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遏制共产主义",美国不遗余力地推行"冷战"政策.朝鲜半岛是两大阵营在东方对立的主要阵地,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之间不可避免的大较量,也是"冷战"政策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谭正平 《当代海军》2006,(12):56-59
在冷战期间,波兰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与所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同归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切听命于苏联,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根本对立。冷战结束后,进行了颜色革命,向西方看齐,于1999年3月12日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波兰的“向西看”政策无孔不入,波兰海军也不例外,曾经对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国、瑞典、丹麦和挪威构成了较大威胁的波兰向波罗的海沿岸各国抛出橄榄枝,并参加北约组织的各种军事演习,昔日的“棕水海军”,通过大肆购买美式装备,包括“佩里”级导弹护卫舰,把“红白旗”(波兰国旗)挂在该级舰上,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可进行远洋作战的“蓝水海军”。  相似文献   

3.
50年代,美、苏积极扶植本阵营内的亚洲国家,但受技术能力限制,日本、印度两国的航空制造水平仅限于技术转移和授权生产。其他亚洲国家则依旧采用美、苏援助的次等装备,根本无自制能力。  相似文献   

4.
必须重视科技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的保障,新世纪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在国际安全方面提倡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争取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在国内安全方面树立综合安全思想,加强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科技安全,从而实现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5.
段振峰  范林 《国防科技》2012,33(3):88-92
由于互联网、卫星电视、无线通信技术等实现了全球化、即时化信息传播,使得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除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还应包括心理安全,无心理安全则其它安全都无从谈起。文章界定了国家心理安全的基本概念,总结了以价值观为核心、以决策者为重点、以综合国力为依托的国际间心理对抗的主要形式,提出了国家战略能力、心理威慑能力、心理作战能力是构建国家心理安全战略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和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宪法是国家意志的最高体现,是国家安全的最高法律保障.本文从宪法视角对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进行研究,论证了国家安全是宪法规范的重要内容,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在宪法规范下建立和完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启示,提出以宪法为统领全面推进我国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其意义在于,将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更好地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规范,保证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度的有效建立和实施.这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国防和法治军队,实现国家安全法治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杨新华  胡昌泰 《国防》2002,(8):18-20
过去,提起国家安全,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以军队守卫国家的领土,保卫本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即军事安全。然而在信息时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不再是单指军事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诸多方面。信息时代国家安全的空间有了很大拓展,既表现在有形的陆地、海洋、空中和外层空间,也表现在无形的信息空间和计算机网络空间。信息时代破坏或危害  相似文献   

8.
国家形象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家尊严与威望的综合体现。中国近代以来倍受列强欺凌,国家形象往往与"赢弱"、"可欺"、"无能"联系在一起。抗美援朝战争彰显了新中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勇于斗争、不畏强权的国家形象;表明了新中国为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利益勇于承担责任、维护正义的国家形象;展示了新中国上下同心、团结一致的国家形象。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成为世界重新认识新中国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的新安全观根据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判断 ,深刻反映了新世纪全球安全战略的新要求。江泽民的新安全观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 ,内容包括国家安全的基本条件、威胁国家安全的标志、维护持久和平的安全模式和国家安全层面等。其核心内容是经济安全 ,其特征是综合安全与合作安全并重 ,其落脚点是维护 2 1世纪中国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0.
近期以来,不少军事经济学者对军事经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重新考证,并试图建立以国家安全为军事经济研究体系逻辑起点的新的军事经济学。在这里作者试图对国家安全这一概念进行探讨,以求重新界定该概念在军事经济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新的国家安全观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环保等方面,而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则是其中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安全主体的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事关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卢树明 《国防》2014,(7):16-1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海洋安全对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同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柱石,必须在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努力提高运用国际法的能力,采取合法手段达成军事目的,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推动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积极发挥作用。一、我军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现实依据海洋有着重大的战略地位和资源开发价值,随着各国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以争夺海洋资源和保卫海洋安全为核心  相似文献   

12.
习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准确把握了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就是两件大事,一是发展问题,二是安全问题。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以强大的国防为后盾,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又以国家的安全为前提,而国防教育是使国防强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因此,国防教育维系着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国  相似文献   

14.
黄迎旭 《国防》2002,(5):12-13
在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国际竞争中,国家安全的综合性日益突出,由此而衍生出了国家综合安全观。这一新的国家安全观强调以增强综合国力为基础,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外交的、文化的等多种手段,谋求包括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在内的国家综合安全。这就如  相似文献   

15.
台湾经济已达到发达水平,其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出口。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以经济促统一的政策,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美国新经济进入调整期,台湾的经济支柱发生了动摇,因而其经济的好转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台湾内部因素也妨碍了其经济增长,问题焦点集中在2004年选举,如果泛蓝阵营取胜、两岸经济关系会有大发展。否则,我们将面对气焰嚣张的民进党。我们必须有所准备,制定安全与发展相一致的战略,以面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张秦洞 《国防》2014,(9):33-34
国家安全战略是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宏观和长远的筹划。决定一个国家安全战略的因素很多,通常认为内外环境、利益和实力是主要因素。对国家利益的准确把握、对国家综合国力的科学评估以及对内外安全环境的正确判断,将直接规定着国家安全战略的谋划、选择和确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加强,我国在国际中的主体地位将不断上升,国家安全利益的内涵将不断拓展,影响和制约国家安全战略的各种因素将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7.
声音     
中国武装力量的根本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着眼维护和平、遏制危机和打赢战争,保卫边防、海防、空防安全,加强战备工作和实战化演习演练,随时应对和坚决制止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挑衅行为,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18.
<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二者相结合的必然结论就是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用最直接、最明确、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明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至上地位,证明了人民安全在我国国家安全的基石位置。  相似文献   

19.
<正>60年前,正当我人民军队摩拳擦掌,欲将剩勇追穷寇,打下台湾岛、解放全中国的时候,朝鲜战争忽然爆发,冷战之下的世界局势迅即改观。为了在亚洲扶植对抗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傀儡,美国不但挟裹部分亲美国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直接投入朝鲜战场,而且命令第7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解放的进程。为了提升国民党军以武拒统的能力,美国同时向溃逃台岛的国  相似文献   

20.
朱锦林 《国防》2002,(5):22-23
边境封锁,是在非常情况下达成边防稳固、实现边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等战略性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不仅贯穿于边境管控的始终,而且是实现边境有效管控的主要方式。 边境封锁行动,是在可预见的情况下,先期以低强度的战争或非战争军事行动,维护边防稳定,争取我政治、外交主动,确保国家安全;是在国家战略的制约和指导下,组织实施的军事行动,直接服从于国家政治、外交斗争需要,服务于国家安全这一最高目标;是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