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兵团建设》2007,(11):104-10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就表明,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正确的荣辱观作导向。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它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利 《兵团建设》2007,(6):16-17
科学发展、共建和谐,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科学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追求的社会目标。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构成了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主旋律。今年是兵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从这一期起,本刊开辟“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专栏,集中报道兵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进展、新成效,报道兵团、师、团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新举措、新经验,报道兵团广大职工群众创建和谐社会、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新典型、新故事,展现兵团广大职工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风貌,展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新气象。希望广大读者关心、支持这个栏目,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公平是一个包含着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在内的完整的社会公平体系。我国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问题和现象,因此,必须进一步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要加强各种制度建设,从而实现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熊伟 《国防》2007,(11):82-8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党提出的事关社会经济建设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国防后备力量既是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应充分发挥国防后备力量亦兵亦民的优势,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生诸多变化,其中一些变化必然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优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分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消极作用的社会心理及其成因,大力做好社会心理优化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我国社会建设体制目标的重大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系统建构、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体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宋玉文 《国防》2007,(5):27-28
国防教育是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构在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关键性作用呢?这里作初步探讨。奠定思想基础,增强军工基层党组织对和谐文化建设的引导能力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和基本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历来是政党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社会生活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更加突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干部群众在思想上解惑、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需求更加迫切。基层党组织要在多元中求主导,…  相似文献   

10.
慈善事业是指建立在社会捐赠基础上的社会救济事业,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民间的群众性互助活动,它是众多社会成员之间自愿从事的一种无偿的、对不幸无助人群的援助行为。发展慈善事业,对于有效弥补政府社会保障的不足,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弘扬精神文明,推动社会进步,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兵团建设》2007,(11):103-10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相似文献   

12.
《兵团建设》2007,(11):71-72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期待。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更高要求时,从广大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针对我国社会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3.
《兵团建设》2007,(1):1-1
在兵团的发展历程中,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对兵团的任务和作用作出过明确的要求,先后赋予兵团“三个队”的任务,肯定兵团“四个力量”的作用,要求兵团做“四个模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兵团更好地发挥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这是对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兵团工作要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新时期新阶段兵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对兵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殊要求,我们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党中央提出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最为核心的价值,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美国前原子能委员会主席西博格在《人与原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毫无疑问,没有核能,人类文明的发展将趋向停滞;有了核能,不仅可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而且将使人类进入一个协调的不断进步的新时代。”作为国家基础性的战略产业之一,核电的安全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休戚相关:一方面,核电的安全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与重要促进力量;另一方面,社会不和谐因素对核电的安全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以社会和谐为导向,推动核电的安全发展,加强应急管理,应对可能发生的核电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5.
乔解民 《国防》2007,(11):65-6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积极组织民兵参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是后备力量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近两年组织民兵参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实践看,要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用力气.  相似文献   

16.
吴健 《兵团建设》2007,(2):29-29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如何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组织建设,切实找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是新形势下对机关党组织建设提出的一个新的、历史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景琦 《国防》2007,(9):65-6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军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当前,军队参加构建和谐社会亟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积极主动与量力而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是可以使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我们党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说,就是使全体社会成员都尽可能地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实践,关键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构建取向。  相似文献   

19.
《东北后备军》2006,(12):1-1
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奋斗目标和“六个必须”原则,为我们勾画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全区广大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官兵通过深入学习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认清了身上的责任和肩负的使命,决心强化“走在前列”意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健 《兵团建设》2006,(11):34-34
如果每个人都能立足本职工作,从身边小事做起,知荣明耻、团结互助,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化为内在动力和自觉行动;如果每个单位都能够积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就能够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