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讲述"这么多招商引资企业在团场落户,为我们提供了打工增收的好机会,我和妻子每年利用冬闲打工,能挣到将近3万元呢。"2月9日,六师新湖农场新旺社区职工梁齐兵满意地对笔者说。梁齐兵和妻子承包了70亩土地,近几年,一到冬闲他们就去团场招商引资企业昌泽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地膜车间当操作工,夫妻俩每月能挣6000多元,这额外的收入,让一家人日子较从前宽裕了不少。近年来,新湖农场始终坚持把促进职工多元增收作为保障和改善  相似文献   

2.
宁夏水利厅厅长、高级工程师肖云刚:希望我们的科研 把节水摆在重要的位置上 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同石油、粮食一样,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过去扬水灌区每年都要补贴 2千万元,现在就不止 2千万元了,所以节水就是节钱。希望我们的科研把节水摆在重要的位置上。我赞成在红寺堡开发区建一个基点。红寺堡都是山区来的农民,水地不会种,在其它地方是常规的技术,在这里仍是高新技术,加之结构调整,就更成问题了。比如种中药材,种桑养蚕,要是没有专家的示范指导,什么也干不成。从节水角度考虑那个地方也需要引进高附加值的药材…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植树表彰动员大会上,市政府授予行唐县塔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民兵连长胡金星“造林大户”荣誉称号。他自1999年治理荒山以来,经过艰苦创业,投资30余万元,使承包的4200亩荒山立体化综合开发初具规模,3000棵枣树开始挂果,资产已近百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民兵积极投身生态工程建设,2万余亩荒山得到开发,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被四川团省委、省青年联合会授予“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的会理县鹿厂区鹿厂镇铜矿村民兵董以军,以70余万元家产作抵押,贷款120万元,承包荒山2000亩。一年过去了,他家的资产增加到300多万元,净值超过100万元,为民兵脱贫致富奔小康树立了典范,在全县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被推荐为县政协常委。  相似文献   

5.
晋南地区,葡萄栽培起步于八十年代中后期,现有栽培面积五万余亩,主栽品种为巨峰系,是山西省葡萄重点新产区之一。但由于品种单一,供应期短,亩收入徘徊在2000—3000元。为了走出巨峰高产低效低谷,实现优质高效之目的。本所从1993—1999年,从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改变栽培方式方法入手,从事大量的生产实践与试验研究,积极摸索推广葡萄周年优质高效栽培新模式,现将四种新模式经济效益、关键技术与特点总结如下:1五月上市暖棚栽培模式1.1 模式:采用第二代日光温室栽培有效面积亩栽植 550株(株行距0.8×1.5m),亩投资1.5万元,第二年进入挂果期,亩产2500斤,五月上中旬上市,五月底六月初售完,批发价8元/市斤,收入20000元,第三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4000—5000斤,收入32000-40000元,生产周期5—6年。  相似文献   

6.
起早贪黑磨豆腐1994年,孙大芬和丈夫带着不满周岁的孩子,来到了农一师九团七连。因为来得太晚没包上地,夫妻俩只好在团部打零工糊口。过了一段时间,夫妻俩稍有积蓄,花3500元买了一台磨豆机。两人没有经验,刚开始做出的豆腐别人吃了直唤碜牙,口感太差。卖了一个月的豆腐,连本钱都没挣回来。孙大芬有点灰心,想到广东去打工,但丈夫不愿意,让她找了一个地方好好地去学一学。她在阿拉尔学了3个月,回到家以后,先做了一板豆腐让左邻右舍品尝,大家都说挺不错,于是孙大芬两口信心百倍,起早贪黑地干起来了。常言道世上有三苦:打铁拉纤磨豆腐。每天晚上2点钟以前,要把豆子称好、挑净、泡涨,凌晨五六点钟要开机下料、出浆、点卤。鸡刚叫几声,那热乎乎、香喷喷的豆腐便下笼了。那一年,他们的收入创纪录达到8000元。就这样苦干几年,孙大芬两口子靠卖豆腐有了一份不菲的家底。  相似文献   

7.
"自从新疆农垦科学院的专家帮我们建起了大棚,种上了他们培育的富硒葡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八师石河子总场泉水地社区八连职工谢红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开心过。他说,富硒葡萄属于早熟品种,一年两熟,每年4月中旬就上市,根本不愁销路,"每公斤最少能卖20元!""把论文写在广阔大地上,把大田当做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最受职工群众欢迎!"新疆农垦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新华如是说。其实,自新疆农垦科学院成立之日  相似文献   

8.
地膜栽培马铃薯,种1亩顶3亩。此项目生长期短,产量高,有市场,销路好,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亩收入可达到3000元左右,是致富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9.
青山魂     
6年前,这里还是一块光秃秃的山坡,3000来亩的荒地上,别说树了,就连草都没长几棵。而今天,这里却一片郁郁葱葱,松树、杏树、杨树、刺槐把地盖得严严实实,远远望去,好象镶嵌在塞外高原上的一块翡翠。  相似文献   

10.
浙江金华婺东葡萄良种场的殷柏成、江文彬、俞才兰3位青年民兵,成功地引种栽培出颗粒最大直径3.9cm,横径3.6era,重32克,大似乒乓球一样的特大葡萄——藤稔1055。据浙江农大教授、全国著名葡萄栽培专家陈履荣检测后说:“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葡萄。” 1984年初,他们3人租用了12亩荒地,投资5万余元,创办了这个葡萄良种场。1987年秋,他们通过辽宁中国果树研究所从日本引进了藤稔等20多个品种,在有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经过近3年时间的精心试验栽培,于今年8月初,藤稔1055、高尾  相似文献   

11.
邮车。鲜花。掌声。入学通知书。2001年12月8日,“中国水晶之乡”——江苏省东海县城北一座鲜为人知的、名为磨山的大山沉浸于喜庆之中。 她,王银霞,东海县南辰乡女民兵。从1989年起,年仅17岁的她就随父出征,13年如一日地开发荒山500多亩,先后种植果树6万多株,硬是把一座光秃秃的磨山绿化成“花果山”。凭着这份业绩,去年9月,在江苏省副省长姜永荣、王珉的特批下,年届30岁的王银霞圆了大学梦——被苏州农业技术学院园艺系特招入学。为进一步开拓  相似文献   

12.
1982年初冬的一天,刚返乡的山西省平陆县退伍军人李辛有望着中条山上光秃秃的,仅有的几株小草被寒风吹的嗖嗖作响,他深深地叹了口气,暗暗发誓要染绿荒山,并毅然报名进行了承包。他激动地说:“我是中条山的后代,如果我们不去改造荒山,拔掉穷根,还等到猴年马月?!”第二天,他到乡里签定了治理二千二百亩荒山的合同。  相似文献   

13.
安徽岳西县人武部组织全县4万余民兵连续苦干3个春秋,造林77.8万亩,为本县率先在全省提前两年完成消灭宜林荒山任务立了功。  相似文献   

14.
建设资讯     
《兵团建设》2006,(3):31-31
5亿元补助测土配方施肥今年国家将加大对测土配方施肥的扶持力度,财政补贴资金由去年的两亿元增加到2亿元以上。全年免费为4000万以上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力求配方施肥建议卡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到100%,核心示范区实施面积达到2.8亿亩以上,辐射带动6.8亿亩,项目区肥料利用率提高3至5个百分点,亩节本增效25元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在黑龙江省穆棱市兴源镇民兵马凤林家,记者了解到,去年他一家4口人种了村里分的口粮田4亩8分,其中旱田种了3亩大豆和1亩玉米,水田种了水稻。记者听他算了一笔账,3亩大豆收了725公斤,1亩玉米收了600公斤,水稻收了700公斤。按当时市场价,大豆收入1800元,玉米收入600元,水稻收入900元,共收入3300元,除去种子、化肥及其他费用约600元,上缴村里各种税费约300元,纯收入2400元。马凤林告诉记者,这还是好年景,才有这样  相似文献   

16.
睢宁县张圩乡基于民兵陈萍,以雷锋为榜样,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先后被评为省新长征突击手,学雷锋标兵和全国“三八红旗手”,被选送到南京农业大学深造。陈萍家乡位于睢宁、铜山、邳州三县交界处。全村有1000亩荒山。1985年她初中毕业后,率先和乡政府签订了36年的承包荒山的合同。没有钱就把姐姐准备盖房的钱借来,买了树苗。笨重的镐头刨到山石上,震得她两臂发  相似文献   

17.
"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六师芳草湖农场官地社区二连的许瑞山、张世瑞夫妻俩验证了这句话,从种植业发展到同时经营机车和泵站,家庭的多种经营,让他们成了社区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夫妻俩1996年结婚时,家里日子过得并不富裕,结婚后两人在二连种植土地,勤勤恳恳,虽说日子还算不错,但夫妻俩  相似文献   

18.
在唐山有个深受官兵爱戴的企业家,有个被誉为“战士之家”的现代化汽车修理厂,这就是厂长张立生和他的唐山市高级轿车修理厂。 1989年,张立生用他卖酒积攒的小家底创建了汽车修理厂。他们发扬人民军队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修理厂就从最初的不足1.6万元资产。发展到现在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年创利300多万元的一流汽车修理厂,成为华北地区汽车修理行业的排头兵。值得称赞的是厂长张立生,把有限的经费用在了部队和国防建设事业上,用在了为军属排忧解难、培养战士学技术、学本领上。  相似文献   

19.
“种一亩玉米,可挣350元至400元;而种一亩南瓜的纯收入却为1000元至1200元。”根据农产品经纪人提供的信息,联兴乡兴旺村农民收入增加两倍。近年来。黑龙江省双城市联兴乡农产品经纪人、该村基千民兵于文明凭借自己掌握的市场行情,做起了市场与农民之间的“红娘”,在自己赚钱的同时,使农民能紧扣市场需求,调整种养业品种实现增收。到目前为止,他提供的短短几百字的农产品信息已使这个乡农民签订人量农产品订单。增收上百万元。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第二民兵营九连民兵任胜华在短短的几年里,从开始养殖30头肉牛增长到150头牛,每年出栏20头以上,利润在8万元左右。2005年,他又搞起了立体养殖,在牛圈旁边扩建了一个5亩地的养鱼池,投放了鱼苗150余公斤,河蟹50公斤;鱼池里养鸭、养鹅各500余只,大雁100只;种植水稻300亩,年纯收入达15万余元,成功地走上了立体养殖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