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举世瞩目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一方面给国际和平环境带来威胁,另一方面迫使各国、特别是大国不得不依据自己的全球战略作出反应,从而为我们打开了观察世界战略格局走向的一扇窗口。世界多极化趋势强劲这次海湾危机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98海湾危机中,美国采取“以炸压降”的军事遏制战略,向海湾地区大量调集海、空军力量进行战争准备,是这次危机的突击特征。  相似文献   

3.
由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引发的’98海湾危机一度剑拔弩张,新的海湾战争一触即发,海湾态势令世人瞩目。在危机爆发的日子里,我们和广大读者一样密切注视着海湾风云的变幻。这场危机持续的时间虽不算长,但是反映的问题却涉及世界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方面面,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切身利益,而且对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如今,虽然海湾战争的阴霾尚未散尽,但是危机已暂告缓解,该是我们一起回顾和反思的时候了。为此,我们推出“回眸’98海湾危机”特辑,特别约请国防大学、海军装备论证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的专家学者撰稿,发表他们对这场危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自1990年8月2日由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海湾危机(战争)至今,海湾地区尚无宁日。透过海湾危机可以发现,现代国际军事斗争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联合国和一些地区性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增强。冷战时期,一些国际争端的处理,主要取决于两个超级大国的意愿和决心。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利用联合国来反映自己的要求,通过联合国解决相互间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为何紧紧揪住伊拉克不放?答案并不复杂。在世界多极化日益发展的形势下,美国认为,要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关键是要设法保持它在欧洲和亚洲的主导地位。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控制中东至关重要。中东不仅是欧亚间的战略通道,而且西欧和日本都依赖海湾和北非的石油供应,发展中国家今后也将更多依靠海湾的石油供应。只要控制了中东,就能对西欧和日本及许多发展中国家产生强大的制约作用。 美国控制中东的基本手段就是保持和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90年代初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以来,美国打着制裁伊拉克的旗号,大大加强了驻扎在海湾和中尔的军事力量。1994年10月,美国以伊拉克集结军队为由,再次调集军队到海湾。1995年8月,伊拉  相似文献   

6.
启示一:后备兵员动员是现代战争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海湾危机到海湾战争,对立双方无不重视后备兵员的紧急动员。海湾危机爆发不久,美国总统布什就签署命令,将40支陆军  相似文献   

7.
1998年2月23日,在国际社会的外交斡旋和美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伊拉克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和平解决武器核查危机达成了《谅解备忘录》,长达4个多月的海湾危机化解了,一场迫在眉睫的“第二次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10底以来,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危机四伏。美国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伊拉克则软磨硬抗,并发誓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竭尽全力”自卫。于是,海湾危机愈演愈烈,从而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中的热门话题。 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是海湾战争的后遗症。海湾战争后,为了惩罚伊拉克,联合国安理会于1991年4月3日通过第687号决议,继续对伊拉克进行经济制裁,并要求伊拉克在国际监督下销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所有核、生、化武器和射程在150公里以上  相似文献   

9.
海湾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为加强其海湾的军事力量,征召了预备役军人,并决定将其服役期由原来的90天延长到两年,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政府第11次征召预备役人员参加国外的军事行动和应付国内的麻烦。 1990年8月7日,美军实施“沙漠盾牌”行动以后,为增强波斯湾地区的军事实力,加强后勤保障能力、替代派往海湾的现役部队在本土驻防,以及为配合美军“战役级威慑”,战役思想的顺利实施,布  相似文献   

10.
2003年3月1日,伊拉克开始在联合国的监督下销毁其拥有的萨默德-2近程地地导弹。因为萨默德-2引发的海湾“导弹危机”暂时得到平息。这场危机的主角——原来默默无闻的萨默德-2弹道导弹因此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于义风 《防化学报》1999,9(1):75-77
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近年已发生多次,美伊1998年先后两次走近战争边缘,但都在国际社会斡施之下得以避免,“沙漠之狐”行动是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流,但各种矛盾依然存在,局部地区冲突此起彼伏。海湾危机稍稍趋缓,科索沃地区骚乱又起。 科索沃问题是民族矛盾长期积  相似文献   

13.
美国海军历来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在海湾和科索沃两场地区性战争中,海军投送的攻击力量占到总数的80%以上。海军军事工具战略效能得到了充分的演示。那么,在21世纪最初几年中,美国海军将如何在其国家战略体系中定位自己的发展,又将如何具体落实其军事战略计划呢?  相似文献   

14.
韩增林 《军事历史》2021,(4):97-103
冷战时期,面对美国的长期遏制攻势,苏联采取了坚决抵制、刚性回击的战略制衡政策.地缘制衡方面,通过主导塑造联盟战略支撑下的周边安全环境,制衡美国地缘围堵;制度制衡方面,着力推进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制度斗争,防范美国渗透颠覆;军事制衡方面,全面投入核威慑条件下的军备竞赛,制衡美国战略优势;危机制衡方面,强势处置两极格局下的危机冲突,反制美国利益扩张.苏联的战略制衡思想和实践在一定时期内稳固并拓展了其战略空间,维持了冷战时期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稳定,但其最终的失败也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沙漠惊雷”寻踪李成刚1998年元旦刚过,海湾局势再度紧张,伊拉克停止了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工作,引发又一次武器核查危机。美国威胁要对伊进行军事行动,并再度兵临伊拉克城下,准备实施“沙漠惊雷”军事行动,新的海湾战争一触即发!一、海湾风云再起海湾战争后...  相似文献   

16.
比较全面地叙述了98海湾危机的成因,英美两国兵力集结情况,重点分析了兵力集结过程中所出现的特点,最后给出了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航母战斗群和两栖戒备群历来是美军应对世界各地危机的首选平台。在当前海湾危机再度升级之际,航母战斗群和两栖戒备群又一次成为贯彻美国军事战略的急先锋。到发稿止,美国海军已向海湾地区派遣了6个航母战斗群和5个两栖戒备群。此外,水雷战舰艇也已经踏上开赴海  相似文献   

18.
持续数月的海湾危机,终燃战火。战前有媒体报道,美国动员参战的后备役人数已达到25万,与参战的现役部队约为1:1。这是继第一次海湾战争后,美国在其本土动员后备役人数最多的一次。后备役人员涉及的领域除了从事民事、公共事务、医疗、补给、运输和空中交  相似文献   

19.
1990年至1991年海湾危机及海湾战争期间,由于国际秩序的大转型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以及对外交形势判断的失误,印度外交政策表现出摇摆不定、犹豫彷徨、前后矛盾的特点。战争结束后,印度政府的外交理念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突出政治色彩的理想主义转变为关心本国利益的现实主义,不仅正式拉开经济改革的序幕,并开始了外交大调整。可以说,海湾战争是印度外交大调整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国防工业基础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强调国际出口的重要性,而且,国外所有者对其拥有相当一部分公司的股权。随着北美防务预算的紧缩,加拿大国防工业不得不面临着边境两边的同时挤压。如何摆脱危机?本文认为,除了作适当的价格准备外,还必须为自己的产品在中东、太平洋沿岸和其他战略地区找到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