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华盛顿时间2017年12月11日,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了国家太空委员会的1号指令,其核心内容为"将力促让人类重返月球,并为今后的载人登陆火星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此时,或许肯尼迪的那段演讲会再次浮现于我们的脑海:"我们决定登月,不是因为这简单,而恰恰是因为它困难。"在人类上一次登月过去整整45年之际,2017年12月11日,美国正式宣布了重返月球的计划。"这是1972年以来,人类宇航员重返月球的重要一步。这一次,我们不仅要插上旗帜、留下脚印,最终还  相似文献   

2.
军备动态     
美国正式公布重返月球载人航天计划 前不久,美国家航空与航天局 (NASA)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在首都华 盛顿正式公布了美国重返月球载人航 天计划。根据计划,美国将耗资1040 亿美元,在2018年重返月球,将4名 航天员送上月球,并在月球上停留4- 7天。此后每年将登月两次,最终在月 球上建立一个由航天员生活设施、发 电站和通信站等设施组成的月球基地。  相似文献   

3.
国防要闻     
《国防科技》2005,(11):4-5
美正式宣布2018年重新登月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9月20日正式宣布2018年重返月球。格里芬对新登月计划作了一个详细的披露,据悉,此次登月计划总投资1040亿美元,届时将有4名宇航员在月球上作长达1周的考察,重返月球目的是为日后的登陆火星做准备。目前,美国众议院关键人物已经对这一计划表示赞赏和支持。美研制亚轨道飞船可快速投送登陆部队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局和空军科学研究实验室正在进行一项被称为“热鹰”的亚轨道飞船研制计划,旨在利用一种特殊的亚轨道飞船实施登陆作战行动。按照该计划,一艘这样的特殊亚轨道飞船将能够沿…  相似文献   

4.
以下是过去半个世纪航天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 1957年——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1958年——美国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 1960年——一枚R-16火箭在位于哈萨克新坦共和国境内拜料努乐航天中心爆炸,造成91人死亡: 1961年4月12日——俄罗斯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 1961年5月5日——美国首次成功进行亚轨道飞行,宇航员是艾伦·谢泼德; 1961年5月25日——约翰·F·肯尼迪总统宣布在十年内将人类送土月球的目标; 1962年——美国首资成功进行轨道飞行,宇航员是约翰·格伦;  相似文献   

5.
大千世界     
美国拟研制推力最强运载火箭美国航天局近日公布了研发大推力火箭计划。待研制成功后,它将是美国推力最强的运载火箭,可以运送宇航员前往火星。新火箭将借鉴航天飞机使用的液氢液氧引擎、燃料箱以及升级后的航天飞机固体燃料推进器。它将比美国登月项目所用的土星5号火箭更强大,初始推力可达77吨,美航天局希望最终将这一推力提升到143吨。  相似文献   

6.
正日益强大的航天事业创新能力,月球背面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直面风险也要一往无前的勇气,让中国再一次收获世界的点赞。祝贺中国"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也是一项令人钦佩的成就。——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在twitter上发布嫦娥四号将考察月球背面的地质状况,国际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中方这一考察,探究能否在月球背面的土壤中找到水冰或液态水。  相似文献   

7.
根据路透社华盛顿2004年1月18日电报导,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总部,公开宣布开发月球和火星的计划,这一雄心勃勃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有的人激动,人类前往其他星球的旅游之行,已不再是梦想;有的人则担忧,美国向太空军事化迈出了巨大步伐,世界形势将会更不安宁;还有的人认为在月球上开发新能源,世界面临能源日益枯竭的危机从此有望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与MSE技术应用公司同意在开发先进火箭技术方面开展合作,目标是把去火星的飞行时间缩短一半。飞行时间的缩短有助于减少宇航员在飞往火星的行程中遇到的诸如曝露于太空辐射,骨格与肌肉质量损失和循环系统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1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名为"振兴美国载人太空探索计划"的1号航天政策指令,指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同商业和国际合作伙伴一起,领导一项创新、可持续的探索计划,来实现人类在太阳系中的扩张,并将新的知识和机会带回地球。"作为回应,NASA于2018年9月24日发布了《国家太空探索行动报告》,提出了五大战略目标:(1)将美国在近地轨道上的载人航天飞行,转变为支持NASA和新兴商业经济需求的商业运营;(2)领导支持月球表面活动、  相似文献   

10.
据英国《泰晤士报》日前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2015年左右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背面, 2020年以前在月球建立太空站。规模比“阿波罗”大得多人类登月是在上世纪美苏争霸中拉开序幕的。1959年9月12日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飞抵月球后,美国的惊讶不啻于发生“第二次珍珠港事件”!美国总统肯尼迪在随后的国会演讲中,誓言要“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于是,美国不惜耗费巨资,终于抢在苏联之前实现了“阿波罗”登月计划。“阿波罗”8号载人绕月飞行成功以后,美国曾透露说,一旦登月成功,就准备在月球上设立导弹发射基地。  相似文献   

11.
动态     
2005年10月12日,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与波音公司组成的联合小组联合披露了美国下一代航天器——乘员探索飞船(CEV)的设想图。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使用这种飞船,在2012年将航天员送上国际空间站,在2018年前携载航天员重返月球。  相似文献   

12.
美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1970年曾说:“我完全确信,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会拥有这样的基地”。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军民融合环境与SpaceX的成功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是于2002年6月建立的一家私营太空运输公司。它成功开发了火箭循环使用技术,发射猎鹰9号火箭完成卫星发射任务,与重新打造一枚火箭相比成本减少一半多。2008年4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SpaceX  相似文献   

14.
防务     
正俄研制全球最大运载火箭考察月球俄罗斯国家航天事务集团8月22日确认,该机构决定以苏联航天飞机所用的火箭技术改进现有火箭发动机,在今后5至7年间研制出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60吨的超重型运载火箭,这将是全球最大的运载火箭。按照设想,俄未来的首批超重型火箭的运载能力将达120吨,进一步增强推力后能把160吨的载荷发射上近地轨道,为月球考察做准备。  相似文献   

15.
防务动态     
<正>欧洲宇航局出台飞向月球计划美国【网络世界】4月报道,欧洲宇航局正在推行一项计划,旨在2017年前实现自动宇宙飞船登陆月球,并在将来某个时间实现载人飞行器着陆月球。欧洲宇航局表示,正在寻求能在月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2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公布的2011财年预算案中,明确提出要放弃小布什政府制定的名为"星座计划"的重返月球计划。4月15日,奥巴马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宣布:到本世纪30年  相似文献   

17.
防务     
正俄计划2030年后在月球南极建立长期基地俄罗斯《消息报》6月21日报道称,俄罗斯航天集团公司中央机械制造研究所表示,正在研究建立长期月球基地的计划。月球计划概念草案中提出了建造月球基地以及之后在月球南极地区建造试验场的想法,最终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以前在月球上建立可供人居住的基地和可以利用卫星开采矿物的月球试验场。目前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和中央机械制造研究所正在进行设计工作,建立长期月球基地的一些参数已经确定。  相似文献   

18.
《军事文摘》2023,(16):20-23
<正>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方案公布、我国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考台试车成功、3款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布、天问二号火星探测器明年实施发射……连日来,中国航天频频释放出重磅好消息,一起来看看吧!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方案公布4月25日,在第一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吴伟仁院士深度解读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方案,并向世界各国发出合作倡议。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用”的原则,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按照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相似文献   

19.
近来,不断有美国媒体透露,中国"嫦娥"探月取得巨大成功,刺激五角大楼专家重提建立月球军事基地的战略构想,并首次进行了详细规划,拟组建一支"月球特种部队",在月球军事基地值班并完成各项军事任务。密谋建立月球基地美军专家设想,在月球军事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用大型容器从地球向月球运送大量的物资和火箭燃料,到达月球卸下物资后,容器刚好可以用来作为建造基地的构件。这种基本构件是直径3米、长6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2006,(6):F0002-F0002
2006年5月12日,“发现”号航天飞机被运离美国宇航局(NASA)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进入附近的飞行器装配大楼(VAB)与两台固体火箭推进器进行装配。5月19日,“发现”号由装配大楼顺利转移到发射台。据悉,“发现”号发射后将飞往国际空间站,执行美国宇航局的STS-121任务。这次重返太空的飞行将对新设备和程序进行测试,以检验航天飞机的安全性。同时,将运送更多的设备和物资到国际空间站,以便于空间站的扩充。“发现”号航天飞机将重返太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