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帅 《国防》2016,(3):69-71
飞行的老虎
  1940年9月后,日本在中国战场投入了新型零式舰载战斗机,而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又不再直接对日作战,中国空军迎来最艰难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2.
美国志愿航空队是美、日两国正式交战前美国军事援华的特殊形式。1940起日军加紧对中国后方进行政略和战略轰炸,企图以此逼迫国民党政府停止抗战。中国上空出现的危机使蒋介石积极寻求美国军事援华。美国政府希望继续抗日,牵制日军南进,因而愿意在空军方面提供援助。尚处于中立国地位的美国政府十分赞同组建志愿队的办法,1941年间,中美双方都有扩建志愿队的意图,但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之成为泡影。 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志愿航空队在艰苦的环境中英勇奋战,赢得了反法西斯各国的普遍赞扬,也使日本空军为之丧胆。 随着中美两国结成盟国,美国志愿航空队归并美国军队之事提上议事日程。史迪威、陈纳德这两个美国在华高级军官由此开始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国民党政府则表现出偏袒陈纳德的倾向。 美国志愿航空队展示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中美军事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抗战期间,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可谓赫赫有名,然而,关于“飞虎队”队长陈纳德的传奇人生恐怕是知之者不多。 壮志难酬——年近半百的上尉 陈纳德原名克莱尔·李·谢诺尔特,1890年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康麦斯,其祖先是法国人,父亲经营农场。陈纳德5岁时,母亲去世。10岁时其父再度结婚。继母是小学教员,给了年幼的陈纳德“同情和爱的教养”。5年之后,继母又逝去,但继母在陈纳德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陈纳德从小很要强,常欲出人头地:跑要比别人跑得快,跳要比别人跳得高,看书  相似文献   

4.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在华驻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期间外国在华驻军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华战争,企图独占中国,称霸亚太,其侵华兵力最高额达到200多万人;英国先是撤走了在中国内地的驻军,继而又丢失香港,驻港英军也变成乌有;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被卷入战争,与中国结为同盟,其在华驻军的数量大增,驻军性质由侵略者转变为与中国并肩抗击日本侵略的盟友;苏联没有正式在华驻军,但派来了志愿航空队援助中国抗战.  相似文献   

5.
9月5日,在首都北京西南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记者见到了一群久别重逢的中国和美国的老人。乍一看,他们与游览故宫或在公园晨练的老人毫无二致。然而,当“飞虎队”的称呼将他们联系起来时,那飞扬而感奋的神采和那些闻所未闻的故事令包括记者在内的年轻人都对他们刮目相看!原来他们是在“七七”事变所在地、中国人民打响抗日第一枪的苑平城内,来纪念美国“飞虎队”援华抗日60周年。美国前总统和前国务卿共同祝贺 对于此次纪念“飞虎队”援华抗日60周年的活动,中美双方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座谈会的开幕式上,《美中晚报》的代表受我国驻美国休斯顿总领事馆所托,宣布了曾  相似文献   

6.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全民抗战的结果,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是爱好和平和自由的各国人民同心协力、相互支援、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抗日战争得到了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各同盟国的同情、支持和援助;朝鲜、越南、美国、加拿大、德国、印度、日本等国反法西斯战士志愿援华行动,也给予了无私的援助,一些国际友人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给中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缅印战区,曾经活跃着一支由美国志愿人员组成的航空队——“飞虎队”。他们出生入死,打击日寇,屡立战功,驰名世界。 “飞虎队”的历史是与一名叫作陈纳德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陈纳德,就不会有赫赫有名的“飞虎队”。 克莱尔·陈纳德,1893年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陈纳德进入哈里逊堡军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短短几十年间,日本就把台湾变成了自己在太平洋上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为它后来发动的侵略战争服务。太平洋战争期间。从东南亚运往日本的物资都要经过台湾海峡,所以日本在岛内驻扎了大量的陆、海军部队以保卫这条海上生命线的安全。基于上述理由,盟军方面也把打击驻台日军作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当时驻扎在中国大陆的美国第14航空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飞虎队”承担了这项任务。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通过提供贷款和军用物资、派遣军事顾问参与作战指挥、组建志愿航空队直接参战和出兵东北消灭关东军等形式向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打破了中国孤立无援的境地,鼓舞了抗战斗志;增强了中国作战实力,阻滞了日军侵略步伐,推动了抗战胜利进程;有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止国民党反共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敌后战场抗战,缓解了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中苏两国基于共同的利害关系,从兵戎相见、邦交断绝走向关系正常化,并在此基础上走向合作抗日的道路。苏联在当时国联所允许的方式下,在不影响其国防能力的前提下,大力援助中国抗战,谱写了战时中苏军事合作的篇章。在评价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苏联援华主要基于自身利益和战略需要;苏联援华全部交给了国民党政府;苏联援华支援了中国抗战。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空军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在苏联空军志愿队、美国志愿航空队、中美空军混合团以及美军第14航空队的配合下,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空军有过令国人振奋、令民族自豪的表现,对于凝聚民族情感、提振国人士气、激昂抗日斗志,都起到了重要作用.“8· 14”空战,给狂妄日军迎头痛击;武汉空战,大杀日军的威风;东征日本和袭击松山等等,令日本震惊,扬国人志气.  相似文献   

12.
在汉口,耸立着一座抗日战争期间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的苏联志愿飞行队队员纪念碑。碑上,日加列夫·帕维尔·费奥多罗维奇的名字格外醒目。日加列夫是抗日战争期间来华苏联志愿飞行队的首任负责人。抗日战争爆发后,经斯大林批准,他率领苏联志愿飞行队来华与日军作战,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回国后,他曾两任苏联空军司令。他的命运如同他的飞机在作战中一样“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3.
七七事变后,日本的扩张和侵略威胁到中苏两国的安全,共同的利益促进了中苏之间的合作。苏联向中国提供军火武器,同时派出一批军事顾问和专家,帮助训练中国军队,甚至参与作战指挥等行动,成为抗战前期最积极支援中国抗战的国家。这些军用物资和人员的输送需要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促使中苏西北国际战略通道的开辟。抗战期间,中苏西北战略通道是延伸距离较远、运行时间较长、安全程度最高的陆上国际战略通道,是苏联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大动脉,是名副其实的战争生命线,在抗日战争前期发挥了雪中送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时势造英雄,战火出名将。纵观世界名将枪林弹雨、出神入化的传奇经历,也不难发现一个事实,即许多世界名将早年都曾当过教官。 “飞虎教头”陈纳德 陈纳德也是一位与教官岗位有不解之源的美国将军。1942年7月他受命以“飞虎队”为主组建美国陆军第23战斗机中队,并指挥派驻中国的美陆军航空兵部队。1943年3月晋升少将,出任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司令;此后直到1945年8月,一直指挥着美国的空中战术力量,在中、缅、印战区打击日军,还协助中印缅战区空运司令部,开辟了一条从印度到中国西南的著名的“驼峰”空中运输线。 陈纳德将军的成名与他早年的“教头”生涯密不可分。他1890年11月6日生于美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苏联政府根据<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向中国政府以贷款的方式提供飞机等抗战急需的武器.本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抗战期间苏联援华飞机的数量、机型及其在对日本空军作战中表现出的特点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1927年12月14日,国民党政权对境内苏联领事机关发动挑衅性攻击之后,苏联与中国国民党政府最后断绝了外交关系。只过了一年多,1931年9月18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满洲”)之后,1932年12月12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裁军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颜惠庆同苏联人民外交委员M.M.李维诺夫交换了关于两国重新建立外交关系的信件。中苏外交关系长期断绝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敢于悍然侵略中国的原因之一。蒋介石最后明白了这一点。为回应中国社会各届的要求,南京政府被迫发展两国经贸、文化关系。1934年三月北京国立图书馆开设了俄文书籍处,并决定与…  相似文献   

17.
《兵团建设》2009,(24):46-47
1959年9月30日,赫鲁晓夫来华访问。会谈中,赫鲁晓夫提出要在中国沿海建立苏联的长波电台。赫的这一意图控制中国的要求遭到毛泽东的严辞拒绝。接着,他阴沉着脸告诉毛泽东,苏联准备撤走所有援华专家?毛泽东愤然指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请看本刊摘自《看天下》的这篇——  相似文献   

18.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苏联人民战胜德国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胜利70周年. 自1931年开始,长达14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捍卫人类和平并确立战后世界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郑林 《宁夏科技》2002,(10):52-52
世界人民不会忘记,日本军国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大举进攻、侵略、掠夺、残害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犯下了不能饶恕的滔天罪行,给中国、朝鲜、韩国及东南亚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这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美称的所谓“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结束快60年了,可是日本有些人贼心不死,继续大做“圣战”梦,竟然建起“大东亚圣战大碑”来了。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卡特政府执政后期,国防部部长哈罗德·布朗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形成政见同盟,一同建议深化美中安全关系,强化“联华制苏”。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美苏“缓和”终结后,以售华防御性军备与超视距预警雷达为核心,以布朗1980年历史性访华和深化美中军事外交关系为标志,以鼓励西欧盟国提质对华军售为补充,中美两国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制苏安全协调关系进一步升级为初步战略关系。中方乐见中美安全关系进步,借此提升军力、改善战略环境。中美初步战略关系有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亦是美国对苏“新冷战”的关键组成,促进了冷战再转型。布朗所强调的“有限军售援华战略”,及其提防中国独立意志崛起的心态一直发挥影响,直至1989年美国终结对华军售。布朗访华及其有限发展美中安全关系的实践,构成冷战末期中美初步战略关系的关键内容,亦彰显中美大国关系中持续作用的结构性纠葛与战略性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