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昆明某预备役通信团党委充分发挥预备役部队的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广大预备役官兵投身到“两个文明”建设中,为昆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发挥战斗队作用,积极组织预备役官兵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社会稳定 昆明陆军预备役通信团预编官兵分布广、人数众多,人熟、地熟、情况熟。而且广大预备役官兵都是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素质高、纪律严、成建制。一旦有事,可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2.
谢乐婢 《国防》2011,(10):40
管理出战斗力。抓好预备役官兵管理,既是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题中之意,又是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配置动态化特征明显,预备役官兵管理难成了制约预备役部队建设的一大难题。鉴于预备役官兵亦兵亦民,抓好预备役官兵管  相似文献   

3.
黄光汉 《国防》2005,(2):50-51
预备役部队常驻分队,是以预备役人员和预备役常驻人员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的常驻营区的建制分队,主要担负训练示范、技术保障、反恐维稳、抢险救灾、以劳养武、营院管理等任务,是预备役部队平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应急机动力量。近年来,我们针对预备役部队“亦军亦民”的特点,着眼“战场”与“市场”需要,按照“军事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社会化保障”的思路组建了一支预备役部队常驻分队,较为有效地解决了预备役部队现役军人少、训练骨干不足的困难和矛盾。现结合我们的实践,就预备役部队常驻分队的“建设、训练、管理、使用、保障”…  相似文献   

4.
预备役部队寓军于民,预备役官兵亦兵亦民。随着时代发展加快、社会变革加深、观念碰撞加剧、文化交融加速,预备役官兵教育管理工作成为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重要课题。实践  相似文献   

5.
湖北襄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部队,这就是被军委领导同志称赞为“楚天雄师,后备劲旅”的湖北省襄樊陆军预备役师。 (一) 预备役部队亦兵亦民,寓兵于民。官兵们年纪轻,有知识,闯劲足。正是基于这些特点,襄樊预备役师号召各基层连队把科技富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广泛开展了“科技富民、兴  相似文献   

6.
预备役军人分布在各行各业,他们集中是兵,分散是民。这种亦兵亦民的特点,决定了预备役部队战时快速动员必须重视平时的后勤保障。我认为,保证战时快速动员,预备役师、团平时后勤工作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要不断健全和巩固后勤组  相似文献   

7.
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新时期民兵预备役部队肩负的重要使命任务.在近年来组织的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抗震救灾、奥运安保、反恐维稳等重大活动中,民兵预备役部队充分发挥了动员快速、亦兵亦民、组织健全等优势,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胡主席提出的"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进一步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和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遵循、指明了新的方向。预备役部队寓军于民、军地结合,预任官兵亦兵亦民、融于社会,在思想上、行为上较现役军人有着不同的特点。山西太原某预备役高炮旅在实践中感到,预备役部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国防》2011,(5):3-5
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为促进预备役部队正规化建设,激发预备役官兵的荣誉感、责任感,经胡锦涛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从5月1日开始,全军预备役官兵统一换发07式预备役军服。据介绍,07式预备役军服包括常服、作训服、标志服饰,按照"反映预备役官兵个性和特色,体现与07式现役军服明显区别"的理念进行设计,款式、颜色、布料与现役军服相一致,主要区别体现在标志服饰上。标志服饰主要包括胸标、臂章、姓名牌和军官级别章等,其外形轮廓、面料材质、质量标准与现役的基本一致,通过一些象征意义的元素符号,体现预备役部队是解放军的组成部分,具有寓军于民、亦兵亦民的特点。为了帮助广大预备役官兵正确使用、识别、保养新军服及各种标志服饰,本刊邀您一同分享07式预备役军服的新看点。  相似文献   

10.
陆立光 《国防》2000,(1):37-37
宁德预备役某团在这次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中,由步兵团调整改建为海防团。为按时、高质量完成改建任务,该团党委“一班人”团结一心,周密安排。改建工作分组织准备、改建实施、检查验收三个阶段进行。他们针对预备役部队亦民亦兵,现役官兵少,预任预编官兵多,人员高度分散,教育管理训练要求高等特点,全团上下统一思想,严密计划,扎实工作,使调整改建工作顺利开展。前不久,经宁德地区行署、军分区检查验收,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圆满完成了改建任务。  相似文献   

11.
预备役士兵     
预备役士兵是一首民族的颂歌战斗在四面八方想得出他们的崇高和壮阔预备役士兵坚守春夏秋冬历经风霜雪雨抵达明天的战场预备役士兵身躯硬朗像步枪经得起硝烟弥漫预备役士兵亦军亦民肩负劳武重任他们的脊背是山样的预备役士兵回忆绘声绘色的一生从没想过要载人革命史册因为预备役士兵只想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默默地做个标点预备役士兵@陈欣永!基干民兵 ~~  相似文献   

12.
毛凤鸣 《国防》2003,(1):19-21
预备役部队具有军地结合、双重领导,劳武结合、亦兵亦民,平战结合、预编预设等特点。预备役部队建设涉及的部门、单位和行业比较多,工作头绪繁杂,有许多矛盾需要处理和协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相似文献   

13.
基层快讯     
天津市河西区人武部积极探索城市民兵工作与社区建设最佳结合,针对社区待业、下岗、退伍待安置青年增多的实际,对社区办民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走出了一条依托街道和社区办民兵的新路子。(刘锡显)山西某预备役高炮旅针对预备役官兵亦兵亦民的特点,坚持在学习创新理  相似文献   

14.
《国防》1998,(1)
“争创先进连队”、“争当优秀预备役士兵(军官)”,是滁州预备役师根据《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借鉴现役部队的经验,在基层连队开展的活动。去年11月下旬,该师召开了“开展‘双争’活动座谈会”。与会同志认为,开展“双争”活动,是贯彻落实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预备役部队的重要步骤;是适应预备役部队“亦兵亦民”特点,激发基层官兵工作热情,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得力措施;是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开创预备役部队建设新局面的有效办法。 本刊编发“‘双争’——促进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的好办法”一文,旨在唤起大家对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关注,将预备役部队的质量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特别是对于“亦兵亦民”、“寓兵于民”的民兵、预备役部队来说,加强军事训练,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完成党和人民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具有重要意义。这几年,我国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军事训练经过调整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好势头。但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对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军事训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改革训练内容,改进训练方法,注重训练质量,努力把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雁北系全国重点贫困地区之一。驻地预备役三团抓住亦民亦兵的特点,一手抓部队自身全面建设,一手抓参与地方中心工作。他们利用训练基地良好的场地设施, 通过开办农科班、专业技术培训班,使90%以上的预备役官兵得到培训,成为本地的致富能手。预备役三团还采取干部包片、落实责任,扶持致富典型,帮助解决资金  相似文献   

17.
杨军  吴问其  吴三宝 《国防》2013,(3):38-38
搞好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必须从预备役官兵亦军亦民的实际出发,围绕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特点和担负任务需要科学筹划安排。一是要从抓好编组入手夯实训练根基。编组是预备役部队建设一切工作的源头,编先于训,编组不落实,训练就无法有效展开。预备役部队训练实行周期制,如果所编兵员基础素质偏低,提高部队战斗力就难以实现。必须牢固确立编组是第一战斗力的理念,深入研究通过编组提高训练层次  相似文献   

18.
预备役部队亦兵亦民,怎样才能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大潮中适应市场和战场需要,如何在部队建设中打破传统思维束缚,与时俱进,有所作为?甘肃某预备役师紧紧围绕战斗力生成做文章,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部队打赢能力,促进部队全面建设发展不断跃升。 摒弃后备后用意识 预备役部队改革调整之初,师党委在调研中发现,有近一半的官兵认为“预备役部队不同于现役作战部队,缺少高科技武器  相似文献   

19.
张苏华 《国防》2012,(7):60
预备役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是基层全面建设的生命线工程.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预备役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 一是加强双重领导,在形成军地合力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双重领导体制的特有优势,着眼预备役官兵亦兵亦民的实际,紧紧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抓好基层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军区系统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多、距离近、动员快、地形熟的优势,闻灾即动,全时全程全域参与,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更应看到其中的不足,进一步着眼应急抢险救援,谋划好长远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