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1937年7月7日 ,日本侵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中国人民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当时 ,红1军团驻扎在陕西三原一带 ,为了开赴抗日前线 ,我们已经在各方面作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卢沟桥事变之后 ,华北的军事形势急转直下 ,我们军团部的干部都意识到出征杀敌的日子为期不远了。三原改编与渡河东征我当时任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这时的红1军团其前身为长征到达陕北的陕甘支队第1、第2纵队 (即中央红军第1、第3军团 ) ,林彪、聂荣臻分别担任军团司令员和政委 ,林彪调任红军大学校长之后 ,军团司令员一职由左权代理。到改编为…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技工业》2005,(5):30-32
左权,1905年3月15日出生于湖南醴陵。19 岁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毕业后先后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军事, 1930年回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非常重视军工生产,为黄崖洞兵工厂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1941年12月,他亲自指挥了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创造了我军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1942年5月25日,在日军大扫荡中左权壮烈牺牲,年仅37岁。在8年抗战中,左权将军是我军牺牲的最高级的将领。  相似文献   

3.
卓越的军事理论家左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往日的革命战争中,左权将军长期担任我军的高级领导职务,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他不但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而且对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应用和发展,也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 阵亡的职务最高的将领。今年3月 13日是他的百年诞辰。抗日战争爆发后的 1937年8月2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颁布了 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 令。其中宣布: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 八路军总指挥部,以朱德为总指挥,彭德 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 副参谋长。之后,作为八路军副参谋长、八 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的左权,协助朱 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 线,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941年在山西 掩护部队转移时壮烈牺牲,时年37岁。  相似文献   

5.
何立波 《军事史林》2004,(11):34-40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将谱上,长期担任参谋长职务的李达上将是其中杰出的一个.从1932年担任湘赣军区独立一师参谋长起,李达陆续担任了红6军团第8军参谋长、红6军团参谋长、红2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红军援西军参谋长、八路军129师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参谋长、中原野战军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西南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等.李达长期担任高级领导机关的参谋长职务,他所提出的"非战斗机关军事化"主张,今天对我军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刘伯承、陈毅两位元帅在称赞李达的工作时,不止一次地称赞他是"称职的好参谋长".  相似文献   

6.
不鸣 《军事历史》2005,(3):32-37
"副委员长"汉斯·冯·塞克特将军 汉斯·冯·塞克特生于1866年,贵族出身,19岁时即被升 为步兵团军官。在1889年毕业于陆军军官学校后调入参谋本部 服务,此后官运亨通。一战开始时,塞克特任第3军团参谋长, 他与魏采尔在法国北部作战成功,被调至新成立的11军团任参 谋长。1915年5月,该军团大破俄军于哥黎士(Gorlice)。1918 年1月塞克特到君士坦丁堡担任土耳其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当时 土耳其有一个类似的德国顾问团,由理曼封德在战前建立。后塞 克特派理曼封德赴巴勒斯坦前线,指挥F集团军作战,将驻土军 事顾问团置于其直接管辖下。虽然最后土耳其因国力有限,无法 长期作战,与协约国和谈,但却给了他对非基督国家服务时的经 验和信心。回国后,塞克特出任巴黎和会德国代表团军事代表, 合约签订后,塞克特被任命为和平军组织委员会主席。从此以后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部队。它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1937年8月25日,红15军团在陕北三原县桥底镇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1940年2月,改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左权(后为杨得志),政委黄克诚。6月底与新四军第6支队会师,整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委黄克诚,7月,又与地方支队合编为八  相似文献   

8.
1942年5月24日,左权将军牺牲在抗日前线后不久,时任八路军129师师长的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联名撰写了<纪念我们的战友左权同志>一文,高度评价了左权将军光辉的革命历程,指出:"左权同志的牺牲,不仅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就在同志的感情上,即个人的友谊上,也使我们失掉了一个最亲密的战友,我们的悲伤,是不可以言语形容的."的确,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左权与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本文将向读者介绍左权将军与刘伯承元帅的同学、同事、战友之情.  相似文献   

9.
季振同离开红5军团的准确时间1931年12月24日,国民党第26路军在宁都起义,宣布参加红军。毛泽东、朱德任命李振同(原第26路军第123师第74旅旅长)为红军第5军团总指挥。军团部是以第74旅旅部为基础组建的,我担任军团部传令班班长。次年2月,季振同离开部队去闽西长汀养病,总指挥一职由董振堂代理。董振堂因我在起义前后的表现,提升我为通信大队大队长。现在几乎所有的史书都说季离开部队是4月的事,说他参加并指挥了赣州战斗,实际上红5军团参加赣州战斗是董振堂指挥的,当时季已经离开了部队。 那是1932…  相似文献   

10.
军事纵横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主力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和总部后方机关8万6千余人,分别从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向距信丰约七八十公里的于都集结,尔后南渡贡水,分左中右3路突破敌粤军3个师1个独立旅在信丰一带把守的封锁线。左路前为1军团,后为9军团;右路前为3军团,后为8军团;中路是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5军团担任后  相似文献   

11.
“游击专家”罗炳辉的指挥艺术杨升华罗炳辉将军,1897年12月22日出生于云南省彝良县阿嘟嘎偏坡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他的军事指挥生涯中,游击战的战略战术贯穿始终。1934年9月上旬,周恩来曾对被派到红九军团任第8团政委的辛世修说:“罗炳辉虽然文化不...  相似文献   

12.
左权(1905.3-1942.5),湖南省醴陵县人。1924年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和黄埔军校一期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就读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30年回国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 红军新编第12军军长。1931年宁都起义后,先后任红15军政治委员、军长兼政治委员。1933 年起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第局局长和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扩大开辟  相似文献   

13.
忆长征后期在邓小平领导下工作梁必业长征后期,邓小平同志在红一军团政治部工作。从1935年7月到1937年7月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任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这两年间,我在军团政治部先后任政治部指导员、宣传队长、总支书记、总务处长,在小平...  相似文献   

14.
河静 《军事历史》2004,(6):61-62
成都军区第三任司令员梁兴初在红军长征中任红1军团直属侦察连连长,作为军团部队前卫,一路担任侦察探路任务。尤其在甘肃南部,梁兴初率侦察连化装进入哈达铺镇,找到登载陕北红军活动消息的报纸,为党中央、毛主席正确决定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做出了贡献。 1935年9月的一天,侦察连正在吃午饭,  相似文献   

15.
在通化市,有一位为预备役部队建设尽力奔波的预任政委,他虽然没有军旅生涯,可省军区的将军们称他是“合格的预任政委”。他在担任预备役通信团政委的5年时间里先后被省军区和通化市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预备役工作先进典型。他,就是通化预备役通信团预任政委、市委副秘书长张向东。  相似文献   

16.
左权(1905—1942),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国内外闻名的军事家。在中国革命战争中,他关于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军队建设、司令部工作等方面的论述和实践,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宝库。本文拟就他的军事理论作一概述。一、关于军事科学的理论 (一)军事是一种科学,要创造中国光辉的马列主义军事科学。1942年,左权撰写了《论军事思想的原理》一文。这是能够概括与反映左权军事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篇十分重要的军事论文。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观点,联  相似文献   

17.
红九军团是红一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10月28日,由红一军团第3师、红五军团第14师组成。1934年5月,广昌保卫战失败后,第14师撤销,军团直辖第3师。同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时,中革军委决定将活动在赣东南地区的第22师划归红九军团建制。1935年2月,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部队进行了整编,红九军团将原有的两个师缩编为3个团,机关、后勤也作了大幅度精简,组织精干,连队充实,机动能力加强。红九军团虽然是一支新组建的部队,但却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人数不多,但短小精悍,战斗力比较强,善于机动作战…  相似文献   

18.
华兵 《华北民兵》2011,(2):61-61
革命老区左权地处太行深处,在人们印象中即穷山僻壤,但是在梁生仁眼中这里比比皆是美轮美奂。不信,请看他的摄影作品左权湖系列。左权湖,其实就是左权人民为了治  相似文献   

19.
1942年5月26日,出国远征,入缅作战的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在对日军的激烈战斗中,血战沙场,不幸牺牲。噩耗传来,举国大恸。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远在延安亲撰挽词:“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黑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则手书“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挽词,诚致哀悼。由于工作上的关系,我当年在中缅战场上同戴安澜将军接触频繁,对他在缅甸战场的作战经过和建树,知之较稔,且衷心地钦敬。现将戴安澜将军远征缅甸,血染沙场,扬威异域的殊勋追忆如次,以存史实,告慰英…  相似文献   

20.
地处太行山脚下的革命老区左权县,是用左权将军英名命名的小县。由于当地没有驻军,民兵应急分队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在今年民兵整组工作中,他们在县直机关组建了民兵应急分队,收到了经济效益与军事效益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的效果。地方党委和山西省军区、晋中军分区推广了他们的做法并给予了充分肯定。近日,记者来到左权县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