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概述了世界主要国家在推广转化两用技术方面的主要做法,并得出了我国推广转化两用技术的启示:即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实现军民两用技术的结合和转化;建立军民两用技术交流平台,促进技术在民营、军工企业双向流动;努力构建有利于军民两用技术推广转化的良好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2.
江燕 《中国军转民》2013,(12):54-57
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核心是实现富国强军,有效的网络组织管理模式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本文分析了不同国家的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网络组织管理模式的特点,根据驱动方式将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网络组织管理模式分为:基于职权驱动主导+契约驱动辅助、基于契约驱动主导+职权驱动引导以及基于契约驱动的管理模式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与运行机制,并将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其适用范围,为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网络组织针对不同特点的军民两用技术转移选择管理模式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国际上提出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背景和军民两用技术的定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前苏联为了争霸世界,不惜代价扩军备战,以致它们的军事工业逐步发展成为极其庞大的体系,尤其是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和前苏联的空间防御计划分别给这两个超级大国造成十分沉重的负担。也正是在这个旷日持久的冷战时期,许多国家的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和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及区域利用美、苏在军备竞赛中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经济繁荣。相比之下,美国的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许多方面落后了,而前苏联则…  相似文献   

4.
国防经济和国民经济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战略结合模式国防溢出、军转民和军民两用。比较它们产生的背景、概念和特点可以看出,军民两用模式不仅能优化国家经济结构,节约国家战略资源,还能高效、经济地实现军事使命。  相似文献   

5.
顾文波 《国防》2016,(6):43-44
军民两用机场对推进国防建设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兼具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功能.本文论述了军民两用机场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剖析了当前军民两用机场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并提出军民两用机场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国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为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着重采取了六个方面的措施: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推动军民两用技术提供法律保障;制定并实施“技术再投资计划”和“两用应用计划”:政府研发经费的分配从重军轻民改变为军民并重;改革国立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加快军转民的进程;寻求民间合作伙伴.从民用技术中获取最新技术;开展国际合作,利用国外先进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7.
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一直是世界各国国防科技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后,美国率先把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及产业提高到战略地位加以实施。随后,欧洲、俄罗斯等技术和军事大国,均将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作为国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本文系统梳理了发达国家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并提炼出几点启示,以期对我国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产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企业的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军用技术、民用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军用技术是国防科技企业的核心技术.由于目前在我国军工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刚性生产方式.因此许多厂所的军用技术只能满足单一型号的研制,而这种落后能力又导致按型号布局的“小而全、大而全”体系和严重的重复  相似文献   

9.
军民两用技术具有“一份投入、多份产出”的显著特征,多年来受到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从国家层面作为战略专项来组织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我国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对军事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两用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前景日趋看好。  相似文献   

10.
军民两用产业与军转民、民转军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不能把军民两用产业等同于军转民加民转军,因为两者具有技术属性和经济属性上的不同。文章分析了它们在技术和经济属性上的异同及其对我国发展军民两用产业的启示,并指出,军民两用技术与军技民用、民技军用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发展层次,要逐步引导我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向第四阶段即发展军民两用产业的阶段飞跃。  相似文献   

11.
军民两用技术因其在军用与民用领域的广泛适用性及巨大的经济价值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研究军民两用技术开发与贸易的制约因素和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军工体系改革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将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generation of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by leading companies in the defence industry. In particular, we test wheth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defence companies are related to both the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patents (civilian, military and mixed), and the generation of dual-use technologies. To explore these links, we rely on economic data for the top 100 defence companies from the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database, and patent information from the Worldwide Patent Statistical Database.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duction of civilian patents and the size of the company is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However, this relationship does not hold for the production of military patents. Furthermore, the military commercial profile is unrelated to the generation of military patents. Regarding the involvement in dual-use technologies, firms engaged in dual-use are those with higher military sales, a greater number of employees and a larger number of patents (civilian, military and mixed) than those not engaged in dual-use. Furthermore, we found a skill effect (more involvement in dual-use per employee) in European firms compared to US firms. These findings help to identify which firms should be targeted by government policies if increasing dual-use technologies becomes a political objective.  相似文献   

13.
14.
钟庭宽  许嵩 《国防科技》2012,33(1):14-19,34
当前,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及技术转移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对美、英、法、日四国促进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机构职能及作用方式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