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平军是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军事组织,自1850年11月“金田团营”就诞生了。洪秀全、杨秀清、洪仁牙等太平天国农民领袖,凭籍这支武装发动了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从1850年到1864年坚持了14年之久,从而把旧式农民战争推到了高峰。洪秀全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太平天国农民军又是拜上帝会指导下的革命武装,在上述的历史背景下,太平天国农民领袖的军事伦理思想,不能没有自己的特色。本文试图将太平天国农民领袖的军事伦理思想及其特色,作一乌瞰式描述,不当之处,祈读者指正。一、…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十九世纪最威武雄壮的历史事件.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大革命,其主角是洪秀全和杨秀清.洪秀全一手点燃了革命之火,而使这场烈火成燎原之势的是杨秀清.他统率太平军旌旗北指,势如破竹,将革命推向全国,因此太平天国运动被称为洪杨革命,其影响一直波及百年之后.孙中山就曾以洪杨的继承者自励.毛泽东晚年曾将陈胜、吴广、洪秀全和杨秀清这4人作为中国历史上农民革命的代表人物.由于洪秀全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始倡者和当然领袖,并与这场运动相始终,因此人们对洪秀全的重视超过对杨秀清.事实上,杨秀清对这场革命所起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不逊于洪秀全,如果没有他的雄才大略,太平军很可能与清代发生过的许多其他农民起义一样,寿命只有短短几年,影响只及一省或数省,而不是人们所知道的那样历时二十年,席卷十八省,震撼了全中国.杨秀清是中华民族产生的一位伟大军事家,他铸造了中国历史上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太平军.当他在世的时候,这支军队所向披靡,横扫了大半个中国,甚至在他去世之后仍能长期保持强悍的战斗力,令中外敌人胆战心惊、谈虎色变.威武一世的杨秀清可称是太平军之魂,是太平天国的战神.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后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八世纪后期,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历时15年,革命风暴席卷17个省,先后“攻克城镇600余座”,并在南京建立了革命政权。其规模之浩大,战斗之激烈,影响之深远,为革命战争史上所罕见。“太平  相似文献   

4.
湘军是清政府赖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一支主要军事力量,而其水师的作用尤为突出。太平天国天京失陷后,清廷论功行赏,湘军水师之功位居榜首。本文就湘军水师的组建作一粗浅介绍。在太平天国革命前,清朝的绿营水师,无战斗力可言。金田起义爆发后,太平军出广西,进湖南,于1852年12月攻克益阳、岳州等地,获民船万只及大批军械炮位,遂组成水营。水营兵种的增设,使太平军实力大增。从此沿长江东下,水陆并进,不数月,在连续攻克汉口、武昌之后,迅即进据南京,  相似文献   

5.
婚姻制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太平军军婚制度是衡量太平天国时期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据资料记载,太平军曾经制定并颁布过有关军婚的若干规定。英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一书中称:“洪秀全已经制定了婚姻法”,“过去我曾经保留有太平天国婚姻的全部条文,可惜目前无法找到这些材料来为读者引证”。呤唎说英国政府兰皮书中载有天王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即今南京)以后,从1853年5月开始出师北伐和西征。北伐由于孤军深入,于两年后失败。西征一开始曾取得重大战果,一直打到湖南,占领了长江中游广大地区。但由于战略指挥的失误,兵力分散,缺少协同,从1854年7月开始,在曾国藩湘军的凶恶反扑之下,节节败退,岳州、武昌、田家镇等地相继重陷敌手。到12月初,曾国藩气势汹汹地扑到九江,狂妄叫嚣要“肃清江面,直捣金陵”。这时的军事形势对太平军十分不利。如果九江、湖口再失,曾国藩将直扑安庆,打开天京的西大门,太平天国的农民政权就有夭折的危险。太平军只有在鄱阳湖地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挫败敌人的攻势,并进行反攻,夺取西征的胜利,才能确保天京的安全,发展革命形势。但要打胜这一仗颇不容易。在士气上,太平军由于节节败退,战斗情绪受到很大影响;而曾国藩的湘军连续打了几次胜仗,“将士皆骄”,急欲以  相似文献   

7.
张一文同志的新著《太平天国军事史》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近20年来,张一文同志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中负责撰写了“太平天国革命战争”部分,先后发表了20多篇反映太平天国军事活动的学术论文,还撰写了一些太平军将领的传记,为《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写了一部分有关太平军的条目。所有这些,为撰写《太平天国军事史》做了比较充分的史料和理论上的准备。他写的文章、传记和条目,鄙人大多读过,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这次,再阅读他所著的《太平天国军事史》,又有面目一新的感受,不仅补充了许多重要史料,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而且评论更加充分、更具深度。这说明他在撰写《太平天国军事史》时,并不满足于以往的研究成果,而是继续求实、求新、求深。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使《太平天国军事史》成为一部内涵丰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扛鼎之作,填补了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空白。综览全书,初步感到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面对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清军与外国侵略者,太平天国通过仿制与使用西式武器等途径积极谋求提高军事技术水平。在此过程中,它展现出了肯定学习近代军事技术合理性的伦理价值取向、"各做忠臣劳马汗"的军事技术道德要求、"你有那长,我便用你那长"的军事技术人才伦理观、不以武器装备论成败的军事技术作用观。太平天国军事技术伦理思想具有强烈的近代起义农民特色、浓厚的宗教色彩及起义农民军事技术伦理思想由古代向近代转型的特色。太平天国军事技术伦理思想对于提升太平军战力、促进中国近代军事技术伦理理论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对于当前我国的强军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1851—1864年发生的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掀起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农民革命高潮。伴随着声势浩大的军事斗争,太平天国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军事经济思想,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军事经济活动。这些与太平天国的政治纲领、奋斗目标、行军作战密切相关的军事经济思想及其军事经济活动,一方面以其鲜明的革命性及其实际成效有力地支持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前进;另一方面,又因其不可避免的种种局限性,妨碍和制约了战争和革命继续发展前进。本文拟对太平天国军事经济的主要特征作粗略的评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在坚决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同时,也与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剥削压榨人民群众的清王朝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鸦片战争后的10年,全国就发生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00多次。1851年,震撼世界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爆发,起义军在短短的二年时间内就横扫半个中国,给清王朝以致命打击,并在南京建立起革命政权,坚持10余年之久。这以后中国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烈火越烧越旺。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先驱孙中山成立了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政治纲领,连续发动了武装起义,在全国掀起反抗清朝统治的运动。1911年10月10日,守卫武昌的清军起义,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走投无  相似文献   

11.
陈玉成与三河战役李景恩陈玉成(1837~1862),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后期军事统帅之一。1858年(清咸丰八年)11月,太平天国前军主将陈玉成指挥太平军同湘军在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成为太平天国军事史...  相似文献   

12.
太平军在湖南创建土营、水营曾长秋1851年1月11日(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领导拜上帝会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即震憾中外的太平天国起义。后经一年半的艰苦转战,太平军于次年6月退出广西全州进入湖南道州(今道县)。当时,太平军只有单一的陆...  相似文献   

13.
太平军使用的几种水上战具张一文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顶峰。它不仅曾拥有一支强大的陆军,而且还有一支庞大的水师,在与国内外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中,创造过不少辉煌的战例。为了遂行作战任务,太平军曾经搭造浮桥、构筑木排水城和拦江铁链,在中国军事技...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西征军入湘后碰到两支强大的势力:一是以曾国藩为首领的有组织的湘军,一是分散于各地的、起来骚动造反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大众。以往的一些著作在论述这近半年的历史中,大多着眼于太平军与湘军之间的战斗和较量,而对湘省人民在这场斗争的作用述论不够。事实上,湖南人民的活动和斗争不仅影响着太平军和湘军的战事,而且对整个西征战局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太平军入湘后的军事史实只作一些概括和说明,着重述论湘省人民的抗清斗争以及它同整个湖南、乃至于西征战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农民打着宗教旗帜的反封建反侵略的人民革命。拜上帝教作为太平天国主导意识形态,对于动员和组织人民起来革命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它不是从新经济基础上生长出来的科学世界观,其指导下的这场革命难逃旧式农民战争的历史命运。太平天国的失败首先是拜上帝教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失败,同时也是拜上帝教在意识形态策略上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第一军事家石达开赵海军石达开(1831~1863),清末广西贵县客家人。太平天国最杰出的军事将领。曾任太平军左军主将、太平天国翼王。他谙韬略,勇征战,“文武备足”,在作战中屡建奇功,谱写了太平天国军事鼎盛时期最为光辉的篇章。倾家助义左军主将初...  相似文献   

17.
准确地说,太平天国起义后有两次北伐。太平天国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地是哪?学界多认为是小天堂南京,笔者认为应是河南和北京,否则不能解释太平天国自广西出发后游行半个中国再到南京的问题。以往论者多采用罗大纲的供词论证太平天国第二次北伐的战略,笔者认为罗大纲供词不足为据。第二次北伐为什么不取最便捷的京杭运河而由浦口向北向西,经安徽、河南等数省取北京呢?笔者认为是杨秀清军事战略的失误,这导致了太平军北伐最终失利。  相似文献   

18.
太平军攻入南京前,清方的情报工作毫无起色,这与清军的腐败和将领自身的军政素质不高有关。太平军奠都后,这种状况随着湘军的崛起逐渐改观。由于湘军对太平军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对情报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也需要一个阶段,1856年之前其情报工作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显著。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实力大损,叛降事件不断发生,为清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且随着曾国藩军事经验的日益丰富和军政权力的统一,清方的情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太平军的筑城与望楼张一文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前后坚持18年,纵横全国18省。它不仅拥有步兵、水师,而且还创建了一支专司筑城的工兵部队“土营,,在筑城方面有许多创造。所谓筑城,是指构筑城堡、城寨、城池和要塞等。下面,简要介绍太平军的穴地攻城、防御筑城和望...  相似文献   

20.
在太平天国军事史上,天京上游是十分重要的战略基地。湘军组建后,一直与太平军力争上游。1861年,安庆失守,上游尽失,湘军围攻天京,太平天国军民展开最后的搏战,终于粮尽援绝,首都失陷,天国覆亡。而在之前,清江南大营两次包围天京,却被上游太平军所击溃。可见,上游得失对天国战略全局成败关系甚大。对此,史学界有所论述。但是,天京事变(包括石达开出走)究竟对上游战局逆转产生何种具体影响,迄无专文阐明。笔者不惴浅陋,拟对天京事变期间上游各战场战局展开动态考察,再作若干横向比较,试图探索敌对双方军事活动规律和特点,以促进军事史的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