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九十多年前的今天,"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九十多年前的今天,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使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崭新局面。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深刻揭示了一个牢不可破的真理: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人民军队前进才有目标、有力量.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放弃党对中国革命,尤其是放弃党对军队领导权和指挥权的错误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步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的历史时期.南昌起义是中共中央根据时局的突变决定的,起义全过程呈现了“听党指挥”的定势与格局.  相似文献   

3.
<正>一百年前,12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正式代表,在上海兴业路76号开会,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在《共产党宣言》指导下,在"俄国十月革命"隆隆炮声鼓舞下,代表们在船上完成了大会全部议程。谁能料到?经过28年与敌人浴血奋战、生死搏斗;和人民心手相连、休戚与共,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胜利,创建了新中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土地革命中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正>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一次伟大军事行动,是对国民党右派在北伐中,血腥镇压工农大众和共产党的强有力的反击。他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结束了。南昌起义之后,共产党人以一种崭新面貌在世人面前出现。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自己的武装中国工农红军、自己的政权、革命根据地暨苏维埃共和国。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从南昌开始,至1927年10月10日在陆丰结束,行程1430公里,总共70天。  相似文献   

5.
英烈千古     
卢德铭烈士(见封二)四川自贡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爆发后,受党中央指示参加了秋收起义  相似文献   

6.
八一南昌起义不仅创建了新型的人民军队,而且形成了伟大的八一精神。八一南昌起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同对敌的统一战线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八一南昌起义虽然距今已有80多年了,但八一南昌起义的精神是永存的,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血腥大屠杀的严重时刻,以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伟大尝试,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探索土地革命、根据地道路以及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因此说,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有其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对于南昌起义中朱德所发挥的作用,周恩来曾评价说,"朱德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起义前夕,朱德详细了解敌兵力分布情况,精心绘制南昌市区的地图,并掩护起义领导人抵达南昌.南昌起义军主力南下潮汕失利后,朱德历经种种艰难曲折,把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一万余人的革命武装带上井冈山,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话语构建的充分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话语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知行关系的升华和超越、中国革命的总结和概括。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话语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注重调查研究,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话语,为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奠定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话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科学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28年1月至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近800人,趁湘桂军阀混战、湘南敌人兵力薄弱之机,从粤北转至湖南宜章县境,在中共湘南特委配合下,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湘南武装起义。在历时三个多月里,革命风暴遍及10多个县,发动一百多万工农群众参加暴动,建立了以郴县、宜章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重重困难,领导当地军民创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它既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是八路军挺进华北进行敌后抗战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是: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坚决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坚持开展武装斗争,大力发展革命军队;坚持把武装斗争同农民运动相结合,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陕甘革命根据地斗争的伟大实践及其经验,对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70年前诞生的古田会议决议,即(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标志着我军建军思想和政治工作基本原则的形成,对我党我军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刻了解古田会议召开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对于永藻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开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及湘南起义的农军,到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改称…  相似文献   

13.
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20多年的革命战争,终于战胜了国内外强大的敌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走向胜利的道路上,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缔造人民军队和领导人民军队独立进行武装斗争的开端。由黄河出版社出版的《壮烈的开端——南昌起义研究》(徐兆林著,以下简称《开端》),是一本很有特色的好书。第一,材料丰富,内容充实。南昌起义是国人最熟悉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开端》一书作者广泛收集有关的历史资料,长期积累研究,以18万字的篇幅对南昌起义的背景、决策、过程和起义军转移等重要事件,以及参与这些事件的有关人物,进行深入系统的论述。为把这一历史事件叙述得清楚、准确。作者大量地使用了当时的历史文献和起义参加者回忆文章所提供的史料,以及革命前辈和史学界专家、学者们研究南昌起义的成果。该书的内容不仅翔实可靠,对南昌起义的前因后果叙述得十分清楚,而且论之有理,议之有据,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无疑使南昌起义的研究深入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立足于新媒体的兴起和高校传播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要求,全面阐释高校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所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所应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对促进高校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党在组织领导工农革命运动的同时,就开始注意军事工作.1921年至1927年,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早期军事斗争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传播马克思主义武装斗争理论,培养革命军事政治人才,创建革命军队政治工作,推动军事运动与工农运动结合,建立广泛的反直反奉军事统一战线,取得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组织领导的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东征与北伐战争的胜利,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党后来独立领导军事斗争,打下了基础,培养了骨干,准备了队伍,积累了经验,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体现了人的解放与社会解放的辩证统一、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民族解放与世界大同的辩证统一的三重逻辑,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南昌起义简介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的北伐军3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周恩来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起义部队经过5个多小时的战斗,全歼守敌6个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80年前,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人毅然领导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数百次武装起义,创建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刘进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概况1.阶段划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