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父亲一直给予我绿色的满满的爱,所以我爱军装绿的人生。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一名以军人自豪的父亲。父亲离开我已7年了,他对我的爱却永驻我心。父亲把他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军队。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受环境熏陶,对当一名军人充满了向往。长大后我也成为了一名军人,在谈婚论嫁的年龄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只找军人,所以我的爱人也是军人。因为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我绿色的满满的父爱,所以我爱军装绿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我的丈夫常年在海岛工作,每年探家20余天就返回部队。儿子从小跟着我长大,现在都上初一了,胆子还很小, 什么都依赖我,更让我心酸的是:他和父亲的感情一直很淡漠,寒暑假都不愿意和我一起去看望他爸爸。编辑同志, 部队两地分居的孩子是不是都这样呢?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才能增进他们父子间的感情呢? 部队家属:赵淑琴  相似文献   

3.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比如从小立志要干什么、长大要当什么,虽然也朝这个方向努力,往往是天不遂人意。 我小时候爱玩的游戏,常常是操枪弄炮打仗,但一直没有长大了当兵的愿望。后来的经历很简单,考上了师范,当了老师。因把家安在异地县城,  相似文献   

4.
红薯王国     
他是一个从小吃红薯险些丧命的农家孩子,如今却带领60万薯农缔造了一个拥有52项专利,年产值过亿元的红薯王国。这个创造红薯传奇的人叫邹光友,1960年出生在四川绵阳邹家沟村。过去,红薯是当地的救命粮,邹光友从小吃红薯长大,吃了18年的红薯,让邹光友得了严重的胃病差点丧命。  相似文献   

5.
我是从小在军营里听父亲讲部队故事长大的。虽然后来父亲转业到地方了,但在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下,父亲那独特的军人气质、雷厉果敢的军人作风使我从小就产生了从军的想法,特别是上高中的时候,那种感觉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6.
军旗火红     
我是江西人,从小就在“八一”起义纪念碑下比量自己的身高,一天天慢慢长大。我当然知道军旗就是在这个地方第一次升起。但那时的我,却怎么也不会想到,从故乡升起的这面旗帜,将点燃我生命中最灿烂青春的一段时光,或许是一生。而当我意识到这  相似文献   

7.
正回顾自己34年的军旅生活,绝大多数时间是从基层摸爬出来的,是与一线的官兵滚打出来的,对官兵亲,对官兵熟也是我个人在多个岗位磨砺的基本素养。我出生在部队大院,受父辈的影响,从小就对军营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痴迷。1979年,我成为了军区体工大队的一名运动员,专业是篮球。不久,队领导发现,我这个大个子不光会打篮球,也能舞文弄墨,于是.就让我兼任起了全队的新闻报道工作。慢慢的报纸上有了我的豆腐块,渐渐的大家都知道了篮球队里有一个大个子新闻报道员。真  相似文献   

8.
我是在“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长大的孩子,也是从作战部队交流到人武系统工作不满3年的干部。由于工作环境的变化,刚到人武系统还有个适应过程,是《中国民兵》这位无言的导师,帮我实现了这个转变。  相似文献   

9.
难忘军礼     
我对军礼有种特别的感觉。从小在部队长大,每见到身边走过的军人总会用稚嫩的手学他们敬礼,通常会惹来一阵笑声后又会伴随些嘉许。长大后没有考上大学,我便选择了从军。临走那天,我没想到一生曾两次上战场的父亲会当着我的面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一边熟练地给我打被包,一边使劲地揉着眼  相似文献   

10.
如烟的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很多已经被淡忘。唯有自己当年报名参军时的那段往事历历在目,恍若昨天。那年深秋时节,当田野里的稻谷刚刚收割完毕,征兵工作一开始,我马上到民兵营长那里报了名。之前,民兵营长并没通知我,这是意料中的事,是考虑到我的特殊家庭情况吧。我从小由伯父抚养长大,前些年,伯母患病去世,伯父仅有的两个女儿也就是我的姐姐也相继出嫁,家里  相似文献   

11.
海孕育了生命,海托起了太阳。我出生在海边,在海边长大,从小爱读有关海的书籍。几十年的海军生涯让我对海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写海的作家也怀有一种崇拜和敬仰的心情。我认为写海需要对海有深情,写海需要有极强的文字描写能力和充分的文字修养。前些日子,我看到了翟晓光写的《红海洋》(作家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2.
嫁他无悔     
嫁他无悔孙成文闾勇政钱坤人们常说,做女人难,做军人的妻子更难。“海军十佳舰长”徐振峰的妻子彭波却说———嫁他无悔。真没啥说的,我所做的,每个军人的妻子都做到了,甚至比我做的还好,我只是尽了一个妻子应尽的义务。我爸爸曾是个军人,我从小在军营长大,对军人...  相似文献   

13.
黄建华 《国防》2002,(5):19-19
我是1968年入伍的,老家在山东济南,在第四批女飞行员中,我的孩子是最小的,我当时给自己定的标准就是:不飞完四种气象,不要孩子。所以30岁的时候,我才有了儿子曹宏成。 儿子五岁以前是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这5年里,我只回家过一次。有一次,我抱着4岁的儿子问:“妈妈在哪儿?”他胖乎乎的小手指着墙上我的照片说,  相似文献   

14.
成长在南沙     
刘鹏 《政工学刊》2011,(8):74-75
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军号声伴我成长,耳濡目染的都是军人的气息。刚来南沙守备部队的时候,我以为我对部队已经很了解了,完全可以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来南沙部队的前两个月还好,新鲜感很强烈。慢慢地就有些不适应了,表现出眼高手低、目中无人的心态,很难与战友们打成一片,很难融入到南沙卫士这个群体中来。  相似文献   

15.
上锅台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到大我一直是父母心中的好儿子,长辈眼中的好孩子。主要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我从小比较听话,上锅台上的比较早。  相似文献   

16.
对于这哥俩互生互长共发展的内涵,孩子的话永远是最纯净最富有天意的。于坤正在上中学的儿子就说:我爸和我四伯就是一双翅膀,折了哪一个也飞不高飞不远!这些年,走在军旅进步的路上,哥俩时而你在前,时而我又反超,但不管怎样,兄弟俩为军队建设你追我赶的劲头却始终未变。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英雄的故事、唱着英雄的歌长大的,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等英雄形象在我们脑海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总觉得部队是英雄辈出的圣地。因此,我们从小就崇拜英雄,以能穿上军装为最大的荣耀。1978年初春,我被批准入伍。  相似文献   

18.
正《军队政工理论研究》创刊以来,我一直订阅。我由部队一名政治工作者成长为军校一名教授、研究生导师,它给了我很大帮助。《军队政工理论研究》不仅是我从事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教学研究的好帮手,也是我带的研究生的必读物。我感到该刊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鲜明的政治性。该刊牢牢把握军队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制度,刊发文章的內容始终与党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位农民,2006年9月,村委会集体决议,将村里近40亩土地出租给某造纸厂。而这些出租的土地中有我承包的8亩鱼塘。眼看鱼就长大了,等着卖个好价钱供孩子上学,没想到就被村委会决议出租了。无奈,我只能把没长大的鱼卖出去,损失了3万多元钱。我认为,虽然村委套的决定是集体做出的,但是并没有征得我们承包户的同意,而且这一决定给我和其他农户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我想问一下,自己能否到法院告村委会决议违法?李联福  相似文献   

20.
(一)我叫庞启江,是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文化站站长。我的家乡阳江镇与红色娘子军同乡同土,是红色娘子军的发源地,让从小听着娘子军故事长大的我。在耳濡目染中播下了对她们的朴素情感。20世纪70年代,我开始倾力研究挖掘红色娘予军的历史,越研究越感慨,越深入越佩眼,她们的英勇事迹是全国人民的典范。今年4月,我倾10年心血编纂的纪实文学作品《红色娘子军传》已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