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民兵》杂志创刊20周年。为纪念编者读者共同走过的这段难忘的日子,更好地办好杂志,本刊从本期开始到年底止,开辟“我与《中国民兵》征文”专栏,刊发一批纪念文章。稿件体裁不限,尽量从感受深刻的一件事、一段情、一段交往、一场感动或者《中国民兵》帮您创业成才致富等方面,写写与《中国民兵》之间的感人故事和特殊关系。来稿请寄北京阜外大街34号本刊编辑部梁峰编辑,邮编100832。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玉树军分区政治部将订阅的《中国民兵》杂志上“致富山海经”专栏一期一期剪贴下来,打印装订成册,下发到基层各人武部、民兵排,为民兵提供了致富科技信息经验,深受广大民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兵》教我以武为本邓州市人武部张继伟我很想对《中国民兵》杂志说说我的心里话。我1985年从野战部队补充到人武部搞民兵训练工作之初,感到不知从何处下手。一次,我在《中国民兵》杂志上看到了“训练参谋”专栏内刊登的指导文章,边看边琢磨起来,发现民兵训练与野战部队的训练有相同之处外,  相似文献   

4.
来电话说:《中国民兵》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集权威性、指导性、教育性、可读于一体,是民兵学习的好教员、致富的好帮手。他说:“《中国民兵》不仅是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好读物,也是指导民兵干部开展工作的良师益友,还是我们村党支部组织理论学习的好教材。我任支部书记兼民兵连连长一年多来,《中国民兵》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兵》使我种的半亩‘鸡叨地’年收入5000元。”河南驻马店市橡林乡周庄女民兵王梅英逢人就说。去年,她从《中国民兵》杂志上得知塑料大棚里种菜收入可观,便照着在自家承包的半亩“鸡叨地”上建起塑料大棚。她精心选种,适时育苗,合理喷洒植物生长剂,使蔬菜上市时间大大提前。为充分利用塑料大棚内有限的土地,她注意从《中国民兵》致富山海经专栏吸取新经验。她摘了蕃茄种黄瓜,收罢芹菜种花菜……一  相似文献   

6.
我搬家多次,始终保留两大箱《中国民兵》杂志,虽然占地方,可这是我干一辈子武装留下的宝贝,说啥也舍不得丢。 我1965年退伍便从事武装工作,长期担任民兵训练基地主任。当时,按上级规定,民兵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都由基地组织实施,可基地只我一个“光杆司令”,在创刊不久的《中国民兵》帮助下我圆满完成了民兵教育训练任务。当时信息资料奇缺,我十分注意收藏和利用《中国民兵》。每逢组织教  相似文献   

7.
地处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民兵冯显宗靠养鹿、养羊、种亚麻打“特色经济”品牌致富,说起来还是《中国民兵》帮他打开了通向小康之路的大门。  相似文献   

8.
专程再访二月河,是受《中国民兵》杂志编辑之托。轻轻叩开两扇雨迹斑驳的木板门,笔者见到了家住河南省南阳市白河岸边的二月河。他高兴地接过新出版的《中国民兵》杂志,边看边说:“三年前《中国民兵》曾报道过我,我是‘老转’,凡与‘兵’有关的报刊来采访,我都欢迎,还都有一种亲切感。”当他浏览到这期杂志最后一页时,欣然拿出纸和笔题写了“祝《中国民兵》文采风华,明艳照人”的祝愿话,对杂志社派人来再次访问他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9.
我是在《中国民兵》杂志“致富山海经”栏目内容的启发下,学习掌握了养殖甲鱼的科学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由一个穷汉子,成了全镇有名的富裕户。我养甲鱼是从1987年开始的。当时,村民兵营按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我就梦想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军人。长大后虽然没有实现我的“从军梦”,但在我大学毕业后,却有幸成为一名军人的妻子。几年前,我的丈夫从作战部队交流到人武部,可能是爱屋及乌、耳濡目染的缘故吧,我也喜爱上了《中国民兵》。现在,读看《中国民兵》已成为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民兵》中的“外国战争动员知识讲座”、“人武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做好《中国民兵》杂志的订阅工作,去年以来,我们采取“以用刊带动订阅,用订阅推进用刊”的办法,基本做到全市每个行政村都订1份《中国民兵》杂志。 一、抓认识,在强化“三个意识”上做文章 订刊不能只算经济帐不算政治帐,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长远的利益。为此,我们注意把文章做在强化“二个意识”上。一是强化阵地意识。《中国民兵》是中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主要宣传阵地,我们工作在国防后备力量战线上就要占领这个阵地、维护这个阵地、运用这个阵地。二是强化导向意识。我们要  相似文献   

12.
亲朋好友聚会时,常有人问我:“志宏,你现在也是个小名人了,你老实告诉我,这些年来你成长进步快、家庭致富快,这么顺一定有贵人相助吧!”每当这时,我总会坦诚地告诉他们:“是的。我结识了‘贵人’,那就是《中国民兵》”。  相似文献   

13.
张军 《中国民兵》2008,(9):11-11
我的父亲是一名“老武装”,曾任人武部政工科长。在人武部大院里长大的我,白幼就喜欢阅读父亲带回的每一期《中国民兵》杂志。在《中国民兵》杂志的熏陶下,我走上武装工作岗位。如今,这位“无言老师”陪伴了我整整20年。  相似文献   

14.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今年27岁的我,与《中国民兵》已有了13年的不解之缘。 1986年,父亲由部队转业到县人武部工作,我便有机会接触上了《中国民兵》。当时,校园里流行的是武打和言情小说,我也一度沉湎于此。但自从在爸爸的案头见到《中国民兵》之后,我便对她如醉如痴,爱不释手。渐渐地,我对国防愈加关心起来,国防知识也日渐丰富,成为全校有名的“国防迷”,在班级和学校的黑板报上,经常刊登着我从《中国民兵》上摘抄的军事  相似文献   

15.
我是河南省博爱县的一名小学教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开始接触《中国民兵》。这些年来,我是逢期必读,并一期不落地每年装订成册珍藏案头。如果说我对《中国民兵》是情有独钟的话,那只好说我丈夫是“第三者插足”了。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政工干部,对国防类期刊关注较多。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中国民兵》。因为交流到省军区系统后,我试着写一些小稿投向编辑部,最先在中央级报刊发表的就是《中国民兵》,受鼓励和自信之际,我有了一个习惯,每年都订上几套《中国民兵》,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家在农村的亲戚朋友。让大家了解国防,履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义务,也从中知道一些致富信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叫戴华党,是1983年退伍回乡的。正当我发愁致富无门时,民兵连长给我订了《中国民兵》,它象春天的“雨”,给我送来了养鱼、养蚌取珍珠和养鸭的经验。我每年以7000元的收入递增,今年可超过万  相似文献   

18.
永城县广播站增设“《中国民兵》摘编”专题河南省永城县广播站从今年5月起,在每月5日、15日、25日的《民兵节目》里,专门开设了“《中国民兵》摘编”专题,介绍新出版的《中国民兵》主要内容。县人民武装部,将每期《中国民兵》杂志及时送到广播站,并协助广播站做好《中国民兵》的摘编工作。目前已播出《中国民兵》的主要稿件有:第三期刊登的《赵紫阳同志说:就是不能干巴  相似文献   

19.
读刊用刊     
一道纸令,1984年我从南昌陆军学院调到江西省武宁县人武部工作。十年来,《中国民兵》发行了126期,我期期必读,日积月累,受益非浅。 我刚跨入人武工作大门时,组织分配我担任政工干事。民兵政治工作如何搞,我心里没有数。正当我困惑时,《中国民兵》杂志刊登的文章帮我解了难。从此,《中国民兵》就成  相似文献   

20.
1996年,地道农村姑娘的我被选聘到人武部政工科。此前,我没当过一天兵,也不知“五个W”为何。听老政工讲,到人武部就要写稿,写稿就要看《中国民兵》。从此,我老老实实捧读《中国民兵》,国防知识逐渐充实大脑,“门外汉”对“兵”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