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前进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这其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位居“五个重大原则”之首,“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位居“五个必由之路”之首。事实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一切成就的根本前提,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并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特征鲜明、立体多维,既立足中国实际,又彰显中国特色,本质区别于西方现代化,不仅是解读中国道路、诠释中国理念、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创性概念,而且是展示中国力量、体现中国智慧、彰显中国担当的普适性规律。  相似文献   

3.
<正>习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史上的伟大创造,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终结了“历史终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4.
马苹 《政工学刊》2011,(1):13-14
一、"十一五"大书民生答卷,"十二五"续绘民生蓝图。对中国的发展来说,五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从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10年"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迈向"十二五"规划,一个又一个五年,见证了中国现代化的风雨历程;一个又一个五年,诠释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系统研究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按照历史纵向发展的思路,剖析了新中国国防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的互动轨迹。建国以来,国防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的互动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即相互促进的起步阶段、探索调整的波动阶段、曲折发展的逆转阶段、侧重经济的主从阶段、协调发展的跨越阶段。通过对这五个阶段的论证分析,论文总结出对今天处理二者关系有益的启示与思考: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从本质上要求必须协调发展,经济现代化发展呼唤着国防理念与时俱进,建立健全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道路被提出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置于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中来运筹,为强国复兴伟业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战略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防意蕴深厚,主要表现在:一是激活人才强军布局的活力,展现军队人力资源的战斗力;二是在国富民强中,孕育强军兴军的保底手段。三是萃取战斗力生成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精华;四是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要走出资源节约、绿色发展新道路;第五,军队是威武之师也是文明之师、和平之师。总之,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中必然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深厚意蕴,必须全面加强并深刻领会强国必须强军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世纪转换,经济转轨,战略转变的新形势下,面对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质量建军、科技强军”已成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院校是军队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才培训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针对我院教员队伍现状,学院应从加大教员队伍建设力度的角度,着重强化五种意识:人才意识,政治意识,培养意识,服务意识。努力把我院教员队伍建设成一支“政治合格,结构优化,专  相似文献   

8.
李宁 《政工学刊》2013,(5):76-76
作家梁晓声目前在谈到中国现状时,说:“现在有三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也就是官方说法中的中国:高速、高铁、高楼、GDP、国家实力、外汇储备和富豪榜;一个是网络中国:很多人都不快乐,郁闷、愤怒、骂娘,嚷着‘撕毁一切’;还有一个是身边的中国: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过的日子,相比从前,确实是好些了。只有三个中国叠加在一起才是真实的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八十年的辉煌历程。八十年来,党领导人民把一个灾难深重、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枷锁中拯救出来,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的伟大任务;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巍然屹立,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空前提高。回眸八十年来中国社会天翻地覆地变化,使国人更加深切地意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展望新世纪社会主义一中国发展的壮丽前景,人民把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肩上。我们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在…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质要求和目标定位进行了全面而科学的阐述,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缔结的丰硕果实。习主席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始终为中华民族寻觅、行稳、实现现代化之路而殚精竭虑、上下求索。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对这一内蕴极其丰厚的重大战略思想进行透视,  相似文献   

11.
山西之役是中法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役。此役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法国侵略越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其次中国应邀出兵,目的在于保藩固圉;第三,山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此役的败因主要有五:一是清廷的决策束缚了守军的手脚;二是山西守军力量单薄;三是守军缺饷械;四是越官拒绝抗法救国;五是越军倒戈相向。认真探讨中法战争第一仗──山西战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中法战争史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现代化观,就是邓小平对于中国现代化这一宏伟工程的总的和根本的看法。它既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之理论贡献的具体反映。邓小平的现代化观是一个完备的思想体系,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它,坚定不移地遵循和坚持它,是继续胜利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须。一、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是牢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现代化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方向问题,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启动伊始,就极为郑重地指出:“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可以从四个角度对其内涵进行界定: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一系列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其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迥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又有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道路则划清了其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根本在于党的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习主席深入阐释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深刻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一、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  相似文献   

15.
二战时期日本海军舰艇编队分为五级: 第一级:联合舰队; 第二级:中国方面舰队、西南方面舰队、东南方面舰队、东北方面舰队、中太平洋方咏舰队、第10方面舰队、第1机动舰队;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是中国百余年来现代化追求的理性回归。其现代化思想主要包括: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现代化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等。  相似文献   

17.
冯维 《政工学刊》2023,(1):12-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8.
胡主席提出的建设“现代化武警”,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武警部队建设发展的总目标,回答了武警部队向哪里发展和怎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从历史、价值、实践三重维度解读这一重要战略思想:一是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化武警的主要标志,二是建设现代化武警关键是武警官兵的现代化,三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武警建设之路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将“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这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置于中国式现代化整体框架内来探讨,能更精准地把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大意义、理论内涵、战略地位、历史脉络与推进方法,为我们继续深化拓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层次、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们殷殷期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以下简称国防法)已由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从此,社会主义祖国有了自己的国防法。这表明伟大的中国人民进一步在政治上站起来了;有法律保证的国防事业将真正成为全民的事业,作为“四个现代化”之一的国防现代化从此将展开崭新的一页;一切同国防事业有关的人们从此都能从法律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一切国防工作人员的利益也能因此而得到永久的保障。我国国防法的隆重出台,是举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