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热物理仿真分析的红外点目标特征提取与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弹道中段空间目标和诱饵的表面温度分布规律,从热物理的角度分析了目标和诱饵的红外光谱辐射特性,指出了弹道中段目标和诱饵红外辐射特性的本质差别,并据此提出了红外目标识别中的特征基函数,用特征基函数构造红外点目标识别的四维特征矢量。仿真实验表明,这一特征矢量用于红外点目标识别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2.
诱饵与目标的辨识是拖曳式诱饵干扰对抗的基本问题.干扰过程中导弹、目标、诱饵三角几何关系的变化导致了目标与诱饵的多普勒频率存在差异,为从频域实现目标与诱饵的分辨提供了可能.在详细分析迎头及尾追场景下目标与诱饵频域可分性的基础上,采用L类魏格纳分布(LWVD),利用其能够提高方位向分辨率和抑制交叉项的优点,实现了导引头波束...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反导作战中目标的有效识别问题,提出利用临近空间红外探测系统配合地基雷达对弹道导弹目标进行综合识别的方案,给出了临近空间前置反导目标综合识别时序图并建立了反导作战目标综合识别模型,在此基础上,重点对空间弹道目标的光学强度序列与识别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弹头和诱饵的光学强度序列信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最后提出根据弹头与诱饵对应点目标的等效温度的变化特性,提取特征参数对目标进行识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巧妙地引入目标初始坐标系,并利用目标初始坐标系和目标坐标系的关系,建立了再入初段重诱饵摆动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重诱饵摆动的微多普勒理论公式.首次提出了用时域自相关法和频域倒谱法来提取微多普勒变化周期,并用傅里叶变换法提取微多普勒的最大值,仿真结果证明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 Bayes 数据融合方法进行目标和诱饵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目标和诱饵的识别为背景,详细叙述了采用基于Bayes数据融合方法的基本原理、融合模型和识别结果。从识别结果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可以达到较高的识别率,是识别目标和诱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对抗投放式诱饵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对投放式诱饵干扰的检测和分辨性能,利用投放式诱饵干扰情况下单脉冲比的概率分布特性,采用基于奈曼-皮尔逊准则的GLRT检测方法来进行干扰的检测;在干扰信噪比未知情况下通过顺序估计目标和诱饵信噪比进而估计目标DOA的方法对目标和诱饵进行分辨.仿真结果证实了对诱饵的检测和分辨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红外成像型空空导弹目标自动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外导弹和红外诱饵弹的对抗,构建了红外导引头图像探测器的透视投影几何模型.基于模型证明了飞机和目标在不同距离和相对飞行速度下,成像序列中相邻两帧图像间飞机目标的相似性,并且提出了适合导弹的目标快速识别算法,该算法是基于当前帧图像与前一帧图像的目标特征匹配的.最后以实测的飞机及诱饵红外图像数据对文中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对目标识别是可行和有效的,并且能够满足较高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诱饵的识别是拖曳式诱饵干扰对抗的基本问题。分析了拖曳式诱饵干扰过程中目标和诱饵的多普勒频率变化特征,提出了利用Radon-Wigner变换的方法,在时频域对目标和诱饵的整体特性(调频率)进行了准确的估计,解决了目标和诱饵径向加速度造成的频谱展宽问题,实现了目标和诱饵的频率分离。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有源诱饵的极化鉴别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全极化测量体制雷达,研究了有源诱饵等欺骗性电子干扰的鉴别问题。首先详细分析了干扰机天线为圆极化和线极化两种典型情况下有源诱饵的极化特性,探讨了雷达目标的极化散射特性;而后提出了能够有效表征有源诱饵和雷达目标极化特性之间差异的参量———共交极化比及其峰值、聚类中心等概念和定义,并设计了有源诱饵的极化鉴别算法;最后,结合实测数据,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鉴别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远程轻质飞行器的红外辐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远程大气层外飞行要先后经历2种热辐射环境的特点,基于热响应分析方法和红外辐射理论,研究了轻质飞行器远程飞行的红外特征量变化历程,并通过算例与重飞行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远程轻质飞行器的表面温度及其变化率、红外辐射强度及其变化率等特征物理量与经历同样飞行环境的重飞行器有明显差别.研究结果可供诱饵等轻目标的攻防对抗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的点目标状态下卫星及其伴飞锈饵的识别方法是基于BP网络与D-S理论相结合的信息融合方法。该方法采用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先用BP网络对目标进行粗分类,然后用D-S理论对BP网络的多次识别结果进行融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S理论的最后输出比BP网络的输出识别率得到很大的改善,抗噪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火控雷达由于特殊的工作方式更容易受到反辐射导弹的攻击,为火控雷达配备有源诱饵并研究其合理的布局方式非常必要.基于有源诱偏技术的基本原理,以三点源诱饵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布局模型.为避免采用某种特定布局进行仿真并比较的研究方式,模型通过变动雷达在整个诱饵系统中的布局位置实现了对各种布局形状的仿真,获得了系统诱偏效果与雷达位置的对应关系.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诱偏效果与雷达到诱饵中心位置的距离有关,找到了火控雷达在诱饵系统中最合适的布置区域,使系统达到最优的诱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充气式轻型仿形诱饵的结构特点,探讨了强激光对轻型仿形诱饵作用的几种效应,以及强激光作用后诱饵运动状态变化的情况,且对由此引起的诱饵轨道偏离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曲长文  李亚南 《现代防御技术》2012,40(2):98-103,108
考虑机载无源干扰诱饵自身的属性和其所处的大气环境,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无源干扰诱饵受空气动力和自身重力的影响较大。据此建立了无源干扰诱饵的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仿真得出无源干扰诱饵的运动情况。在对箔条云受力和单根箔条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等效球的概念,在仿真中直观地得到了箔条云的散开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相参诱偏技术,相对目前广泛采用的非相参诱偏技术,理论上可将反辐射导弹诱偏至导弹杀伤半径外的安全区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其实现难点主要在于相位差的控制。通过两点源反辐射导弹诱偏模型,得出相参辐射源安全诱偏反辐射导弹所需要的相位差,提出利用交互多模-概率数据关联滤波估计的方法对反辐射导弹的位置进行滤波估计以减少相位差误差。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定位精度,减少相位差误差。  相似文献   

16.
正横布置的潜艇发射装置在发射鱼雷诱饵时,有可能与发射艇的尾部相碰撞,分析了诱饵在发射管内的运动,建立了诱饵发射后在脱离发射管阶段及在初始弹道阶段的弹道数学模型,并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分析了不安全的内因,提出了为了保证诱饵发射的安全,应合理确定发射时的艇速、诱饵出管速度、合理选择舵角和操舵方式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将极化阵列应用到反辐射导引头上,导引头利用目标与诱饵的极化差异,采用极化域-空域联合估计方法抗诱偏。首先,利用波达方向矩阵法,估算出雷达与诱饵的空间二维到达角和极化参数,将估算出来的二维到达角信息为反辐射导引头提供导引,极化参数用来鉴别雷达与诱饵,从而达到抗诱偏的目的。然后,结合导弹运动方程及导引方程对反辐射导弹抗三点源诱偏进行了全弹道数字仿真,并且采用Monte-Carlo方法对全弹道仿真进行了多次实验,仿真结果证明了将极化域-空域联合估计应用于反辐射导引头抗诱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在复杂电子对抗条件下,采用伴飞诱饵对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进行干扰可以有效地提高载机的突防和生存概率。为一次得到在干扰下空空导弹脱靶量与时间的关系,分析诱饵对空空导弹干扰的对抗过程,创新性的采用伴随方法建立了诱饵作用下空空导弹末制导伴随模型,并通过放真程序进行仿真得到对抗过程中各种条件下的空空导弹末制导脱靶量,结果表明,载机在合适的时间投放诱饵并机动能够引起较大脱靶量并降低空空导弹对载机的威胁程度,证明了伴随方法的有效性并为伴飞诱饵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