谍网 约翰·华尔克发展壮大他的间谍网络的第一步,就是从他的一个海军老朋友开始。高级军士长杰里·惠特沃思,曾是一个报务员,退役后在1974年秋季又重新人伍。之后,他自告奋勇要求调到迪戈加西亚工作。1975年夏天,惠特沃思加入间谍网络时,是一名现役军人,而那时约翰·华尔克已经退役了。  相似文献   

10.
1962年春季的一个夜晚,一个矮个子的苏联人走进了FBI位于曼哈顿的办公室,主动提出为美国充当间谍。这个39岁的苏联人名叫阿列克谢·库拉克,是克格勃驻纽约的一位特工,平时以联合国科技官员的身份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11.
苏联一艘核潜艇沉没美国投资3.5亿美元打捞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苏联克格勃,这两个特工组织采取各种手段,互相刺探对方情报,各自在对方安置间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窃取情报,神出鬼没,人鬼难分,甚至还出现过双重间谍,即在这两个特工组织中都被信任的间谍,向两边都提供情报,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后来被揭露出来,双方特工组织都认为上了双料间谍的大当.  相似文献   

12.
王军  朱竟成 《环球军事》2008,(24):58-59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间谍故事。1974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招募了23名古巴人和1名住在哈瓦那的意大利商人为它工作。不料这些倒向美国人一边的古巴“大鱼”多数是古巴安全机构人员。直到13年后,中央情报局才知道它上了古巴反间谍机构的当。  相似文献   

13.
普道夫·阿贝尔是前苏联克格勃上校,有"当代王牌间谍"之称.他深通谍术,善于伪装,装什么像什么,成功地扮演了不同角色,西方谍报机关称他为"千面人".他在掩护自己的间谍身份方面取得的成功,一直被作为教育和培养间谍新手的教材.  相似文献   

14.
傲楚 《环球军事》2011,(8):54-55
二战的背后是一场场高潮迭起的谍战较量,苏联人、美国人、英国人都在其中展示了高超的间谍水准。相比而言,纳粹德国在谍战中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在与盟军间谍的多次“暗战”中,失败的—抗总是德国人。以下便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15.
"上星期,联邦调查局逮捕了两名日本人和一名叫艾尔·布莱克的美国公民。实际上艾尔不是特务,而是英雄,因为他凭自己的兴趣爱好使这件反间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引自1941年6月23日《泰晤士报》1941年6月23号的清晨,天刚蒙蒙亮,街头便传来报贩子的吆喝声。"看报!看报!《泰晤士报》有最新消息,著名影星卓别林的男仆布莱克原来是日本间谍!布莱克是日本间谍!"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边婷婷的话:前一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央视女主持人"间谍门"事件以女主持重回荧屏主持节目告一段落。对此,大多数人认为这一事件纯属媒体炒作,于事件本身究竟谁是谁非不予置评,由此让我想到了部队三令五申的有关保密规定。许多人也许认为,自己所做之工作与"秘密"根本不挨边儿,所谓保密纯属空谈。但想想,一个面对社会的公共媒体的主持人仅因主持军事节目就因此卷入"间谍门"事件,作为在涉军单位工作的人员,怎能不随时提高警惕,把保密作为一种植入脑海里的本能意识呢?  相似文献   

17.
黄雪燕 《环球军事》2010,(12):56-57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海军大,力开展“防间保密”行动,挖出了海军内部或涉及海军的数十个间谍,将其绳之以法。而所有这些间谍事件的主角都是男性,大部分是士兵(包括一些军士),5人为海军陆战队员,6人为普通文职雇员。  相似文献   

18.
间谍不是007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8,(21):52-53
在人们的记忆里,间谍生活充满了神秘和刺激,在007等间谍片进一步渲染下,美国中情局和苏联克格勃的间谍简直成了“超人”的化身。在这些间谍面前,似乎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他们的生活紧张、刺激。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真实的间谍生活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克格勃前间谍是怎样描述的。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作为保卫国防的一种特殊的手段,间谍斗争同其它形式的军事斗争一样,惊心动魄,错综复杂。中国古代的间谍斗争源远流长。以战国时期而言,间谍数以千计,间谍斗争诡密而奇特,残酷而惊险,充分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智慧的较量。  相似文献   

20.
2014年3月初,CIA总部决定让伊朗情报站的负责人乔纳森·班克斯暂停职务,“带薪休假”。此举又让乔纳森‘班克斯登上了报纸头条。现年46岁的乔纳森·班克斯算得上CIA历史上的“传奇”。在为CIA效力的20年里,他曾经创造了多个第一,例如:他是第一个在巴基斯坦家喻户晓的美国间谍,第一个被召回的海外情报站站长,同时也是第一个遭到全体下属抵制的间谍头子。从2010年至今的短短4年里,乔纳森至少先后两次登上报纸头条,成为了迄今为止曝光率最高的CIA间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