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本系列上一篇文章中,笔者选取武工队小队长魏强开会途中遇险的情节,分析了武工队小组作战的特点及战术运用.本篇继续分析武工队小组作战行动中,实施斩首刺杀任务时的战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工队深入日伪占领区,灵活机动地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斗争,宣传和组织群众,消灭日军,镇压汉奸,破坏日伪的“治安”计划和重要军事设施、物资,争取和瓦解日伪军,有效地配合了正面战场和游击战争的开展,造就了一个个战斗传奇.同时,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为突破日方的经济封锁,国民党军委会和国民政府曾命令各战区组织了规模不等的经济游击队对敌作战,但由于种种原因,国民党经济游击队远比不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工队战绩显赫、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回顾和总结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对于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有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第一,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落实党管武装的原则和制度。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抗日救国的历史重任,积极倡导建立和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领导人民军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坚定全民族抗战胜利的信心,成为团结抗战的核心。历史充分证明,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从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解放出来,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兵、敌后武工队等群众性抗日武装之所以取得了众多骄人的战绩,更是  相似文献   

4.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转战晋西,阎锡山部趁机侵入晋中平川。文水县委根据"保存革命力量,避免不必要牺牲"的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了转移通知,她考虑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请求留在敌后工作。  相似文献   

5.
“反‘扫荡’中,冀中七分区最早产生了武工队的形式。第一个武工队于1942年5月13日在沙河南岸西城村枣树林里产生。队长兼支书张英(继任潘纯),指导员崔希哲……武工队的活动给敌人很大震动,使之提心吊胆,昼夜不安。以后各分区发展了许多武工队,对坚持残酷环境下的抗日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摘自吕正操《冀中回忆录》  相似文献   

6.
《国防》1999,(10)
平郊武工队最早成立于1942年,那是抗日战争中最为艰苦的阶段。1945年抗战胜利,平郊武工队撤销。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驻北平(今北京)地区的国民党军不断向平西昌宛解放区进攻。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对敌斗争需要,中共昌宛县委决定恢复平郊武工队,以王秀川(后为尚木森)为队长,区委书记郝宝田(后为高树存、李子明)兼政委。平郊武工队成立后,一直战斗在北平西郊西山地区,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1948年12月,配合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香山、海淀一带,为北平的解  相似文献   

7.
梁山好汉的故事至今脍炙人口。在冀鲁豫抗日斗争最艰苦最困难的1942年,梁山脚下出现了一支由八路军正规部队组建的武工队。当地老百姓把这支武工队比作当年的梁山好汉,传得神乎其神。都说武工队人人手使双枪,百发百中,会飞檐走壁,来无影、去无踪。  相似文献   

8.
房宝云 《国防》2001,(2):50-50
"既然是第一部长,就要知道‘第一'的份量,干好‘第一'的事情."这是孙宝坡常说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开辟敌后战场,在军事史上第一次将敌后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迫使日军两面作战,持续消耗日军实力;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参议会制度,使人民享有制度保障的民主、自由,解决了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政权问题;采取大规模减税措施,实行增加供给的战时经济政策,形成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基础上的公私混合性质的初始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中,在冀东这块孤悬敌后的战场上,活跃着一支工人抗日游击队伍,即冀东抗日联军特务第一大队,神出鬼没地打击日伪军.大队长就是威震敌胆且曾经受到毛泽东称赞的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节振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广泛活动,为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准备了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凝聚了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重要关头的正确指导,为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为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提供了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对少奇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不仅领导开辟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而且在领导创建华中敌后根据地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中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坚持向敌后发展,把发展敌后游击战争作为华中工作的中心任务1938年秋,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批判并基本克服了三明的新投降主义错误,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在战区和敌后,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毕中”的方针。会议还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受党中央的委派,从1939年到1942年初,担负起领导…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山东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敌后战场,在艰苦的岁月里,山东人民全力以赴支援战争,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铸就了坚持山东敌后抗战的坚强后盾,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山东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进行人民战争的宝贵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打赢信息化人民战争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4.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山东军民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努力,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连接华北与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枢纽.作为全国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八路军第115师发挥了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百团大战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处于低潮、中国抗战面临困难、妥协投降空气甚浓的形势下取得胜利的,因而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粉碎了敌人围困我敌后军民的"囚笼政策",迟滞了敌人向大后方的进攻,提高了我八路军的声望,打击了国民党的投降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志,坚定了敌后军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 ,冀中军民在中共冀中区党组织的领导下 ,敢为天下先 ,不怕艰难困苦 ,不怕流血牺牲 ,在冀中平原大地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并创建了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一二○师挺进冀中 ,增强了冀中的抗日武装力量 ,进一步巩固发展了根据地。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第一二○师主力挺进冀中 ,对于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往我们在研究抗日战争时,对八路军、新四军研究和关注的比较多,而对华南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研究、注意得相对较少.其实,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在华南敌后建立的人民抗日武装队伍,而且很有自己的特点.在艰苦卓绝的抗日烽火中,他们虽然孤悬敌后,但他们积极密切地配合全国各地的抗日战场和盟军,英勇作战,打击敌人,功勋卓著,东江纵队从而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使广东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相似文献   

18.
学界以往对沦陷后的上海抗战研究较少。本文首先探讨了抗日敌后战场的定义和构成,认为沦陷后的上海应属于敌后战场的范畴,并对沦陷8年的上海敌后抗战分期及国共力量对比的演变加以勾勒,然后研究了沦陷后军统在上海市区的抗日游击战,以及忠义救国军在上海郊区的抗日游击战,以期丰富对上海抗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华北民兵》2005,(2):57-57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我党我军在华北敌后创造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曾被毛主席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从1937年10月到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晋察冀边区、中央北方局以胶北岳区党委等领导机关部分驻在阜平。  相似文献   

20.
南排山海战     
翻开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那一场场拚杀中,都写下了民兵参战支前、献身革命的光辉篇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赤卫队、少先队成为工农红军的坚强助手和后备军。他们独立或直接配合红军打仗.根据需要可随时编入正规红军。这种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赤卫队相结合的形式,为保卫和发展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一时期,全国根据地的赤卫队员、少先队员已发展到250多万人,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抗日战争时期,武工队、游击队等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武装.在敌后进行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水上游击战等.使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8年的抗战中,几百万民兵配合八路军、新四军作战,以劣势装备打败了优势装备的日本侵略者,创造了人民战争史上的奇迹。解放战争时期,民兵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全力以赴地担负起支援前线的任务。在著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以民兵为骨干的支前大军就有500多万人.他们推着小车.挑着担子,赶着骡马,把大批的粮食、弹药、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许多民兵随军远征,部队打到哪里,民兵就支援到哪里。淮海战役结束后,陈毅元帅曾形象地评价民兵和人民群众支前发挥的作用:"淮海战役的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