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观点     
《兵团建设》2012,(6):2
正我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为国家服务整整45年。我为国家和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牟过私利。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3月1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新疆对暴力恐怖分子不能施仁政。今后发生一起,坚决打击一起,发生一件,解决一件,绝不能让他们的屠刀对准我们  相似文献   

2.
荣誉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崇尚荣誉同样也是后备力量的价值追求。同现役军人一样,后备力量有了对荣誉的向往和珍重,就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会"为国捐躯,虽死犹荣",就会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万死不  相似文献   

3.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于孝宗乾道八年秋所咏《太息·宿青山铺作》中的两句诗。大意是说,我平生的意志如同铁石一样坚硬,往往置个人荣辱和妻儿老小于不顾,一心为的是如何报效国家民族。陆游生活的年代,金人大举南侵,中原大片河山沦入外族之手,而南宋朝廷昏庸不堪,苟安于江南,一味屈膝媾和。陆游虽有破敌救国的壮志雄  相似文献   

4.
李涵  郭凯 《政工学刊》2010,(7):49-49
荣誉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军人以牺牲奉献为己任,身系国家民族安危,情牵炎黄子孙福祉,时刻面临生死考验,最能体现大忠大义,最能彰显大荣大辱,也最为崇尚荣誉、追求荣誉、珍视荣誉。军人有了对荣誉的向往和珍重,就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会“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就会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相似文献   

5.
"我这一辈子就是在打仗中度过的" 1965年1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曾说: "对于军事是懂一点的."1975年10月,已经82岁高龄的毛泽东对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自豪地说: "我懂得怎样打仗,怎样打胜仗."  相似文献   

6.
费志杰 《国防》2010,(2):51-5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爱国史。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人们最崇敬和怀念的是那些为国捐躯的爱国英雄,最憎恨和鄙视的则是卖国贼。自古以来,人们更是把对祖国的忠诚和献身看成是军人的神圣义务和职责,并以“报效国家”视同评价军人价值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7.
3月19日,总参原兵种部政委田永清将军给我打电话,说晚上带我去见作家二月河。连续创作了《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13卷530多万字的"落霞三部曲"长篇历史小说,风靡大陆、港台和东南亚,在美国被评为"海外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中共十五、十六、十七大代  相似文献   

8.
<正>追本溯源:"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是同根生的姐妹花2004年1月23日,农历大年初二,这是一个值得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重大印记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准了《关于绕月探测工程的立项请示》。至此,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此后,成立了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正式将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命名为"嫦娥一号"。"嫦娥一号"正式立项的同年,为降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1920年9月16日旅居法国的蔡和森在与国内的毛泽东关于《共产党之重要讨论》的通信里。他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答复来信时说:"你这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1920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陈独秀、李达等人创办的半秘密性的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问世,他们鲜明地举起"共产党"的大旗。1957年苏共中央把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的档案移交给我党。在这些档案中,有一份1920年11月制定的供党员学习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这是张太雷  相似文献   

10.
2007年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在东京签署了《日澳安全保障联合宣言》,这是日美安保协定以外日本与他国签订的第一个安全协议。协议签署后,日澳将共享情报并可共同训练军队。霍华德在签署协议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澳50年前就建立了正式关系,这一安保联合宣言的签署是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从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就喜欢上了《兵团建设》。那时,工作不是很忙,单位订的《兵团建设》就放在办公桌上,我经常翻看。有的同事对我说:"这是本党刊!你喜欢看?"我对他说:"你细细品读,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信息和知识,有些  相似文献   

12.
1994年6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李鹏总理签发国务院令第154号《国务院关于废止1993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其中有4件技术监督行政法规被废止。这4件法规是:1979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同时由国家经委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优质产品奖励条例》;1979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1984年9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国防计量工作管理条例》以及1987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同年4月10日由国家经委发布的《国家优质产品评选条例》。(本刊摘编)  相似文献   

13.
金秋时节,70高龄的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梁永基先生,应邀来到石河子。老教授震惊了,他连声说:"没想到,真是好。"他说:"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我算是见过世面的人,我这一生到过许多地方,没想到在大西北的干旱地区会有这样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真是人间奇迹。石河子的园林绿化使我大开眼界,如何在新世纪建设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石河子为我们作出了榜样,起了示范带头作用。"石河子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突出以人为本,坚持做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1999年,石河子市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批命名为"自治区园林城市",同年又第三次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称号,2000年被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人居改善良好范例奖",今年9月10日,通过国家园林城市考核验收,属国家园林城市的优秀之列。石河子市成为我国西部省区惟一的一座世界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14.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 宗元曾把与自己意见不同 的话比喻为治病良药。他 在《敌戒》一文中很赞赏这 样的典故:"孟孙恶威,孟 死臧恤,药石去矣,吾无亡 日。"其意是说,春秋时鲁 国大夫孟孙和臧孙二人对 问题的看法常常不同,经 常发生争议。后来,孟孙死 了,臧孙不但没有一点高 兴样,反而悲痛地说:孟孙 之死使我失去了治病的 药,我活不长了。这堪称一  相似文献   

15.
编读互动     
回音壁河北省唐山市许贵元:我在唐山军分区市国防教育办工作。我们单位是《环球军事》的长期订户。在从事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我们越发感到这本杂志是我们的"好参谋","好助手",也是我们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指导老师"。每次我们深入社区或农村宣传国防形势,讲授国防知识和新军事变革情况都离不开《环球军事》这个"伴侣"。特别是基层群众看到我们手里的《环球军事》后,都争着抢着传阅,一致反映杂志办得好。此时,我们热情地回答群众:要想了解全球军事大事,《环球军事》是最权威的"导师"。不少部门和单位和个人都订了《环球军事》。大家一致反映,《环球军事》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印刷精致,图文并茂;二是栏目设置较多,各个栏目特色鲜明;三是内容丰富,新颖活泼。  相似文献   

16.
国际风云2日巴以总理会谈取得积极进展,巴勒斯坦警察接管伯利恒安全事务。3日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从而使中国被列入这一名录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址达到29处。77 个国家解除对我团组和人员入境限制。4日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瓦努阿图总理纳塔佩。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瓦努阿图总理会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将中国北京市  相似文献   

17.
"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我不相信中间地位。"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这句话,可以说为日后印度60年的发展道路和目标定下了方向。军事力量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国家壮大必将壮大海军。近年来,印度为壮大海军力量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敢问——  相似文献   

18.
近来,一些学术论文在论及近代中国海防战略时,有的作者把林则徐、魏源都说成是消极防御论者,也有的只把魏源说成消极防御论者。现将其有关论点摘录于后。马金旗写的《中日两国近代海防理论和政策之比较》(《军事历史》1991年第5期)一文中说:“从林则徐的‘以守为战,以逸待劳’,魏源的‘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到李鸿章的守京畿、守长江,置其它地区于不顾的重点防守法,都把防守当作海防战略的核心,防守既是目的也是唯一的手段。这样,就忽视了防守战略中的主动进攻的原则,变防守战略为消极的专守防卫,在实践中往往趋同坐困,不能做到以战助守。”  相似文献   

19.
95、"召"对"舌"说:莫夸你有"千口",如果饶舌胡说八道,可要小心我的"刀口"。96、"千"对"万"说:你可知道我的厉害我可是能言善辩的"舌头"。"万"对"千"说:你是"舌头"又如何,我可是"虿头",恶毒得很哦。"父"对"万"和"千"说:不管你们是头头是道,还是马面牛头,可都要小心我的"斧头"!97、"斥"对"斯"说:我的分量才"斤多点",就表现出强烈的斗争性。你的分量"共二斤",怎么还那么斯文兮兮的98、"嚣"对"噩"说:我们两个的形象也确实有点对不住人。早就有人形容我们:"嚣""噩"生得像凶神,四张大口惊四邻。活着行事太放肆,死后传信更吓人。  相似文献   

20.
一道德,关系国家安定、民族兴衰、人民幸福。《左传》说:"德,国家之基也。"管子疾呼:"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即礼义廉耻)。孙中山曾说:"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他们都道出了一条共同的真理: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在道德。不论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都应以道德建设为中心,要把树立高尚道德作为立国、立身之本。我们看历史,一个朝代的崩溃,一个国家的灭亡,一个社会的腐败,乃至一个政府的垮台,是什么原因所致?无它,只是道德沦丧,丧失民心。秦朝、隋朝都曾强盛一时,然到二代就腐败、堕落,激起民众反抗而瞬间灭亡。再环顾全球,西方世界虽然科技发达,物质生活便捷,但因轻视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