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正>中国拥有18000里海岸线,为抵御外敌侵略和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不仅表达了毛泽东主席站在民族利益、国家主权的政治立场,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不惧威胁,攻克科学技术、工业制造中一切困难,千方百计建设国防的决心。"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这句掷地如雷之语,是新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59年10月面对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拒绝援助我国核潜艇研制,并进行核  相似文献   

2.
李华 《军事史林》2008,(1):28-32
说到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地位的不断巩固,人们马上会想到当年苏联国防部长朱可夫元帅对他的一再鼎力支持与保驾。但是,在赫鲁晓夫权力稳固以后,他却无情地罢免了这位有功之臣。那么,赫鲁晓夫与朱可夫两人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个人恩怨呢?本文拟根据“信史”资料,就其关系作一梳理,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准确的勾画。  相似文献   

3.
1994年俄罗斯解密有关朝鲜战争的部分国家档案以来 ,中国和外国均有学者认为 ,中共中央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是苏联压力的产物 ,主要依据是斯大林给毛泽东的两份电报和毛泽东给斯大林的一份回电。那么 ,究竟是斯大林给毛泽东施加压力 ,还是毛泽东要斯大林表态 ?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是苏联压力的产物 ,还是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需要自己作出的决策 ?可以说 ,如何认识这三份电报 ,是对这些问题不同认识的分水岭 ,对这三份电报的认识不同 ,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关于1950年10月1日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和10月2日毛泽东通过罗申给斯大林的…  相似文献   

4.
1958年国庆阅兵。当英姿勃发、威武雄壮的首都民兵师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毛泽东同志对赫鲁晓夫说,我们有一亿民兵。英国元帅、著名军事家蒙哥马利参观我国民兵的军事表演后说,战争光靠原子弹解决不了胜负问题,谁想要入侵中国,碰到了中国的民兵,是进得去,出不来的。  相似文献   

5.
广先 《国防》1995,(10)
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中央打报告请求发展核潜艇。报告很快批了下来,核潜艇的研制工作马上进入准备状态。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中国提出希望发展核潜艇。赫鲁晓夫的态度非常傲慢,说核潜艇在技术上非常难,花钱非常多,你们中国搞不出来;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毛主  相似文献   

6.
1963年底,美国约翰逊政府重新启动了使北约各国共同参与核武事务的多边核力量计划(MLF)。此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改变态度,支持该计划的实现。尽管美苏都已支持MLF,但该计划却在北约和华约阵营内引起了强烈的不满。这不但使得MLF被抛弃,还成为导致赫鲁晓夫下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据俄新社报道,冷战时期,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曾经在苏联红军装备会议上挥舞拳头,大叫要让美国人知道"苏联人的厉害"。苏联解体后,经过多年的曲折发展,最近普京总统宣布俄军将开始大规模换装工作,俄罗斯终于能用现代化武器重新武装部队了,这些武器被专家们称作"第五代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8.
张俊 《军事史林》2004,(7):51-52
在赫鲁晓夫执政的年代,有相当一批斯大林时期的苏联高层领导人被撤换、监禁甚至枪决,斯大林本人也被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点名批判后掘墓移尸.据最近俄罗斯出版的一些书报透露,赫鲁晓夫之所以用如此手段对待斯大林及其同事,除了政治上的原因外,还有因儿子问题与斯大林结下的怨恨.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前期,苏联经历了一次在其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军事改革。当时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是这次改革的倡导者和组织者。随着历史的推移,实践的检验,今天人们对赫鲁晓夫指导这次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动因与效果,功与过,已有可能作出比较客观的分析。对此给予再认识,对于了解和借鉴战后苏联的军队  相似文献   

10.
50年前,1957年11月2日,应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的邀请,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乘苏式最先进的“图-104”喷气式专机启程赴莫斯科参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的庆典,并参加庆典后在莫斯科召开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这是毛主席第二次访问苏联,也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后一次访苏。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与苏联的帮助密不可分.尤其是在1954~1957年,由于苏联国内和国际战略问题原因,赫鲁晓夫积极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和加大了援助中国的步伐,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这一时期两国在军事、经济、外交和政治领域都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两国军事关系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共筑的军事同盟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本文旨在探讨1954~1957年中苏密切合作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代初,毛泽东同志鉴于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历史教训,庄重地向全党提出要重视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这一命题.1964年7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评论员文章《关于赫鲁晓夫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其中,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的一段论述,非常精辟的概括了他对接班人问题的战略思考和理论精髓.今天,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教导,对于我们科学分析和看待当前国际共运的风云变化,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于在改革开放新的形势下加强党风和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都具有重要、深远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一位代号为“亚历克斯”的间谍向美国中央情报周提供了一份“王牌”战略情报,透露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问题上的底牌,促使美国总统肯尼迪采取强硬措施。最终,泱泱大国苏联丢尽了脸面。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只好卑躬屈膝地彻底向美国妥协,不得不同意下令拆除全部核武器,在联合国监督下撤走在古巴部署的导弹。这狼狈的一幕在苏联历史上留下堪称最耻辱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1958年国庆节,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着浩浩荡荡通过广场的首都民兵师方队时,意味深长地对站在他身边的赫鲁晓夫说:“我们有一亿民兵!”赫鲁晓夫听后震惊不已。 ●1985年,中国百万大裁军后,邓小平指出,在当前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役部队大量裁减的情况下,更要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重点、有计划地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 ●1991年,江泽民指出,我们是一个有11亿人民、五千年文明历史、进行了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又有党领导的三百多万人民军队,还有广大的民兵和预备役部队,这个份量是任何人都要掂量掂量的。中国人是不可侮的,不可战胜的!  相似文献   

15.
1961年10月30日上午约11时30分,苏联在北冰洋上的新地岛上空约3600多米处爆炸了一颗威力极大的氢弹,超过5000万吨TNT当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不安,评论和谴责之声接连不断,此起彼伏.有评论说:赫鲁晓夫的核讹诈给世界冷战的紧张气氛火上加了油;有评论说:可怕的"核冬天"正在向全球人类迈步走来:有的人甚至评论说:赫鲁晓夫要毁灭地球,他疯了,真的疯了.  相似文献   

16.
朱岩 《军事史林》2007,(12):59-62
这段历史起始于1960年秋天,苏联首脑尼基塔·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脱下了自己的皮鞋,不过这事当时还不大显眼,因为他像其他人一样把脚藏在了桌下。一度传说但实际并未发生的是,他手拿皮鞋并猛击讲台,向全世界展示他这个铁匠之子的本色;  相似文献   

17.
195 6年至 195 7年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转折关头 ,毛泽东率先垂范 ,身体力行 ,领导全党以苏联经验为鉴戒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 ,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把握毛泽东这个时期的思想轨迹 ,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8.
闻涛 《军事史林》2004,(8):22-23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长期垄断任何一种先进的武器.一种垄断的打破,也就是新竞赛的升级.美国和苏联,这两个上世纪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曾经把这一理论在世人面前进行了几十年的精彩演绎,有时甚至到了十分可笑的程度."赫鲁晓夫炸弹"便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19.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党面临的第一个重大课题,即摆脱苏联模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此前,在毫无经验可循只有苏联模式可借鉴的情况下,许多体制只能模仿苏联。在实践中毛泽东逐渐发现苏联模式的一些弊端,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风波促使他进一步思考提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即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苏联军事改革,是在科技进步和军事革命的形势下进行的,苏军把这次改革称之为“军事技术革命影响下的苏联武装力量的根本改革”。通过这次改革,苏军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和战斗力显著提高。这次军事改革,既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也有应该记取的教训。一、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军事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50年代初,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时代。当时的头号强国美国,利用其科技革命的优势,加紧扩大军火工业的生产能力,扩大核武器储备。其战略空军,无人驾驶袭击兵器以及海军的威力持续增强。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