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海军》2003,(9):2-5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张爱萍将军于7月5日在北京逝世。解放战争初期,张爱萍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在指挥部队破击津浦铁路顽敌的战斗中头部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1948年底,他伤愈回国,任第三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渡江战役伊始,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他坚持以人民军队为基础,招贤纳士,广罗人才,团结坚持以人民军队为基础,招贤纳士,广罗人才,团结教育原国民党海军人员,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创办了我军第一所海军学校及第一个海军技术研究指导机构——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从接管国民党海军机构,舰船开始,不到两年时间,就建起一支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海军部队。  相似文献   

2.
又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老首长张爱萍将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悲痛万分,我手捧印有将军题词的纪念册,思绪万千,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1991年6月23日,是七一八所建所25周年纪念日,当时我在所办公室工作,负责筹备所庆的有关事宜。那年5月,我们收到了张爱萍将军的题词:“发展新技术、加强国防力量。”望着那神韵勃发、刚劲洒脱的墨宝,简直难以相信这是出自一位耄耄老人之手,大家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一些老同志回忆起当年将军率领新四军挥戈东进、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一些科技人员畅谈将军领导军工战士…  相似文献   

3.
张胜 《环球军事》2008,(3):12-14
“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不是先有的舰船利炮,而是先有的会唱歌跳舞的文工团。”如果您对此不解或怀疑,请随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总参军训部战役局局长,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首任司令员张爱萍将军的儿子张胜在他的新著《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一书中所披露的鲜为人知的内幕和细节。  相似文献   

4.
5月26日,反映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人生经历的传记《雷震海天——导弹总体与控制技术专家黄纬禄》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该书名称取自张爱萍将军为黄纬禄的题词。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为该书填词《浣溪沙颂黄纬禄院士》以表庆贺。  相似文献   

5.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如何适应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需要从宏观与微观、决策与执行、理论与实际各个方面加以探讨和解决,但首要而且根本性的是着眼点究竟应该放在哪里,从何处起步,在哪里落脚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的民兵建设是在“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思想指导下“大办”的。人武工作则以建立民兵组织、落实训练人头作为重点和衡量成果的主要指标。而民兵建设的标准、活动方式及工作方法,又主要是建立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指导思想转变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就  相似文献   

6.
军舰的舷号     
1949年4月23日,毛泽东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攻占了蒋介石政权的首都南京。就在“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同一天,在江苏泰州白马庙这个小村落的一座小楼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诞生了。它的第一任司令员是后来担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不是先有的舰船利炮,而是先有的会唱歌跳舞的文工团。"如果您对此不解或怀疑,请随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总参军训部战役局局长,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首任司令员张爱萍将军的儿子张胜在他的新著《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一书中所披露的鲜为人知的内幕和细节。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1月9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张爱萍将军100周年诞辰。这位戎马半生的将军,不仅为中华民族的自由、独立、解放而出生入死、喋血沙场,立下不朽战功,而且在中国特色核  相似文献   

9.
建国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民兵建设不断前进,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民兵、预备役工作经过一系列调整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后备力量体系. 一、实行了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以中央(1985)22号文件为标志,我国的民兵、预备役工作同整个国防建设一样,实行了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即由立足早打大打的临战应急状态,转到和平时期注重长远建设的轨道上来。这一转变对后备力量建设产生了深  相似文献   

10.
在张爱萍将军的故乡四川省达州市有这样一位领导:上任半年6次慰问部队官兵,8次到军分区现场办公,提出了12项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举措,为部队办了20多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在他的领导下,军分区全面建设得到了成都军区和四川省军区首长机关的高度肯定,他就是达州市委书记、达州军分区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这期"风云人物"栏目发表的是一篇关于张爱萍将军的文章。也许有人质疑风云人物应该是当今社会上很活跃、很有影响的人,一位已故将军怎么能被称为风云人物呢?不忙,您看了这篇文章,定会疑惑尽释。  相似文献   

12.
张怀泗 《国防》2002,(5):24-25
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军警民联防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海岛军警民整体威力,提高平时海防管理和战时整体防卫作战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树立新形势下海岛军警民联防建设的正确认识 军警民联防,是80年代初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施战略性转变,我军各项工作从“早打、大打”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这样一个大环境下  相似文献   

13.
张胜 《环球军事》2008,(8):16-19
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组织陆、海、空三军发起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一举攻克被美蒋喻为“反攻大陆大门”的一江山岛,并迫使盘踞在大陈、披山和渔山等浙东沿海岛屿的蒋军逃往台湾。对这场解放军历史上首次三军联合登陆作战,战史及各种回忆录中已有很多记述,而本文作者,原总参军训部战役局局长,此次战役总指挥张爱萍将军的儿子张胜,则在其新出版的《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一书中,将这场气质恢宠的登陆战役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尤其是决策内幕展现在世人面前,在一江山岛登陆战役发起53周年之际,我们特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194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云集长江北岸,渡江战役在即。到苏联养伤回国不久的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日夜兼程,赶往渡江战役前线总指挥部委员会驻地蚌埠。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他完全清楚,解放战争已近尾声,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华民族将获得和平和安宁。他为此感到振奋。他决意要参加渡江作战。然而,张爱萍没能如愿。华东军区司令员兼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却交给了他另一项任务: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从此,在人民海军历史的第一页上,他留下了若干佳话。  相似文献   

15.
光辉历程 民兵哨所的昔往今来 坎门英雄基干民兵营哨所,位于乐清湾入口处北岸——玉环市坎门街道狗仔尾山上,地理位置显要,观察视野开阔.当我们走进哨所时,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坎门英雄基干民兵营哨所"金色大字跃入眼帘.  相似文献   

16.
和平时期进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当今世界许多主权国家极为重视的一个战略问题。为了加强新时期我国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把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确认为国家的一项法定制度。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后备力量的必由之路。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论断,我国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战略性转变。与此相适应,军队已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入和平时期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轨道,民兵也从过去的“大办”转入有计划有重点的建  相似文献   

17.
位于江苏省灌河南岸的苏北老区——响水县,是当年张爱萍将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里的人民对军队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该县潘庄村有位个体户叫冯本臣,想当年他家里穷得叮当响,是村里有名的“上访户”。6年前,冯本臣到驻军某部参加驾驶员培训,一时凑不齐学  相似文献   

18.
“破世俗一尘不染,立高洁两袖清风。” 这是原共和国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题赠给一位普通退伍老兵的诗。 这位退伍老兵名叫赵保群,江苏省海安县角斜镇工商所的干部,曾服役于北京卫戍区某部。1969年入伍的他在文革期间担负过警卫和监护将军的任务,不顾生死救将军  相似文献   

19.
促进兵团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兵团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的新形势下。兵团文化发展要摆到经济、社会事业建设的格局中去,构筑兵团公共文化发展体系,实施文化兴边战略,推进兵团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49年4月23日,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的中国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成立。海军是组建起来了,可当时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军舰。没有军舰,人民海军岂不徒有虚名?为了尽快提升训练和作战能力,必须对大批陈旧的和受损的舰船进行修复,对一些商船、渔船进行改造,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华东海军成立了舰艇调查修装委员会。这个舰艇调查修装委员会的重要性,在当时特定的情况下显得极为突出,甚至从某种意义来说,不亚于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司令部。请谁来当这个委员会的主任呢?冥思苦想中,张爱萍突然想到一个人——曾国晟。曾国晟何许人也?竟受到张爱萍的如此重视。曾国晟是原国民党海军机械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