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读者文摘     
知识窗 刑法中"死缓"的由来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镇反运动中,出现了量刑不准、扩大了镇压范围等"左"的偏向。1951年5月起,毛泽东和中央决定实行谨慎收缩的方针,集中处理积案,对犯有死罪的反革命分子,大都采取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政策。"死缓"仍然属于死刑,但与死刑有重要区别。这是毛  相似文献   

2.
<正>1927年,正当北伐战争势如破竹、直指中原捣王师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顿时陷于低潮,生机盎然的中国南部广大地区更是处于腥风血雨之中。1927年,正当北伐战争势如破竹、直指中原捣王师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顿时陷于低潮,生机盎然的中国南部广大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新纪元,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强国。然而,我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一方面受到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军事威胁;另一方面遇到国内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解放军的根本职能是:对外抵御外敌侵略,保卫国家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对内防止敌对势力的破坏、颠覆,镇压反革命暴乱和叛乱,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为使我军适应历史使命和任务的新变化,建设一支现代化的人民军队的重大历…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保卫工作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各级党委、政治机关的领导下,坚持以"九条方针"为核心的防奸反特基本路线,"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基本方针、"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政策,积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有效防范和打击了敌特分子的破坏活动,为建立和巩固解放区人民政权,保证部队纯洁巩固,保卫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非解放战争时期所独创,而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逐步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成功的镇压叛乱需要一个连贯一致的政府来执行。在阿富汗要镇压叛乱仍需政府机构的协调合作、可靠的军队以及建立民兵组织保卫地方安全并拖垮叛乱组织。阿富汗政府和军队既脆弱又无效,这意味着许多镇压叛乱的行动不得不由西方势力进行领导和控制,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6.
4月中下旬以来,在制止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中,各级人武部门和广大民兵,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在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军事机关的领导下,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积极配合戒严部队和公安部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坚守生产岗位,为制止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做出了贡献。实践证明,民兵是稳定局势和稳定社会秩序的  相似文献   

7.
1950年11月28日上午,江苏省苏州地区举行了公审反革命分子胡肇汉大会.胡肇汉不是别人,正是当年的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里那个人人皆知的"草包司令"胡传魁的原型.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残酷地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血债累累,人称“曾剃头”。但是,在那个社会性质急剧变化的时代中,他又是一个用心良苦的探索者。特别是他作为近代军阀的开山鼻祖,在改革军制和用兵之道方面有独到之处。著名  相似文献   

9.
在国民党统治大陆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情报工作始终受到蒋介石的高度重视,成为其镇压革命和民主运动、镇压反对派、维护自身独裁统治的有力武器。蒋介石、戴笠等人参考德、苏等国情报机关建设的经验与做法,组建了以军统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和中统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为核心的情治工作体系,而军统局则是这个体系的核心之核心。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为抢夺胜利果实,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全国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反革命内战。民国海军也成为他们进行反革命内战的重要工具。考察海军参加反共内战的历史,可以了解抗战胜利后民国海军重建和溃灭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说,这场风波的到来是不以人们西寺意志为转移的。极少数人先是搞动乱,后来进一步发展到反革命暴乱。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打倒共产党,推翻社会主义制度,颠覆中华人共和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平息这场反革命暴乱中,人民解放军、武警和公安干警表现了很高的觉悟,经受了考验。我们部队的干部战士在生命危险面前,没有忘记人民,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近、现代史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尊严。一个红色政权,一个无产阶级组成的政党,只有实现"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才能保卫土地革命成果和红色政权,夺取武装斗争的更大胜利。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明确指示"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叛变。从此,毛泽东开始参加和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工作。7月4日在举行的中共中央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上山”以保存革命武力,应付反革命事变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作为湘军集团的重要将领,曾国荃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以先后攻陷吉安、安庆、天京的“战功”,为湘军摆脱不利地位、取得战争主动权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清王朝最终扑灭太平军尽了犬马之劳。此后,曾国荃所部“吉字营”虽被裁撤,但他的军事将领身份并没有随之很快改变,又投入到镇压捻军、捍卫边防的战争中。曾国荃及其所部与湘军集团共同走过了从崛起、发展至衰落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形成与确立的过程,蒋介石以此为理论依据,不断"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内战,竭力阻挠、分化和肢解抗日部队,镇压爱国运动、迫害民主人士。这一内战政策,不但遭到共产党的坚决反对,也遭到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界、各阶层进步势力的批评和反对。在日本侵华步步紧逼,民族危亡日益加深的形势下,张学良、杨虎城从民族利益和自身利益出发,发动西安事变,宣告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于改变国民党政府长期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实现国共合作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为全民族抗战准备了必要条件,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基于对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及其反革命战争背离人心的认识,战争开始就提出对国民党军队积极进行分化瓦解的工作。其方法是:一方面进行公开而广大的政治宣传和政治攻势,以瓦解国民党军队的意志;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从国民党军队内部去准备和组织起义,开展高树勋运动,使大量国民党军队在战争紧急关头,站到人民方面来。在战争的第一、二年内,争取了国民党军队4万5千余人起义。  相似文献   

17.
尹隆河之战是清朝镇压捻军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号称"淮军第一"的铭军在作战初期即告失利,幸得霆军及时赶到方得以脱离险境。本文充分发掘现有史料,在总结捻军作战特点的基础上,对铭军此战中的作战得失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铭军提早出师或霆军误期是受客观形势所迫而非主观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18.
不鸣 《军事历史》2005,(2):32-39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苏联顾问遭到排挤,因此迫切需要新的军事 顾问团协助国民政府完成国家统一,最主要是不会干涉中国的内政,在军事组织与训 练技术上有卓越的表现,这在所有的列强中似非德国莫属……  相似文献   

19.
预备役     
北京某预备役团配合戒严部队维护社会治安北京预备役某团积极组织官兵维护社会治安,在制止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的斗争中做出了贡献。4月下旬,该团驻地昌平县根据形势的需要,决定组织维护首部社会秩序工作队。团领导主动找县委领导和有关部门要求承担任务。并及时向现役和预任官兵发出了“立即行动起来,为坚决制止动乱做贡献”的口号。工作队组建后,该团现役官兵带领队员们执行巡逻、值勤和清除路障等任务10余次。平息反革命暴乱后,为应付突发事件,他们又组织了应急分  相似文献   

20.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又字扑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曾组织地主武装,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的革命运动,晚年又率军抵御沙俄对我新疆的蚕食和侵略,粉碎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企图依靠外来势力使新疆脱离祖国的罪恶阴谋。左宗棠平息叛乱,抵御外敌入侵,收复失地,在这一点上,仍不失为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