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年寄语     
四川成都军分区政委 熊同山 迎着明媚的春阳,祖国走向21世纪“九五”规划的第一年——1996年来到了。这里,我要借《西南民兵》杂志的一角,代表成都地区武装战线的同志们,向云、贵、川、藏的同行致以  相似文献   

2.
"不需要你歌颂我,不需要你报答我,我把光辉融进祖国的星座,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这首《祖国不会忘记我》,几乎每一个第二炮兵阵管兵都会唱。是的,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这群可爱的阵管兵!  相似文献   

3.
在江西东部山区,有一座山叫神女峰。山下有一偏僻的小山村。小山村里驻守着"黑队"和一群年轻的兵。电视台记者到这里来采访,临走时扔下一句话,说这里"山都感到寂寞,鸟都感到孤独"。5年前,我因为有采访任务,曾两次到过那里。在那个小山村里,我熟悉了被兵们亲切地称为"黑队"的徐家宝。那时,徐家宝是那山旮旯里最大的官儿。  相似文献   

4.
正在祖国西南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名叫"九〇九"的地方。这里是中国核动力的发源地,现在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在这里,实现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满功率运行。在这里,发出了中国大陆第一度核电。在这里,走出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多年来,云南省嵩明县人武部一直是《西南民兵》杂志订刊用刊先进单位,受到了两级军区的表彰。 该县人武部重视抓好《西南民兵》杂志的征订工作,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人武部党委从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高度,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讲政治、讲党性、讲纪律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西南民兵》杂志征订工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蛇趣     
部队驻扎在祖国西南的大山深处。山里多树多蛇,兵们免不了和蛇打交道。采访的几天里,记者不断听到一些发生在兵们与蛇之间的或惊心或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那狗·那兵     
在北京远郊的一座大山里驻守着一群年轻的武警战士,他们常年与大山为伍与铁道为伴。已有5年兵龄的班长郝建伟是这里最老的兵,也是最大的官。除此之外就是阿黄了。阿黄是  相似文献   

8.
渤海之滨,京津前哨。这里碧海蓝天,暖风徐徐,杨柳依依,有“人间仙境”美称,但驻守在这里的济南军区空军导弹某团的官兵们没有丝毫悠闲懈怠。他们苦练手中“利剑”、睁亮警惕的“眼睛”,严守祖国门户,担当着首都“铁门栓”的重任。变形伪裝巧藏兵5月中旬,渤海湾畔,一支地空导弹  相似文献   

9.
西南短波     
贵州雷山县人武部党委把2008年度《西南民兵》杂志订阅到全县各"青年民兵之家"活动室。(徐德胡求茂)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街道武装部按上级要求订阅2008年度《西南民兵》。(谭述彬)云南玉溪市红塔区人武部对不按规定订阅《西南民兵》的个别乡镇武装部进行了批评,提出了及时补订的要求。(祝志蓬)春节前夕,贵州兴义市电影院为驻军官兵  相似文献   

10.
“舰炮轰响,就是弹药兵奏出的生命乐章。强大海军,有我的青春闪闪发光。”在海装某弹药修理试验站,有着这么一群兵,他们平时是专业上的行家里手,碰见紧急押运任务便成为了奔走大江南北的押运兵。在他们的辛劳努力下,一批又一批的弹药被运送到了祖国的海疆南北。  相似文献   

11.
这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里是一片生长爱的热土,这里是绵延八百里的边海防线.这里是橄榄绿为守护和平与和谐而筑就的钢铁长城。在这个红色的七月.在这个热情的夏曰,一首为纪念人民予弟兵80华诞而谱就的壮丽乐章,在祖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丹东奏响。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明年的《西南民兵》杂志订阅工作开始了,各地都在继续做好订阅准备。但也有一些地方领导对此不积极。究其原因:一种说法是资金短缺。笔者想,一份《西南民兵》一年不过几十元钱,集体少一次不必要的接待,个人少抽几包高  相似文献   

13.
意见和建议     
一、2005年《西南民兵》杂志还是保留每页最下面开设的“信息”专栏好。这“一句话”新闻字数虽少,但传递的信息量不少,放在最下面也很抢眼,引人注目,这是我们《西南民兵》杂志独有的一个特色。保留这个专栏,既可给作者有更多的上稿机会,又可给读者传递更大的信息量,又突出了我们《西南民兵》的特色,而不因有它增加印刷成本,何乐而不为!二、2005年第一期《西南民兵》杂志封面印刷很精美,在专栏的设置上  相似文献   

14.
水真蓝,蓝得纯净、透彻,仿佛用手都能捞得起来的颜色。岛真小,总面积只有0.34平方公里,海天之间小得宛如一个黑点。这里,就是南澎岛。因为风高浪大,附近渔民又叫它"浪花岛"。名头响亮而美丽,自然条件却很艰苦恶劣。岛上无居民、无淡水、无市电、无班船、缺给养,只有一群年轻的兵常年在这里持戈操练,戊边卫国。  相似文献   

15.
这里讲的"兵头"并不是身为兵头将尾的班长,而是刚从院校步入军营的军校生和国防生,他们绝大部分初到部队就要担当带兵的重任。作为没当过兵的"兵头",必须处理好与兵之间的关系,做到"四慎"。慎察。初为基层带兵人,只有知兵情懂兵心,说话办事才能有理有据,才能令人信服。一是通过档案资料察。通过翻阅士兵档案和连队资料,  相似文献   

16.
郭凯  卢曦  赵乃希  朱谦礼 《国防》2006,(5):64-65
在川、黔交界的乌蒙山深处,有座黄泥大山。大山地势险要,道路崎岖不平,是西南地区的重要门户。在这座山顶上,驻扎着一群空军雷达兵。他们用警惕的“眼睛”守卫着祖国西南大门。大山脚下,有一户普通的苗族农家,长者项永权,今年72岁;儿子项润香,如今已人到中年;孙子项红杰,目前还在上中学。项永权一家从1981年开始用背篓每天义务为山顶上的官兵们背米、送菜、寄信……25年来,他们跋涉山路超过13万公里,相当于绕着地球走了三圈半,运送后勤物资1000多吨。如今,这个背篓从年迈的爷爷项永权肩上换到父亲项润香肩上,又延续到孙子项红杰肩上……祖孙…  相似文献   

17.
1999年4月,我从野战部队交流到人武系统工作,第一次看到《西南民兵》,便被深深吸引。从此,我与《西南民兵》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日不阅读如隔三秋之感觉。2000年初,同事劝我:“你喜欢《西南民兵》,就给杂志写稿,参与刊物的创作,为心中所爱添砖加瓦。”说实话,虽然从事政治工作多年,讲话稿、总结材料等写了不少,但真还没有动过投稿的念头。经同  相似文献   

18.
要不是走进预备役部队,我或许不会认识《西南民兵》;要不是我对文学的爱好、写作的追求,我就不可能去读《西南民兵》;要不是我在岁月中渐渐成熟长大,也许我就不会读懂《西南民兵》。 人生就是一本书,而《西南民兵》是一份不需要太多付出,就能够给予启迪、指导工作的好刊物,每月都从不同方面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们。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我是一个兵,脱下军装我还是一个兵,从干武装那天起至今,已有21个年头,算是同《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细读《西南民兵》,总感到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一期看不到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西南民兵》自创刊以来,就以独特、新颖、灵活的形式得到广大预备役官兵和社会的认可,是《西南民兵》及时把致富信息送到千家万户,使不少民兵脱了贫,走上致富路,同时使每个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是《西南民兵》促使了我对武装工作的热爱和追求,特别是在业余时间写给贵刊的稿件,每年都有几  相似文献   

20.
自发来稿、传真来稿、“关系”来稿,不管什么形式的来稿,要登“大雅之堂”——在《西南民兵》上被采用,都得过质量关。这里讲的质量,是指有特点、有新意、有价值的稿件。通讯员想写出好稿,编辑想编发好稿,惟有如此,一本杂志才有“看点”,读者翻开杂志才有“亮点”。编罢今年第二期《西南民兵》,感慨最多的是来稿多多,好稿难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