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越     
曾经有那么一天.我站在危崖最顶端的那块巨石上.张开观臂深呼吸.放眼四野,心旷神怡。在那时.我感觉到了一种超然的洒脱,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豪迈.那种从未有过的放松,那种一览众山小的去国还乡的非常心境.令我淡漠了心理上的恐惧,令我忘却了自我。  相似文献   

2.
爱女涵涵     
张帅政 《华北民兵》2005,(12):58-58
大学毕业那年,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和好奇.我入伍到内蒙古草原.成为一名边防军人。在银装素裹的冬日,我到边城锡林浩特市报到。刚下车.零下30多度的严寒.就给了我迎头一击。看着街道上厚厚的积雪和包裹严实的行人,在举目无亲的北疆小城锡林浩转,生性怕冷的我感到一片凄凉.我打电话对朋友诉苦,朋友却说,没关系,初来乍到总有些不习惯,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喜欢它的.人都这样的。当时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3.
征程     
踏上列车.我怎么也不敢透过车窗去看那满站台为我送行的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尽管人群中,有与我情同手足的将军首长,有与我朝夕相处的战友同事,有与我相亲相爱的妻子女儿,但我还是不敢转过我那已不知什么感觉的脸。我知道,如果我一回望,一定会看见妻子女儿的涟涟泪水.看见首长的祝愿挥手.看见战友的依依不舍,那样我定会  相似文献   

4.
烛火     
今夜,我关掉家中所宵的照明设备。点燃一支蜡烛. 寂静无人的夜晚.朦胧的小屋,昏暗的烛光,跳动的火焰.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异度空间,来到一个我不曾经历过的世界:那里乌云满天、硝烟弥漫,是20世纪初的中国。.我的眼前是一双双渴求光明的眼眸,一张张历尽沧桑的面孔。  相似文献   

5.
星期天在整理过去的旧书时,发现一本书里夹着一张34年前我曾经用过的团费证。看见它.我感到那样亲切。虽然团费证上的字体看起来是那样的呆板,油墨是那么不均匀.可是我能从它的字里行间找到当年朝气蓬勃、充满自信的我。油墨的余香让我想起当年自己动手刻蜡板.推油墨的情形。  相似文献   

6.
向南林的先进事迹髓报后.他身上所具有的理想信念、精神品质、思想情操、人格魅力.既使我深受数励。义使我深感惭愧。同样是一个兵.同样而舯困难,向南林选择的是拼搏、足进取,而我曾经选择的是退缩。在母亲。一次又一次的敦诲下.在领导和战友们的关爱和帮助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网络新词     
一天,班上来了一个插班生,她自我介绍:“我未必会是最聪明的.我未必会是最美丽的.我未必会是最优秀的……”正当班上同学称赞她的谦虚时。她突然说:“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魏碧慧.”  相似文献   

8.
领花的故事     
这是十年前的事,但一想起,就令我十分感动,我还是把故事讲给读者听吧。 那一天,一位军校学员敲开我家的门.任我和妻子怎么辨认也想不起我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最后.还是他自己道出了原委。  相似文献   

9.
    
《兵团建设》2009,(24):48-48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
读者信箱     
编辑您好: 我是一名红军老战士,以前我每个月都按规定领取生活补助。大概从2005年底.我的生活保障金突然增加了.听说是标准提高了。我想问问现行的新标准是怎样规定的,从什么时间开始执行的? 李金贵  相似文献   

11.
部长,我知道您收到信.一看地址就知道是我给您的信.从1996年12月入伍到现在我给您的书信都是汇报我的情况,但今天我的信是向您通报,因为您。而使我们在异乡海防服役的军人更加骄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爱里.在情里.痛苦幸福我呼唤着你;在歌里,在梦里,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一踏进铁力市这片有着双拥传统的热土.听到这首老歌.作为军人.我们不禁会想起拥政爱民工作的带头人.人武部政委姜曰礼。姜政委任职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做的实事却很多.他带领人武部官兵浇灌的“双拥”之花.一朵朵。一簇簇,格外绚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军工人,航天科工集团○六一基地在我心中一直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因为当年从哈军工毕业时,学习弹道式导弹自动控制专业的我差点分配到○六一基地。从事军工工作40多年来.我虽数次到贵州.却一直没有到过。六一基地。直至今年春天.经我爱人的好友。  相似文献   

14.
张草 《环球军事》2012,(8):71-71
我阅读贵刊已经有5年了,记得我在读初三时.偶然获得了一本2004年7月份的《环球军事》.书中精美的图片,内容丰富的时政要闻,宽广的视角,让我一下子迷上了它。很快,我进入了高中。  相似文献   

15.
读者信箱     
《兵团建设》2006,(4):45-45
编辑您好: 我是一名临时工.去年我承包了50亩棉花地,净收入有5000元.今年我原本还想种那50亩地,却被告知那块地已经被连里的正式职工承包了。我想问问,像我这样的临时工,能继续承包原来的那块地吗?  相似文献   

16.
1970年3月.我在山西省长治市太行中学校园内拍摄了一张照片。当时.我在海军航空学校当飞行学员.虽然被称为“空中骄子”.但那时全国人民生活水平都很低,军队也不例外。除了伙食低.穿的也很差。尽管我们学员有飞行服.但只限于训练、学习时穿用,所以一套军装就不够穿了,营房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家信     
当兵那一年,最难忘的.就是写家信、读家信了。记得新兵训练开始不久,班长就问我.给家里写信了吗?我说.已经打过电话了。班长笑起来:那是不一样的,你应该写信。开始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放着先进的现代化通信工具不用,偏偏用最原始的方式,慢慢地我就发现.给家里写信.不仅仅是向家里报平安,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抒发。同样是一件事.电话里三言两语就说完了.但要是写信表达就不一样了.你得一面写一面想,甚至连每个字怎么写,用什么词表述,都需要认真思索一番。特别是对家人父母的思念之情.落到笔端.是那么的亲切自然.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思乡的深情,这是聊天说话表达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胜境关览胜     
2002年7月.我从军校毕业,被分到中越边境一个偏远的边防连队当步兵排长。我在军校学的是营房建筑,军事指挥从未学过,在队列前一站就会把脸憋得通缸.边防执勤更是一窍不通。工作中又接二连三地出现错误.“三把火”倒把自己烧得威信扫地。我的情绪跌到了水点.开始想办法要调离边防。  相似文献   

19.
生命之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串平常的数字,这个时间长河里微小的一瞬。因了一场灾难,成了我们必须永远记住的时刻。那一瞬间,我刚从午睡的梦中醒来,爱人正把一杯热茶递向我,忽然的头昏目眩,我莫名其妙地扑倒在床上,杯了碎裂.床在摇晃——地震了!  相似文献   

20.
我的衣柜里有很多好看的衣服,其中有一件非常漂亮的毛衣.我特别珍惜它,因为那是母亲亲手给我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