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拥有100多万亩耕地的黑龙江垦区红兴隆.852农场武装部在去年的农业生产中,积极引导民兵加大高产玉米种植力度,以玉米、大豆、瓜类为主栽品种的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目前,这个农场20余万亩玉米喜获大丰收,民兵们笑逐颜开。曾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称号的民兵连长梅长伟去年种植玉米2000亩。通过合理轮作和科学管理亩产达750公斤,亩效益达310元;民兵赵风忠去年种植了1005亩玉米,  相似文献   

2.
我区部队共有51个列编农场,耕地12.5万亩。从总体上讲,近几年来,农场建设是有发展的。全区农场生产收益由1985年1100万元增加到1989年的3720万元,增长238%,年收益在100万元以上的农场有15个,鱼禽肉蛋等副食品由1985年的1700万斤增加到1989年的3800万斤,增长123%。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徘徊,平均亩产640~650斤。粮食生产徘徊的原因在哪里,怎样才能把粮食生产搞上去,这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一、粮食生产出现徘徊的主要原因为了弄清粮食产量徘徊的原因,找准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在全党大抓基础农业,重视粮食生产的大气候影响下,通过军农战线官兵的共同努力,部队农场的粮食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吨粮田开发为龙头的中低产田改造取得明显成果,部分产粮农场跨入了高产农场的行列,有的农场实现了亩产吨粮。从某区看,有25%的耕地粮食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有近45%的耕地通过增加投入,扩大复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粮食产量也有了稳定的增长,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并逐步创造条件向高产的方向发展。不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东省陵县于集乡武装部长刘振国运用科技手段,在全乡推广萝卜年种五茬技术,亩产总量达10多吨,收入逾万元,其生产的萝卜被誉为"万元萝卜",远销北京、天津、广东等地。 "万元萝卜"具体生产要领是:春夏播种的萝卜,选用质脆、甜嫩、适口性好的品种;秋季播种的萝卜选用产量高的品种。第一茬采用大中棚栽培,于二月上旬播种,四月以前上市,生长时间40天左右,亩产2000-2500公斤;第二茬露地栽培,于四月  相似文献   

5.
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植物松贝母和卷叶贝母。为国内外紧缺的中药材,市场价每公斤230元,出口创汇价值更高。川贝母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山地、平原均可种植、耐寒、全国各地都宜栽培,亩产干品200公斤左右、产值4万多元,并可收种子数十斤,每公斤种子400元,亩产值达5万多元。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6.
一、农场经济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1.调研不周,论证不足,决策失误,盲目投资。在没有全面调查市场行情和充分考查论证环境气候的情况下。盲目投资上马生产项目,是造成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某农场1995年开始新上马了三个生产项目,投入资金27.7万元。仅收回5.6万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22.1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3.1万元。新上马的生产项目,没有一个有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分局八五二农场民兵沈中华,去年种植的320亩南瓜,秋后实地测产,亩产南瓜籽达到110.8公斤,平均每亩效益为630元,仅南瓜籽一项就获利20.86万元。前不久,省里一个南瓜品种鉴定专家组专程到沈中华南瓜地里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鉴定,并对沈中华采取的科技种植措施进行了科  相似文献   

8.
正1954年兵团成立10月7日,新疆军区遵照中央军委、总参谋部8月6日决定发布命令,宣布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新疆军区20万大军,有17.5万被编入生产部队。1955年棉花丰收10月,位于玛纳斯河流域的农七师、农八师种植的8.2万亩棉花获得大面积丰收,平均亩产籽棉158.4公斤。新疆军区第一次党代会召开12月15日,中共新疆军区首届党代表大会召开。大会讨论并批准张仲瀚所作的《关于新疆军区生产建设部队五年计划草案》的报告(1953年—1957年)。  相似文献   

9.
抓住机遇发展一产向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要效益吴昌武齐齐哈尔建华机械厂农场始建于1966年,拥有耕地近6万亩,职工近300名,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是由四个农业分场组成的综合性农业生产实体。“八五”期间,农场累计生产粮食大豆6028万斤,完成产值5513...  相似文献   

10.
冬茬黄瓜一般指在当年12月初至翌年3月初,温室栽培黄瓜。其亩产可达2000公斤,亩产值8000元,管理要点如下: 1、定植前的准备 定植前施优质鸡粪每亩3000公斤。深翻3次,然后作畦,畦南高北低以利受光,提高土温。一般畦高15厘米,宽1尺,行距2.7—3尺。  相似文献   

11.
畜禽饲料——紫花苜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属豆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它适应性强,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可耐低温。一般土地都能种植,产草量高,当年可亩产鲜枝叶1万公斤以上,三年后每年亩产鲜枝叶2万公斤以上。管理简单,病虫害少,种植一亩紫花苜蓿,能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万亩金浪,万顷辉煌,万台收割机纵横吞吐,万吨稻谷颗粒归仓。 粮农数着票子,笑逐颜开:“我们今年真是增产又增收哇!”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素有“全国水稻第一县”之称的湖北省监利县,今年粮食获得大丰收,平均亩产达430公斤,预计总产可达8.5亿公斤,农民仅种粮就增收488万元,稻谷单产和粮农收入均创7年来新高。  相似文献   

13.
致富信息     
阿魏菇又称阿魏侧耳,是寄生于药用植物阿魏之上的大型真菌,被美誉为"西天白灵芝",是国家高新技术推广项目。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久煮不烂、肉质细嫩爽口,并含有丰富的SOD活性酶,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和抗癌之功效。其在新疆较为珍稀,鲜菇市场价高达30至40元/公斤,加工成粉末可制成天然的调味品,废料可转化为优质的动物饲料,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阿魏菇目前已在农十二师西山农场培育成功,4月25日该项目通过专家小组的验收。阿魏菇经济效益已在西山农场初步显现。其食用菌基地计划建成温室100亩,现已建成30亩,年产菌袋90万袋,按目前市价计算,一个菌袋成本为1.27元,产值为3元,创利1.73元,净利1元,可年创利90万元。农牧团场如何发展食用菌项目?西山农场的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兵团建设》2004,(9):38-39
棉花长期以来一直是兵团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上世纪80年代,兵团棉花平均亩产仅60公斤,现在。包括膜下滴灌综合配套技术在内的埴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兵团植棉整体水平,棉花亩产已达到120公斤,2004年,兵团节水灌溉面积已达640万亩,目前是世界上节水灌溉技术应用面积最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晋南地区,葡萄栽培起步于八十年代中后期,现有栽培面积五万余亩,主栽品种为巨峰系,是山西省葡萄重点新产区之一。但由于品种单一,供应期短,亩收入徘徊在2000—3000元。为了走出巨峰高产低效低谷,实现优质高效之目的。本所从1993—1999年,从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改变栽培方式方法入手,从事大量的生产实践与试验研究,积极摸索推广葡萄周年优质高效栽培新模式,现将四种新模式经济效益、关键技术与特点总结如下:1五月上市暖棚栽培模式1.1 模式:采用第二代日光温室栽培有效面积亩栽植 550株(株行距0.8×1.5m),亩投资1.5万元,第二年进入挂果期,亩产2500斤,五月上中旬上市,五月底六月初售完,批发价8元/市斤,收入20000元,第三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4000—5000斤,收入32000-40000元,生产周期5—6年。  相似文献   

16.
正基层故事JICENGGUSHI今年45岁的李翠兰是农八师一二一团三连的一名职工。从18岁就开始种地,她在连里算是"老把式"了。2011年,她种植的110亩机采棉虽然遭受了开春晚、播期迟以及前期风灾、后期低温等不利天气的影响,但亩产籽棉仍然达到了360公斤,纯收入11万元。到了当年年底,她算了一笔细账:按照人工采摘棉花平均2.2元的价格估算,每公斤机械采摘棉花只需花费0.5元,比人工采摘省1.5元左右,单产籽棉360公斤,机械采收比人工采摘每亩节省400多元,当年仅拾花费一项就省下了3万多元。  相似文献   

17.
《武警后勤》2001,(5):69-70
几年来,我支队重视抓好生产基地科技兴农工作,农副业生产走上了一条以基地为龙头,以科技为手段,以养猪种菜为基础,特种种养相结合的新型发展轨道,农副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目前部队基层肉菜自给率分别达到70%和80%,6个中队做到了鸡蛋供应自给。去年全支队共产菜8.65万公斤,产肉1.33万公斤,产禽、鱼、蛋1.44万公斤。  相似文献   

18.
饶河农场建委基干民兵郝明文,采用科学方法发展养狐事业,年效益8万元,成为特色养殖带头人。在他的带动指导帮助下,全场仅种狐在30—70只左右的养殖户就有13户,年可产狐皮3000多张,效益20万元。  相似文献   

19.
兵团党委四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结束不久.记者来到农七师一三。团采访。三九隆冬.共青镇上拔地而起的住宅楼群成为农场一道风景。那条上下双道的"光明路"上.积雪扫尽.两旁的松树和杨树,银妆素裹,农贸市场春意盎然。陪同我们的团场朋友说,去年,共青人以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夺得了全面丰收。我们在团场财务部门抄录了这样一组数字:去年,一三○团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亿元,利润2000万元,职均收入6000多元,粮、棉、甜获得大丰收,其中棉花总产达2950万公斤,比上一年增长250万公斤籽棉,创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20.
王长山被誉为交粮大王 黑龙江省前锋农场民兵连长王长山,带领仅有40名职工(其中民兵、基干民兵各10名),建起开发家庭农场,在4000亩耕地上,辛勤耕耘,12年共向国家上交商品粮84万公斤,创产值1346万元。先后被评为优秀民兵、交粮大王、特等劳动模范,并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