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过去的无比动荡的2020年,我们每个人都被卷进了时代浪潮中,切身经历了时代大事件。而在这个不平凡的一年中,国际风云更是波谲云诡,军事大事件一件接着一件,令人应接不暇。以下选择了十大军事热点,快速回顾不平凡的2020年。一、美国暗杀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苏莱曼尼2020年1月3日,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少将在伊拉克国际机场外的公路上被美军MQ-9无人机发射的"地狱火"导弹炸死,伊朗对此反应强烈,美国随后增兵中东,美伊一度走到战争边缘。  相似文献   

2.
2002年美公布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把伊朗列入可以实施“先发制人”核打击名单之一。美国一直指责伊朗的核计划和伊朗支持恐怖主义组织等,甚至声称伊朗将成为继伊拉克战争后下一个打击目标。原因何在?事情要从头说起。 巴列维王朝统治伊朗时期,伊朗一直是美国的盟国和在中东的战略去柱。当伊朗宗教革命刚刚兴起之时,美中央情报局断定巴列维王朝的统治地位不可撼动。一群手无寸铁的宗教徒会把一个掌握现代化军队的专制政权推翻?没料到这个专制王朝轰然倒塌,宗教领袖霍梅尼上台,最后连美国大使馆人员都沦为人质。在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美国断绝了与伊朗的外交关系。本来极有希望连任总统的卡特黯然离开白宫。两国外交关系恶化至今仍未恢复。 ——写在前面的话  相似文献   

3.
3月17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说,上个月被美军在伊拉克领空击落的一架伊朗无人驾驶侦察机从事了“非法且危险的活动”。他同时谴责伊朗使用各种方法扰乱伊拉克局势,并向伊拉克反叛武装提供武器装备。联想到3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致信国会称,伊朗政府的政策和行动对美国的安全与利益依然构成严重威胁,为此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将延长1年。这一连串的举动不由使人想到,此前两国关系可能缓和的有关预测也许又将变成“水中月,镜中花”。  相似文献   

4.
孙力舟 《环球军事》2013,(20):20-22
伊朗历史上曾多次成为世界强国,今天仍是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国家。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从美国在中东最坚定的盟友之一,急剧转变为在中东最强硬的对手,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邪恶轴心说”出炉以及伊朗核计划被披露之后,美伊两国曾处于战争边缘状态。2013年6月,被认为是温和派代表人物的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后,伊朗首先伸出了橄榄枝,改变了艾哈迈迪·内贾德任总统期间比较强硬的对话政策,而是不断释放出愿与美国和西方接触和对话的信息,为改善对美关系开启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海湾地区局势—直复杂多变,各种矛盾层出不穷。近期,所有矛盾的焦点似乎都集中到了伊朗身上,其中“核危机”和“暗杀门”更是闹得沸沸扬扬,地区性战争似有一触即发之势。  相似文献   

6.
美国竟浑然不觉 当伊朗危机发生时,卡特政府正忙于其他事务。因此,卡特压根儿就没有想到伊朗危机的严重性。卡特1977年1月20日才宣誓就职。就任以来,他在外交方面立即展开全方位的出击。从人权外交到重签巴拿马运河条约,从中东的戴维营会谈到中美建交,从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到防止核扩散条约,每一件事部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伊朗危机  相似文献   

7.
《当代海军》2006,(5):F0013
这是一个多事、多变、多尘的春天—— 就在一场强烈的沙尘暴刮起前后.美国不排除军事手段来解决伊朗核问题五角大楼正寻找打击目标,美国加紧策划空袭伊朗;美国“战斧”拟劈开伊朗防线,袭击伊朗将引发恐怖主义浪潮;英国媒体说,英国政府举行秘密会议讨论军事打击伊朗;伊朗国内媒体报道,伊朗以军演和试射导弹回应日益逼近的战争威胁。  相似文献   

8.
正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2020年11月29日,伊朗核科学家法克里扎德被装置在一辆尼桑汽车(实则无人战车)里的遥控机枪,在距离150米的地方射杀,身边多名保镖无一幸存。此前年初,伊朗名将之花苏莱曼尼被美军静音无人机发射的"地狱火"导弹斩首身亡。"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就这样依靠卫星、无人机、无人战车等高科技设备,丝毫不需要士兵冲锋陷阵流血牺牲就做到了。人工智能武器因此再一次触动了人们的神经。  相似文献   

9.
1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结束对埃及的访问,为他这次为期8天的中东之行画上了句号。此前,他相继访问了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自治区、科威特、巴林、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可以说,为遏制伊朗造势施压是布什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然而颇耐人寻味的是,与此同时,土耳其总统居尔也出访埃及,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一并表示反对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呼吁用和平和外交手段处理国际争端。从同为美国盟友的中东两大国的联合说辞,可见布什的此次中东之行曲高和寡、尽显颓势。  相似文献   

10.
这场悲剧带来的巨大期盼和最后的绝望,是我从军30年最为刻骨铭心的经历。 ——前美国空军中校詹姆斯·凯勒 1979年1月,伊朗爆发人民革命。巴维王朝顷刻之间分崩离析。同年底,卡特总统决定让巴列维这位“美国最忠实的中东盟友”来美国治病。伊朗人闻讯群情激愤。11月4日,3000多名激进学生突然冲击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66名美国外交人员被扣为人质。经过交涉,伊朗释放了13名黑人和妇女,其余人质获释的条件是美国交还巴列维国王。显然,这个近乎要挟的条件是华盛顿所不能接受的。 “大米碗”的难题 1979年底的卡特总统最关心的事是他能否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连选连任,因此总统强烈希望能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人质危机。但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却对伊朗的挑战反应强烈。他指示参联会主席戴维德·C·琼斯将军立即着手制定营救行动和报复性打击计  相似文献   

11.
1月1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北部,摩托车骑手动作利落地给一辆轿车贴上磁力炸弹,然后扬长而去。随着一声巨响,核科学家穆斯塔法·艾哈迈迪·罗尚被炸上了天。这起爆破手法带有特工行动特征的袭击不是电影007里的片段,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磁力炸弹暗杀事件。几年里,已有多位伊朗核科学家遭暗杀。那么到底谁杀了伊朗核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宋涛 《世界军事》2022,(1):13-16
美国与伊朗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二战后,两国分分合合,关系跌宕起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中东地区的战略局势.2021年以来,拜登政府重回伊核谈判,有意修复特朗普时期极度恶化的两国关系,但现实真能如拜登所愿吗?  相似文献   

13.
李妍 《环球军事》2012,(6):10-11
目前的伊朗似乎前所未有地接近战争,伊朗局势已成为各方角力的焦点。那么,美伊之战会爆发吗?美国能否打消以色列动武念头?伊朗又会采取怎样的政策和行动?为了使读者较为深入地了解伊朗局势,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原驻伊朗大使华黎明。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中东局势总体上相对稳定,热点问题有所降温,但导致地区动荡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依旧突出。美国新政府中东政策的调整迄今未见成效,热点问题无一解决;中东和平进程道路曲折,以色列右翼政府立场强硬,巴勒斯坦内部对话无实质进展;伊朗因选举出现内部动荡,现政权在核问题上态度强硬;伊拉克政治进程有所进展,但安全形势依然脆弱;阿拉伯世界内耗不断,民族、宗教问题进入新一轮活跃期。  相似文献   

15.
9月10日晚,以色列总理沙龙因9日在国内连续发生两起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提前结束对印度的访问回国。9月11日晚,以色列安全内阁作出驱逐阿拉法特的决定,蕴含着引发更多暴力冲突的巨大风险。沙龙此举将严重阻碍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实施。对此国际社会深表忧虑,并呼吁其放弃这一“愚蠢的决定”。 以色列现任总理沙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曾有两句著名的评价:历史学家说,战火频繁的中东战场只造就了一个名将,那就是沙龙,而时事评论家则说,只要沙龙存在,中东就永无安宁之日。  相似文献   

16.
8月27日,以色列空军出动武装直升机向设在约旦河西岸的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人阵”)总部进行了导弹袭击,杀害了“人阵”总书记阿布·阿里·穆斯塔法。作为5名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成为去年9月以巴冲突再次爆发以来被以军暗杀的巴勒斯坦最高级别的政治领导人。以巴双方恐怖与反恐怖的斗争骤然升温。 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称得上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无时无处不见恐怖主义张狂的痕迹,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政治瘟疫。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有关各方往往通过恐怖手段实现其目的,中东也成为世界上恐怖活动最猖撅的地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东恐怖事件就一直也没有停止过,暗杀、爆炸、劫持飞机、绑架人质事件屡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 以恐怖反恐怖 恐怖主义对以色列来说,是一柄双刃剑。以色列自认为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但  相似文献   

17.
坍塌的楼房、折断的天线、轰隆隆作响的推土机……”这是在巴勒斯坦经常看到的镜头。以色列军队袭击过后残破的土地和当地明朗的天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让许多人为当地人的遭遇感到难过,更让人们为中东局势的走向担忧不已。 局势日益失控 从2000年9月开始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暴力流血冲突已经持续了15个月。在过去的时间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几乎每天都发生流血、爆炸、枪击、暗杀、“定点清除”、飞机轰炸、坦克进攻等。以巴间的报复与反报复的暴力冲突几乎没有一天停  相似文献   

18.
美军航母开赴伊朗、中东局势趋于紧张,日本放松武器出口禁令,美国新军事战略出台……年初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给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面对新形势,国防科技工业必须着眼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着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9.
半月回放     
2000公里11月27日,伊朗国防部长纳贾尔说,伊朗已研制出"阿舒拉"新型中程导弹,其射程达2000公里,但他没有进一步透露有关的详细情况。据悉,"阿舒拉"新型中程导弹的射程足以覆盖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和以色列。  相似文献   

20.
美军航母开赴伊朗、中东局势趋于紧张,日本放松武器出口禁令,美国新军事战略出台……年初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给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面对新形势,国防科技工业必须着眼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着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