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驻伊美军来说,4月无疑是一个黑色的月份,这个月在伊拉克阵亡的美军官兵多达100多人,超过570多人受伤。这一数字打破了美军在伊拉克单月伤亡纪录,此前的最高记录是去年11月创下的,当月共有82名美军官兵死于“斋月攻势”。自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军在伊拉克死亡人数已达到700多人,受伤人数达3600人。  相似文献   

2.
半月回放     
16.8万人美国军方9月6日证实,近来驻伊拉克美军的总人数正不断创造新高,目前已达到16.8万人,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的最高峰。美军联合参谋部作战部长舍洛克当天表示,在未来几周内,驻伊美军人数最多可能达到17.2万人。到今年年底轮换结束后,驻伊美军人数将会回落到16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3.
11月2日,美军一架大型运输直升机在巴格达以西60公里处被击落,导致16名美军士兵死亡、多名士兵受伤。这是今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以来驻伊美军遭受最严重的一次伤亡。而驻伊美军在频频遇袭的同时,却无法弄清楚袭击者到底是谁。驻伊美军无法获得及时、可靠的情报,而袭击者却对美军的行动方式,车队的路线以及薄弱环节等了如指掌。严峻的现实表明:美军正在输掉对伊拉克袭击者的情报战。 这似乎让人难以置信。情报优势是美军军事优势的基础。在对伊开战开始,面对成建制的伊拉克军队,美军凭借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1991年“海湾战争”后,“海湾战争综合症”曾成为参战美军挥之难去的梦魇,至少有两万余人身患此病,大大超过了战场上仅有上百人的伤亡数字。而如今,参加伊拉克战争的驻伊美军又受着“伊拉克战争综合症”的折磨。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军已有近60架直升机在伊境内坠毁。同时,驻伊美军死亡人数也已达3155人。驻伊美军拥有代表当今最先进水平的直升机,但美军强大实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在伊拉克战场上的实际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美军直升机从巅峰走向低谷,不仅引起世人的注目,也引起许多军事专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特别是当年5月布什总统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后, 驻伊美军便开始了自越战以来最倒霉的日子。这不,开战3年来,美军非但没有让伊拉克安静下来,反倒贴上了2000多名美军士兵的命。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中的60% 以上都是被“路边炸弹”——形形色色的简易爆炸装置夺去性命的。那么这些“路边炸弹”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从驻伊美军那些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装甲车被反美武装炸毁的惨状照片中来感受一下吧。  相似文献   

7.
2008年3月23同,4名美军士兵在伊拉克遭遇路边炸弹龚击身亡,驻伊美军的死亡人数突破4000人,存这4000人中,有1600多人死于路边炸弹。2007年,死于路边炸弹的美军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44%,到了2008年3月份,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55%,住小断攀外的数字下,“恐怖炸弹”已经成为驻伊美军心头挥之不去的噩梦,而寻找耶种号称“可以像切黄油一般穿透最厚装甲”的恐怖炸弹——爆炸成形弹(EFP)装置也成为驻伊美军每次巡逻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11月17日,伊拉克与美国签署了新的驻军协议草案。协议规定,驻伊美军将在2011年12月31日之前撤离伊拉克。然而就在美伊两国政府签署协议的前三天,伊拉克什叶派领导人萨德尔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说:“决定组建一支名为‘到来日旅’的反对美军占领的武装力量。”萨德尔的这一举动不禁令人担忧。因为就在今年8月,萨德尔曾宣布无限期停止他所领导的“迈赫迪军”的行动,并强调,只要美军撤出伊拉克,就解散“迈赫迪军”。现在他又要组建专门针对驻伊美军的武装,这恐会给伊拉克局势带来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伊拉克反美武装的袭击,确保驻伊美军的安全,想尽招数的美军竟把海军的舰载武器搬到了滚滚黄沙的伊拉克陆地,创下了伊战中的又一纪录——2000年月开始服役Block1B型“密集阵”近防御系统中新的一款据外电报道,两套通过“舰改陆”改进后的美国“密集阵”(Phalanx)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最近登陆伊拉克,充当驻伊美国陆军的护营武器。“密集阵”原本是美国海军舰载近程防御系统,可面对驻伊美军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美国人眼珠子一转,把“密集阵”弄到伊拉克,让其担当起了美国陆军的近程防御任务。本来嘛,不同军种的兵器互相移植、借用…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段时间,驻伊拉克美军士兵在巡逻执勤、追剿恐怖分子之余,又多了一项特殊任务,那就是接受所谓的“道德培训”。据报道,驻伊美军地面部队最高指挥官彼得·基亚雷利中将6月1日宣布,驻伊美军部队将开展为期30天的“战场道德标准培训”,内容将突出“职业军事价值观以及在战斗中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同一时间,驻伊联军发言人考德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驻伊拉克的所有联军士兵都会在此次“道德教育”活动中受训。以美军为主体的驻伊联军在安全形势吃紧、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为何会突然重视“道德培训”、强化“客人意识”?自从3年前进入伊…  相似文献   

11.
在巴格达郊区一个名为“胜利营”的(Camp Victory)美军军营里,近150名不同肤色、身着不同军种服装的士兵同时举起右手,大声宣誓“支持和保卫美国宪法”……千万别以为这是一场战前鼓动或者美军为提升士气而进行的某种演练。事实上,这是一场宣誓加入美国国籍的仪式。它标志着那些在伊拉克为美国打仗卖命的士兵终于获得了作为美国公民的合法身份。这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的确如此:随着美军在伊拉克战后泥潭中愈陷愈深,美国本土出生的士兵厌战情绪急剧上升,不少人想方设法逃避到伊拉克服役,甚至为此而当起逃兵;与此同时,驻伊美军中的外籍兵人数正在悄然增加,而吸引他们奔赴战场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可得到美国国籍。  相似文献   

12.
如果问一下驻伊美军,他们最害怕的是什么,那么答案肯定是路边炸弹。自去年夏天以来,这种在伊拉克战场频频扬威的路边炸弹竟成了驻伊美军面临的最危险的武器。现在,伊武装分子已能够驾轻就熟地使用这种令美军不寒而栗的武器。隔三差五的,美军不是被这种炸弹炸死就是被其炸伤。且伊武装分子又不断翻新花样,改进炸弹的灵敏度和杀伤力,已令驻伊美军谈“路边炸弹”色变。难怪驻扎在费卢杰的美第82空降师的排雷工兵们哀叹:“这简直就像越战时的饵雷一样厉害!’1月26日,英国《独立报》的记者帕特里克·考克伯恩从费卢杰发回了这篇报道。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12万多名美军投入了另一场更为艰难、激烈和危险的行动——占领伊拉克。这一时期,伊拉克境内局势动荡不安,针对外国驻军和人员的袭击与冲突此起彼伏,美军伤亡人数日渐增多。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战后之后的驻伊美军一线部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25日,驻伊美军又有3名士兵阵亡。至此,在伊拉克死亡美军的数目突破了2000人的心理极限。10月26日,《纽约时报》用多个版面刊登了第二批1000名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美国军人的照片和名单。而为美军士兵敲响丧钟的主要杀手,正是俗称“路边炸弹”的“简易爆炸装置”(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IED)。1 2月2日.简易爆炸装置又使美海军陆战队10人死亡, 11人受伤,成为今年8月以来美军在单起袭击中遭受的最惨重伤亡。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军方的统计数据表明,进入今年以来,针对美军士兵的“路边炸弹”袭击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被“路边炸弹”炸死的美军士兵占全部阵亡士兵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以今年2月份为例,55名在伊拉克遇袭身亡的美军士兵中有36人死于“路边炸弹”,占死亡总人数的65%。难怪在今年3月11日的每周广播讲话中,美国总统布什将“路边炸弹”称作是对驻伊美军的主要威胁。于是自今年起,美军不得不高度认真地对待这个不起眼的“新式武器”,以致把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了。  相似文献   

16.
临危受命——新任驻伊拉克美军司令彼得雷乌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接受国防部长盖茨的建议,提名目前在堪萨斯州利文沃尔斯堡担任陆军联合武器中心司令的戴维·彼得雷乌斯中将接替乔治·凯西,担任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1月24日和26日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参议院全会批准了布什总统对戴维·彼得雷乌斯中将的提名。彼得雷乌斯此次出征伊拉克,是美军2003年入侵伊拉克以来他第3次赴伊拉克服役。彼得雷乌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能否让美军摆脱在伊拉克的困境呢?  相似文献   

17.
赵利 《环球军事》2008,(21):1-1
自从“水门事件”以后,美国人便与“XX门”结下了“不解之缘”:‘拉链门”、“情报门”、“虐囚门”……这不,现在又出来一个“特权门”。10月17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称,伊拉克有关方面近日已经进入了审议驻伊美军地位协议的法律程序。根据美国和伊拉克谈判代表草拟的驻伊美军地位协议草案,驻伊美国军人将得到“充分保护”。布什政府则希望明年1月任期结束前尽快签署这一协议,以期给自己的四年任期增加最后一圈光环。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布什1月10日在华盛顿说在新的一年里由于美国在伊拉克的敌人继续煽动暴力、进行破坏,驻伊美军将面更多严酷的战斗和更大的牺牲。迫于国内民众要求撤军的呼声,布什说美军指挥已经决定在2006年春季把驻伊美军从 17个旅减少到15个旅。本文具体反映了 (?)伊美军调整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9.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8,(13):40-41
7个月前,驻伊美军克单斯托弗·莱杰恩中士开始在巴格达危机四伏的街道上执行巡逻任务。实际上,他真正的作用是充当诱饵,将伊拉克武装分子吸引到空旷之地,以便己方部队将其一举歼灭。7个月后,莱杰恩发现自己有了任务之外的“重要”收获——变得越来越抑郁。事实上,在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军中,像莱杰恩这样的士兵不在少数,为了尽量减少非战斗减员,美军悄悄地开了先河:向士兵分发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20.
战后伊拉克仍然充满着血腥和冲突。美《时代》周刊记者近期从巴格达发回这篇特写。尽管作者基于美国的价值观描述驻伊美军一个排的经历,但人们仍然真实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可怕;伊拉克布满血迹和弹孔的墙壁,大街上平民的尸体被车辗过,衣不遮体、骨瘦如柴的伊拉克小顽童躲在石墙后偷窥美军巡逻。已有成千上万人为这场战争流血死亡。驻伊美军仍然频频遭到反抗者的袭击而毙命。面对如此血腥的袭击,谁都不知道下一个倒下的是谁?加之长期在海外作战,不少士兵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面临着巨大压力和心灵创伤。如果这种状态长期下去,那么驻伊美军将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