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美海军新型水雷对抗支援舰“仁川”号(MCS—12)(原为两栖攻击舰LPH-12)1996年3月完成改装,8月在弗吉尼亚州诺福  相似文献   

2.
随着美国海军的作战重点从大洋转到濒海地区,水雷成为敌对力量“拒止”美军的一种重要武器。反水雷战也与反导、反潜作战相并列,成为美海军三种主要作战样式之一。美海军水雷战司令部已制定出2010年前水雷对抗(MCM)作战全面转型规划,其中包括主要武器平台系统的全面更新和水雷战组织编制的彻底调整。它将引发水雷对抗作战方式的变革,全面提升美海军的反水雷战能力。  相似文献   

3.
美国海军已经签定了2.87千万美元的合同,把608英尺的USS“仁川”LPH—12两栖直升机舰改装成反水雷支援舰。 改装后的“仁川”舰将用作航空平台、浮动兵站、水雷作战指挥控制中心和爆炸物处理中心。该舰能支援4艘“复仇者”MCM—1或鹗MHC—51扫雷艇、8架MH—53E扫雷直升飞机和4个爆炸物处理小组。  相似文献   

4.
美海军是一支推行全球战略的海军。在世界的各大洋上都能看见美国海军航母特混编队和两栖作战特混编队的踪影。美海军自称:"美海军将利用航母和远征打击群在地球上可达到的地方进行海上存在作战行动,这些兵力必须通过战略咽喉点抵达那里"。美海军遭遇布雷的战略咽喉点可能有如下水域:巴士海峡、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苏伊士湾、曼德海峡、亚丁湾、霍尔木兹海峡等。冷战结束后,美海军又提出了由海到陆的战略方针,美海军不仅要通过上述战略咽喉点,还要远征到"可达到的地方"及其近岸水域执行作战任务。为了对付可能面对的各种类型水雷的挑战,美海军花费了大量资金研制各种反水雷舰艇和平台以及反水雷装备,并特别发展了多种先进的水上/水下无人反水雷平台和装备,以改进反水雷的能力和确保全球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地区冲突激增以及海军战区从公海向沿海地带转移加剧了对美军不对称威胁的危险。其中更有效的威胁之一种就是水雷。历史上对付水雷的办法是使用专门的系统,这是很有效的,但对产生的危机反应很慢。加快现代和未来作战的速度要求一种能对变化的作战情况作出迅速反应的反水雷系统(MCM)。本文评价了把FFG7级护卫舰改装为反水雷平台的可行性。这种平台可与战斗群一起部署提供及时有效的反水雷能力。在新型平台研制出来之前,这种改装一种过渡的解决办法,所以叫作近期反水雷舰(NMCM)。本研究确定,这种改装是可行的,估计每舰成本为六千七百三十万美元。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在遇到突发性地区冲突时如何实现快速登陆,因此,其反水雷作战思想也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然而,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布设的雷区轻而易举地阻止了美军在科威特海岸的登陆,这显示了美国在浅水反水雷力量方面的不足。因此,美海军在海湾战争后,将浅水反水雷研究提到一个高度优先的位置,位于巴拿马城的海军水面武器中心(NSWC)被定为浅水反水雷研究的中心实验室,还成立了专门的浅水反水雷作战协调办公室,并在巴拿马城附近建造了一个进行  相似文献   

7.
1964年开始的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在越南人民的坚决抵抗和中国政府的支援下,美国不断遭到失败。美国政府为了切断来自越南北方的强有力支援,保住阮文绍傀儡政权,在大举增调海、空兵力,恢复轰炸越南北方的同时,于1972年5月9日开始对越南北方沿海航道、港口、河道实施大规模的水雷封锁。仅5月9日清晨,美海军就出动舰载机100余架,各型舰只6艘,在对海防、广安、鸿基、涂山等沿海地区进行轰炸和炮击之后,即以  相似文献   

8.
看不见的水雷威胁水雷是一种隐藏在水中的兵器,它是一支威力强大的水下伏兵,给舰船航行造成严重的威胁。一些西方武器专家甚至认为,水雷战正悄然改变未来海战格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雷早已今非昔比,是继反舰弹道导弹和反舰巡航导弹之后,海军第三大弹药类武器。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水雷不再是守株待兔式的点防御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今天,海军主要遂行登陆、军队输送及对陆火力支援任务,其作战海域已由大洋前推至各国海岸。随着先进反舰武器技术的快速发展,经常在靠近敌国海岸作战的水面战舰,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可能受到来自敌方飞机、潜艇、岸舰导弹、水雷、导弹快艇等多种装备的全方位攻击。其中受超音速反舰导弹、俯冲式反雷达导弹、低成本无人机等新的威胁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0.
赵文 《当代海军》2001,(9):36-38
“反水雷防御”这一概念范围相当广泛.它既包括降低水雷潜在威胁的措施,也包括使用反水雷武器以消除水雷障碍。反水雷武器用于直接实施探测和消灭水雷的行动,主要装备在反水雷舰艇和扫雷直升机上,包括扫雷武器、猎雷武器等。扫雷武器包括各种扫雷具和防水雷自卫具,而猎雷武器包括探雷器、灭雷器或灭雷炸弹等。反水雷武器出现于19世纪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泛使用各种舰用接触扫雷具和防水雷自卫具,  相似文献   

11.
美国反水雷的新思路——发展秘密侦察水雷的武器冷战结束后,根据新的海上战略构想,美海军的作战范围已从远洋向近海转移。要在全球范围内某一特定区域取得战场控制权,特别是必须能够在近海直至沿岸海区有效地展开兵力,为两栖登陆作战创造条件。但由于在近海作战中来自水雷的威胁日益增大。因此,反水雷作战要比其它任何一种单一的近海作战任务更重要。而目前反水雷能力不足,尤其是在近岸反  相似文献   

12.
反水雷装备的冤家对头——水雷反水雷与水雷是一对相互共存的矛盾体,谈到反水雷,就不能不先谈谈水雷。粗略地说,水雷就是水中“地雷”。由于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及打击对象的多样性,水雷的品种、样式尤其是所依赖的技术又比地雷复杂得多。按水中状态可分为锚系于水下的锚雷、漂浮于水中的漂雷、沉没在海底的沉底雷;按水雷布放方式分为舰布、潜  相似文献   

13.
1997年5月,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将得到一个先进的水雷战情报系统,在悉尼的澳大利亚水雷战基地HMAS Waterhen的水雷战支援系统中心(MWSSC)就能进行联合训练、战术研究和航路测量,着重完成水雷战计划。英国皇家海军水雷战战术支援系统(MTSS)软件已提交给英国皇家海军。  相似文献   

14.
DDG-1000是美国海军新一代多任务驱逐舰,首舰计划2012年下水。据美军事专家称,新一代驱逐舰将能够弥补美海军作战能力方面的不足,为美海军陆战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将成为海军作战的主要力量。超强的机动能  相似文献   

15.
王斌  胡鹏  梁宇 《国防科技》2005,(7):11-13
LCS近岸战斗舰是一种低成本的小型高速船舰,具备隐身设计、网络作战能力、高速灵活的运动性能,较小的吨位适合在近岸浅水海域作战。目前整个计划还处于设计概念定义阶段,根据美国海军在2002年7月发布的LCS需求书载明,此舰的主要任务是沿海地区反水面作战、反潜作战和反水雷作战;次要任务是情报搜集、监视、侦察及美国本土防卫、海上截击,支援部队作战,支援人员与作战物资运输等。为符合低成本目标,单位先进集体不超过2.2亿美元。LCS的舰体尺寸和排水量并未定案,不过,为适应浅水操作环境,规定吃水深度不能超过6米,而且,舰体必须在速度、…  相似文献   

16.
7月21日,台湾海军通过“热舰”交接方式从美国购买的大型船坞登陆舰“旭海”号正式加入台海军序列。所谓“热舰”交接是指购买美海军的现役舰艇,并由美海军直接培训的一种购舰方式。在搞“台独”与反“台独”斗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热舰”接受“旭海”号显然别有用意。预计“旭海”号服役岳将对台海军的两栖登陆作战能力和反封锁作战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反恐”已经日益成为美国对他国实施军事打击甚至发动战争的理由,在对外实施军事行动过程中,“远征作战(ExpeditionaryWarfare)”越来越受到美军重视,为加强协调海军与海军陆战队远征作战行动,美海军专门组建了“远征作战部”。下面对与美海军远征作战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包括美海军陆战队的两栖运输需求、海上基地、反水雷作战等内容。一、美海军成立远征作战部,协调海军/海军陆战队远征作战行动2005年,为适应远征作战和全球反恐战争的需要,美海军成立了远征作战部,并任命一名具有远征作战和联合作战经历的海军陆战队少将军官担任远…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战争开战以来,部署在波斯湾的美英舰队在伊拉克南部海域截获了3艘载有100多枚水雷的伊拉克拖轮,澳大利亚海军在阿拉伯湾以北海域截获4艘布放水雷的伊拉克军用船只,这些船只总共在上述水域布放了86枚各种型号的水雷。 尽管伊拉克海军几乎已不复存在,仅有150艘小船,但它们在海湾北部的幼发拉底河口附近大量布雷,对联军的海上行动构成威胁。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伊海军布下的水雷就重创了美海军两牺攻击舰“特里波利”号,并曾险些击沉巡洋舰“普林斯顿”号。  相似文献   

19.
水雷是对海军作战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在未来的海上冲突中,海军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各种水雷的威胁。海上局部战争和海上反恐关国AN/WLD一l猎雷系统。型遥控作战般在沿岸或近岸海区进行,为清理航道与作战区城、支持战斗舰艇作战,以往的作法是调用专业反水雷部队。但这需要大量的反水雷舰  相似文献   

20.
1998年3月,日本海上自卫队“浦贺”级扫雷支援舰的第二艘“丰后”号建成服役。随后被派往吴港,替换原有的“早漱”号,担任第一扫雷队群的旗舰。此前,首舰“浦贺”号已被派往横须贺港,替换原来的“宗谷”号,担任第二扫雷队群的旗舰。至此,计划建造的2艘新型扫雷舰已全部建成服役。研制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曾在日本沿海发动了强大的布雷攻势,使日本的海上交通线彼切断,对外联络陷丁瘫痪。鉴于这一惨痛教训,战后几十年来日本海上自卫队一直对水雷战装备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将反水雷战与为保交而实施的反潜战、防空战、水面战相提并论,视为海上作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其先后建成的水雷战舰艇达90余艘之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