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何谓“西点”?稍有军事兴趣者大概都 会脱口而出:西点军校呗! 这就是“西点”的魅力:以治学严谨、 人才辈出而闻名于世。 本书作者于大清以高层军人特有的职业 精神,把一次“西点之行”化作洋洋28万 言的《目击西点》,不能不使人由衷敬佩。 毕竟,到过“西点”的人很多很多,然而能 满载而归把“整个西点”储进大脑又著成书 卷者,却并不多见。 “2003年底,我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抵达 美国纽约附近、哈得逊河畔的西点军校。在  相似文献   

2.
沫洋  笑梦 《环球军事》2014,(19):40-42
很多到美国纽约旅游的人,都会将距其仅80千米的西点军校作为一个景点前往参观游览。2014年7月,去美国出差,我和同事也顺道参观了这所老牌军校。作为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占地1.6万英亩(约合6475公顷)的学校,西点军校的校园可以说是非常值得一看。不过对于我和同事两个狂热的“兵器迷”来说,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则是西点军事博物馆。博物馆虽然只是一座2层小楼,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之所以能培养出诸如潘兴、巴顿、艾森豪威尔等一大批优秀军人,学校纪律严明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19世纪初,西点军校纪律涣散,学员赌博、酗酒,为所欲为。1817年,西尔韦纳斯·塞耶少校奉总统命令到西点任职,从组织管理、教学制度、校规纪律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规章制度,为西点军校开创了流传至今的严格的校风。他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西点之父”。以后,西点军校对军人作风的培养,不仅从管理制度上入手,而且注意对学员进行科学的教育。1947年7月,学校课程增加了行为管理学与个人管理训练,并成立了实用军事心理学与领导学  相似文献   

4.
1991年3月15日,海湾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笼罩在胜利光环中的多国部队总司令、美国四星上将H·诺曼·施瓦茨柯普夫踌躇满志地接受电视记者芭芭拉·沃斯特的采访。记者问他:你凭什么指挥以美军为主的多国部队以几乎零伤亡的代价,在地面攻势中只用100小时就打败了侵占科威特的60多万伊拉克大军,俘虏伊军6万多人?施瓦茨柯普夫回答说:我也没想到伊军这么不经打。不过在这次“沙漠风暴”行动中多国部队的战略运用确实很成功,不仅赢得了战争,也赢得了和平。在讲到个人体会时,他总给性地强调了一名: “下令要部队上战场算不得英雄,身先士卒上战场才是英雄好汉。” 了解这位西点名将曲折经历的人都知道,他在这里讲的不是敷衍记者的官话,而正是他始终恪守的带兵信条。  相似文献   

5.
王琳 《国防科技》2007,(12):91-94
西点军校把对领导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学员在西点军校最大的收获就是领导力的提升.西点军校毕业学员之所以能在近现代政界、军界和商界的发展史上均书写过辉煌的篇章,是和西点教育理念中领导力素质的培养分不开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西点总结了一套涵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人际关系、激励约束机制、环境优化、历史战略和诚信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点军校管理文化,是西点在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为方式、管理制度、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西点军校管理文化的特点集中体现在:造就国家精英的目标文化、落后必遭淘汰的竞争文化、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文化、英雄就在身边的激励文化、决不容忍欺骗的诚信文化、团结就是力量的团队文化等方面。借鉴西点管理文化,我军院校应注重素质培养、造就一流人才,突出思想教育、提升职业品格,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管理效果,不断改善我军院校管理,真正担负起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美国西点军校在其招生广告上写有这样一句话:“西点军校的别名——委屈学校”。该校还专设“委屈学概论”课程,聘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主讲。在西点军人看来,能夠经受住委屈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西点军校的这门“委屈学”,值得我们青年官兵一学。现在,许多官兵觉得自己很委屈:学的是军事,干的却是政工,委屈;任职已到年限,仍然没有提升,委屈;与地方同学相比,待遇差了一大截,委屈;工作已经尽力,上级仍不满意,委屈;不是自己的责任,却被领导批评;委屈……面对种种“委屈”,有的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有的心有不甘,找领导理论;有的心态失衡,做出出格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需要的是战场上的狮子,要知道由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将战胜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美军二战名将麦克阿瑟曾这样评价西点军校的培养目标。然而, 2005年,西点军校的入学申请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11%。更有甚者,目前在校的西点学员也有不少因厌战而选择退学,以致2003年夏季入学的1197名西点学员中, 目前只剩下904人,流失率高达25%——  相似文献   

9.
王萍 《军事史林》2016,(2):48-52
作为一名解放黑奴的后代,亨利·弗里珀1856年3月21日出生于乔治亚州的托马斯维尔市,他的父母亲曾经都是奴隶,他是五个儿子中的长子.内战结束后,他的父亲成为一名手艺高超的鞋匠,足以在经济上保证他受到应有的教育.在就读于亚特兰大大学期间的1873年,他由乔治亚州第五区的众议员提名报考西点军校.尽管他并不是第一位求学西点的黑人学员,但却是第一名顺利毕业的黑人学员,于1877年获得学位.在他之前,已经有5名黑人学员获得了提名的机会,但只有3名学员通过了入学考核;而就是这3人也最终也因为学习成绩不过关而未能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0.
在气势磅礴的哈得逊河西岸,从纽约州北部向南,穿过哈得逊峡谷,当咆哮的激流奔入纽约湾时,河水被一块伸向河中的三角形岩石坡阻挡,突然折而向东,形成一个急弯.就在这里,这块被称为西点的近50平方公里的岩石坡上,坐落着一所仿英国哥特式的建筑群,它就是闻名于世的西点军校.  相似文献   

11.
每年六月,举世闻名的西点军校都要在一座军官雕像面前举行一次隆重的毕业典礼,这座雕像的基座上刻着这样一行简单的铭文:塞耶上校 西点军校之父。曲折的少年之旅 1785年6月9日,西尔韦纳斯·塞耶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布伦特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夫家庭。父亲纳撒尼尔·塞耶的正直、俭朴以及母亲朵克丝·塞耶的温柔、善良,从小就培养了西尔韦纳斯的礼貌、谦  相似文献   

12.
美国西点军校掠影西点军校位于纽约哈德逊河西岸。1802年,美国在此正式创建军校。目前,军校占地约4600英亩,各类人员1万多人,其中学员4000多人。整个西点是一个自给自足型的现代小城。西点军校的办学目的是为美国培养、输送合格的陆军基层指挥官。创建以...  相似文献   

13.
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引发无数人感叹青春易逝。但在素有"亚洲西点"之称的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青春如同刻在心坎上的碑文,永不磨灭。  相似文献   

14.
西点军校(美国军事学院)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州东南部,哈德逊河西岸的西点镇,距纽约市80公里.西点军校博物馆于1854年向公众开放,它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军事博物馆,长期展出的军事历史文物超过6万件,它们涵盖了军事历史的各个方面.博物馆的使命是收集、保存和讲述与军事和武器相关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博物馆设有西点军校史、世界战争史、美国陆军史、美国战争史、小型武器和大型武器共6个展厅.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对于美国迈阿密的帕森斯家3兄弟查理、比尔和赫伯来说,此话可谓一点也不假,因为这3个同属于美国陆军第2步兵师第3旅的亲兄弟先后接到了五角大楼的驻军伊拉克的命令。三兄弟同属一个步兵旅据美联社11月11日报道,从小到大,查理什么都以他的两个哥哥为榜样,喜欢体育,喜欢旅游,还喜欢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两位孪生哥哥考入著名的西点军校之后,查理也在几年后出现在西点的校园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有许多名人是从国外军校留学归来的,如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孙立人,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校的廖耀湘,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的蒋百里、何应钦、阎锡山等,那么中国历史上是否有人入读美国最有名的西点军校呢?他们的情况又如何呢?本文就为你解开这段逐渐被人淡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1802年3月16日,美国第3任总统詹姆斯·杰斐逊签署法令,在纽约市城北80公里处的西点镇建立一所正规军官学校——美国陆军军官学校(US MILITARY ACADEMY),并选在美国独立日——7月4日开学,首批学员10名。从此,西点在世界军事教育上开始创造辉煌和奇迹。  相似文献   

18.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1840年生于西点。马汉是从哥伦比亚大学转学到海军学院学习的。因为他读过两年大学,到了海军学校后,破格跳读三年级,这在该校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惟一的。1859年从海军  相似文献   

19.
世界闻名的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从1802年建立以来,一直设有军事历史课。1832—1871年任该校军事艺术与工程系主任的丹尼斯·哈特·马汉,十分重视军事历史教育。马汉认为,一名军官只有获取了广泛的战争历史知识,才能培养成材。“所有军事科学都源出于军事历史。从军事历史当中我们可以找到成功与失败的例证,以此来检验战略规律”,提高军官的作战指挥能力。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西点军校的军事历史课主要讲授战役、战斗史,探讨、总结对战争进程有影响的作战原则。1969年,军事历史课脱离军事艺术与工程系,并入新成立的历史系。从此,军事历史课的内容不再囿于作战史,而是向高层次发展,讲授战争  相似文献   

20.
清代学者钱大昕写过一篇《弈喻》 ,说的是一天他在朋友家看下棋 ,见一位客人屡次输 ,就讥笑他失算 ,总想指点几招 ,以为他不如自己。过了一会 ,客人请他下棋 ,刚下了几个棋子 ,客人就占了上风 ;快到中盘时 ,他就难以招架 ,而客人却轻松自如 ;终局结束 ,客人赢了他十三个子。从这件事中 ,引起了钱大昕一番感悟 :“人固不能无失 ,然试易地以处 ,平心而度之 ,吾果无一失乎 ?吾能知人之失 ,而不能见吾之失 ;吾能指人之小失 ,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 ,何暇论人哉 ?”细细想来 ,非但下棋如此 ,用在做人上 ,亦是如此。俗话说 :“金无足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