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祝寿     
徐斌 《政工学刊》2010,(12):57-59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拒绝别人为他做寿。1943年4月22日,毛泽东给凯丰回信说:"生日决定不做。做生日的太多了会生出不良影响。目前是内外困难的时候,时机也不好。"新中国成立后,生活稳定下来,条件好了,他依然坚持不过生日,说得更直白了:"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步入老年后,毛泽东似乎开始注意自己的生日,但他仍旧不接受别人的宴请。  相似文献   

2.
他是一名温柔体贴仁爱理达的医生,从医56年,他始终坚持着属于他的职业习惯:他见病人的第一个表情是微笑;他是一名出色的外科专家,他认为医生站在手术台前,比去争奖、去凑论文、去弄基金更有价值,因而也便没有“教授”“博导”之类的头衔。他是一名彻底理解为医之道的医生,他说:“医生的职业没有尽头,除非身体顶不住了,才能停下来,否则总要做下去。”现在,他停下来了。他被确诊为晚期胃癌。他淡定地交代遗嘱:死后做遗体解剖,为后人积累经验。他说:“我这辈子做医生,只想做个好医生。”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宿迁县三棵树乡罗土塘村共产党员李先国,退伍返乡五年来,乐带群众一起富,甘为社会尽义务,做了数不清的好事,被人们誉为不穿军装的“义务兵”。“不能看着群众再穷下去”李先国三十三岁,中等个,浓浓的眉毛下,闪动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相识6年,结婚5年。因为他老不顾家,我埋怨甚至怨恨他和他吵过、闹过。如今,他病了,领导、战友来看他,从他们嘴里我才知道,原来他在部队做了那么多的事,大家是那么需要他。6年前,王中昌告诉我,单位迎国庆歌咏比赛他要送我一首《真永远》,我故意骗他说来不了。当我手捧为他准备的99朵玫瑰上台时,他激动得语无伦次。99,代表久久,爱的种子那时就种在了我的心里。去年,他病了,我的天仿佛塌了。听说他单位要办教师节晚会,我瞒着他第一次找了基地领导。站在台上,我为他唱了一首《悬崖》,告诉他我的心声:"我只求陪你直到末路。"泪流满面的他,一路小跑,为我献上了战友准备的鲜花,那可是我平生收到的第一束花。我曾埋怨他——兢住在家属院,你咋老不回家,你的心里到底有没有这个家王中昌是我们家的"保密局长",结婚这么长时间了,我对  相似文献   

5.
有则故事耐人寻味: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寻找成功的秘诀,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便碎了,剩下花生仁。然后,哲人教他再用力搓搓它,结果红色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哲人再教他用力捏捏,年经人迷惑不解,但还是照着做了。可是,不论他如何用力,却怎么也捏不碎这粒花生仁。  相似文献   

6.
正他个头不高,只有一米六三,看起来却异常干练。银色的眼镜框下,一双大眼睛在略显黝黑的脸上显得格外有神。他就是三师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三师中院)党组成员、一副院长莫合特·吐逊。1982年,从小就对法律有着浓厚兴趣的莫合特·吐逊,被选调进三师图木舒克垦区人民法院担任一名书记员。那一年,他21岁。上班前,同样做过法官的父亲吐逊·库尔班给他讲了一番话,其中有一句他至今记忆犹新:"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政治立场要坚定,理论功底要深厚,业务能力要出色。"32年来,这句话烙在了他心里,也落  相似文献   

7.
欧阳冕跑官与中纪委“六戒”●李法征宋景德三年,莱芜监判官欧阳冕为了升官,跑到主持贡举的官员那里毛遂自荐。他开口便吹:“使臣日试万言,一字不改,日览各字,一句不遗。”考官顺水推舟,向上反映了情况。皇帝在接见他后命令中书省官员对其进行水平测试,试题是做“...  相似文献   

8.
1984年9月,黄贵云满怀憧憬,当了武装战线上的一名聘用干部,一干就是十八年。十八年里工作成绩有目共睹,而聘用的身份却一直没有变。有人常提醒他:“为啥不找找上级?”“不是我不想,干好工作,这才是我应该做的”,他总是这样爽朗地回答别人。  相似文献   

9.
平舆县射桥乡马庄村青年民兵叶文中,为让妻子给自己生下一个传宗接代的儿子,宁愿用生命做赌注来躲避计划生育,这一做法实在荒唐可悲。今年26岁的叶文中,1986年结婚后。妻子给他生下两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可是,在当地重男轻女封建习俗的影响下,他总想再要一个男孩续叶家香火,乡村干部每逢上门做工作,他就东躲西藏。一年多的“超生游击”生活,弄得叶文中一贫如洗。今年4月份,他饱尝了流浪之苦后带着怀孕的妻子回到家里,乡村干部又一次登门劝其妻作  相似文献   

10.
1986年初秋的一天,风和日丽,万里晴空。一位退伍军人乘坐一辆小轿车,应邀驶进了中南海。我们尊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和他的夫人、营养学家于若木同志,在自己的居室亲切地接见了他。并勉励他,为我国的食品工业多做贡献,为人民健康多做工作。随后,陈云同志挥毫泼墨,为他创建的食品研究所,书写了“河北省食品研究所”的题字。这位由战士成长起来的食品专家,名叫袁苗禾,被国家科委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6年被列入国家人才一级库专家人员,现任该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1.
对于他来说,"什么事情也不做,美美地睡两天觉"是一种奢望。全团绿化带管理要找他,楼房暖气不热要找他,居民家的水龙头漏水了也要找他,每一次不论大事小事他都尽心尽力,帮助大家解决困难。他就是农二师三十六团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主任王新民。刚到社区服务中心工作,大大小小的事情纷繁复杂。自来水管网都是1988年铺设的,锅炉房设备也是上世纪90年代购进的,均已严重老化。面对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睢宁县人武部部长王瑞芹,进县委常委班子已经7个年头了,前前后后同4位县委书记、7位副书记和十几位常委共过事。对这位“三朝元老”,从书记到常委无一不称赞他。县人武部也连续3年被江苏省军区评为“人武部工作达标先进单位。”让他介绍参加常委如何做工作的学问,他坦诚地说:  相似文献   

13.
老百姓夸他,说他做的好事,就像秋天满架的葡萄多得数不清;同事们敬佩他,说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关键时刻总能站出来。他,就是优秀退伍军人、河北省阳原县要家庄乡专武干部、牛蹄庄村党支部书记焦福忠。种植葵花,为群众找到致富路焦福忠1995年退伍返乡后,一直在要家庄乡从事武装工作。虽然离开军营已经17年,但军人本色不丢,军人作风不改,讲话干脆利落,办事雷厉风行。2003年7月,乡党委让他兼任牛  相似文献   

14.
晓岗 《军事历史》2006,(9):50-55
无论如何,共产国际顾问李德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留下了一笔的,他到中国来,进入中央苏区,指导中国革命和中央红军的反“围剿”斗争,在中国渡过了6年时光。在这段不算太短的时间里,应该说,他还是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至少在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他是一步不落地走了过来。但是,他的到来也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个  相似文献   

15.
1985年,张长清担任了黄冈市黄州区赤壁街道办事处专职武装部长,他怀着对国防建设的一颗赤诚之心,辛勤耕耘,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常说愿做国防大厦一块砖。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先后12次被评为“优秀专武干部”。 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是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基础,也是民兵工作的难点。一些村、厂矿民兵连因缺乏房子、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上不了档次。为此,张长清心急如焚,多次找  相似文献   

16.
在河南省孟津县人武部里,有一位深受大家敬重的常客,他虽然不穿军装,心里却装满了“武装”,他既是人武部领导决策的指导者,又是基层专武骨干的撑腰者,任职三年,为部队建设做了近百件感人的事。他就是孟津县县委书记韦六聚。 1993年6月,韦六聚担任了孟津县委书记,诸事安排停当,他去人武部转了一圈,听了人武部同志的汇报,心里却阵阵不安,人武部各项建设都在上级机关显山露水,唯有三件事令人武部领导犯难:一是民兵预备役工作在个别乡镇落实困难;二是民兵训练经费无法保证;三是普及群众性国防教育困难较多。韦六聚深感不安,在县委常委会上他严肃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国防无小事,如果不把国防工作放在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我们就是欠党的帐,欠人民的帐,在政治上就不合格。”在他的提议下,县里每年拨出专款,设立“书记县长特别奖”,奖励在民兵预备役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每年评选一  相似文献   

17.
他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胸前却闪烁着二等军功章的金辉;他几乎天天收到寄自远方军营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件,感激他为军人解除后顾之忧。他叫许福芦,安徽省安庆军分区政治部宣传干事。在军分区这一块绿色岛屿,他为前方军人和他们的家庭奉献了一份真挚的情和爱。燎原化工厂女工赵玲,顶着父母亲友的压力,爱上了安庆籍双目失明的特等残废军人束林,并毅然跟他从山东来到长江之滨。当许福芦了解到赵玲结婚两年多没添置过  相似文献   

18.
玩了几年的电脑,经常会碰到各种希奇古怪的毛病,绝大多数只要把系统重做,就可迎刃而解了。所以,重做系统成了我整治电脑的撒手锏。一日,一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他的电脑进不了系统了,我想都没想就说,重做系统。朋友说他已经重做过了,还是进不了,我大嘴巴一张说,那是你没做好,我来给你做。于是  相似文献   

19.
1897年,共和党重主白宫,西奥多·罗斯福被任命为海军部副部长。西班牙战争正式爆发前,罗斯福当机立断,做出了一生事业中最大胆的举动——未经获准,就下令海军准将杜威出战,先法制人,使海军在马尼拉湾一战中大胜。这个时候,罗斯福不满于在华盛顿做一个战争的观察家,他辞去海军部副部长,组织了一支志愿骑兵团,一举冲陷了古巴圣胡安高地。  相似文献   

20.
“我认识一个人,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时候,都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嚯!好家伙,他抱着的是已经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这样搁以前,他做什么事我都瞧不上,执拗的像傻子,可现在这么一看,信念这玩意,真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钢七连连长高城这样评价他的士兵许三多。军旅电视剧《士兵突击》讲述了一个性格内向甚至有点傻的普通列兵许三多逐渐成长为一名军队尖兵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