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鲜战争作为新中国成立不久打的第一场战争,对中国后来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爆发前,中国的外交政策大多是理论化的东西,而经过这场战争,中国的外交思路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并模式化。因此研究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决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勾勒出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决策过程,并从中总结出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一、从朝鲜战争爆发到中国出兵朝鲜, 中国政策的变化 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10月25日中国宣布出兵朝鲜,中国对朝鲜战争的认识和政策有一个转变过程。 朝鲜战争刚爆发…  相似文献   

2.
认识战争特点是军事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战略指导的基本前提。毛泽东指出:“不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就不能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就不能引导中国革命战争走上胜利的途径。”①他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过程中,十分重视研究战争特点,并从战争特点及其相互联系中进一步把握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原则,从而引导战争走向胜利。而毛泽东之所以能在中国革命战争过程中正确把握战争特点,主要是因为他掌握了认识战争特点的科学方法。他说:“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奴役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开展民主革命伟大斗争的发端。自此以后,中国人民一方面积极参加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战争,一方面开展以反抗和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为主要目标的民主革命战争,诸如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捻军起义战争、天地会起义战争、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战争、辛亥革命战争、白朗起义战争等等。这些连绵不断的起义战争,都沉重地打击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和外国侵略势力,在我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不朽的篇章。然而,和反侵略战争一样,这些起义战争留下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有战争以来,经历了大小数千次战争。就陆战而言,这些战争大体上可分为野战和城邑战两种。城邑战是古代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之一,在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研究中国古代城邑战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不仅是研究古代战争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探讨现代条件的城市作战也有借鉴意义。一、中国古代城邑战溯源一切军事行动的萌芽,都产生于战争这块土壤中。中国古代的城邑战也是伴随着战争的产生而出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与国防工业孙忠祥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的爱国战争,这场战争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也使中国人民懂得了要想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国防工业。在这场战争中,凝聚了一大批海外专攻兵工科技的学子,促进了国防工业的发展,培养和造...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战争动员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同时又为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服务。毛泽东继承了马列主义关于战争动员的思想,集古今中外战争动员之精华,把唯物史观更加自觉地运用于军事领域,通过长期艰苦的实践和理论创造,给战争动员赋予了新的极其丰富的内容,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具有中国特色的战争动员思想。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的80年,经历了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以及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内外战争。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军队建设、武器装备、军事人物及学术思想等,是军事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把中国历史粗略地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段,近代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近代军事不但是古代军事的延续,而且是现代军事的根基。近代中国既有丰富的军事历史素材,从军事学和历史学的结合上进行科学的综合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中国近  相似文献   

8.
兵刑合一,不但可以用来说明中国古代法起源的特殊路径,而且可以印证中国古代战争所蕴含的法律属性,进而用以考察中国古代战争法产生的根源。兵与刑在上古时代的合而为一,使得兵为刑注入了暴力性,刑则为兵注入了罚罪性。后来兵刑分离,刑朝着治理国事的方向发展为国家法度,而作为曾与刑同样具备罚罪性质的兵,在经历血族复仇、部落联盟战争,直至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后的诸侯之战的过程中,由于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的出现、宗法制度的建立,以及战争参与者共享的文化理念形成,逐渐具备了一种自我限制的品质,约束战争的各种理性化规范逐渐被战争各方所遵守。中国古代战争法至此形成。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中国的机器业获得了一个"繁荣"的发展。这是近代中国追求机器业发展几十年的结果,更是战争特殊环境直接推动的结果。然而,这种主要因战争而"繁荣"的假象是暂时的,在整个中国工业中的比重也很弱,它并没有将中国工业化推向深入。同时,就战争带给机器业的影响来看,它是一把双刃剑,无论就战争发动者与应对者,它带给人类的是祸大于福,任何寄希望于战争带动社会经济、大发战争财的做法迟早会作茧自缚。我们应反对战争、创造和平、珍惜和平,只有在和平环境中才能谋求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战争经济动员的理论与实践必须随战争及其形态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高技术战争日益信息化和信息化战争的即将来临,战争经济动员必然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如何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搞好国民经济动员,将成为21世纪初中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与实践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粟裕军事指挥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握战争“转折”的艺术粟裕的军事指挥艺术来源于中国革命战争,是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他在自己的战争回忆录中写道,“我跟随毛泽东、朱德同志学习打仗所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是战争有它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的内在规律去寻找。”《粟裕战争回忆录)第74-75页)粟裕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探索,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他不仅注意寻找和把握中国革命战争的一般规律,同时,还特别注意深刻认识和把握战区作战的基本规律。通过长期指挥战区作战的亲身实践,粟裕率先提出了关于战争“转…  相似文献   

12.
荐书     
《政工学刊》2014,(10):95-95
《清日战争》作者:宗泽亚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6-1 内容简介: 1894年清日的战争,清朝用干支纪年的甲午年命名“甲午战争”;日本命名“明治二十七八年战役”;欧美命名“First Sino-Japanese W ar”。依据国际上对战争命名的惯例,明确作战当事国的主宾关系,本书题为“清日战争”。清日战争已过百年,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留下了伤痛和耻辱。从那个时代开始,外来侵略接踵而至,在中国近代史上,当西方文明和明治维新与古旧的清朝体制发生猛烈碰撞时,战争的失败也催生了中国新的历史纪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战争连绵不断:齐桓称霸、秦并六国、刘邦灭楚、唐破实厥、闯王起兵、清军入关……。从种类上分,有诸侯战争、列国战争、农民战争、民族战争等等;从性质上分,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反侵略战争与侵略战争、政治战争与经济战争等等。  相似文献   

14.
四十多年过去了,尽管朝鲜半岛的战火早已熄灭,但对于这场战争的思索和研究,则在世界范围内持久不衰,而且随着历史档案和各种文献、口述资料的公布,对朝鲜战争的研究热情今天仍在不断高涨,从而形成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军事历史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在中国,朝鲜战争自1950年10月下旬至1953年7月27目的战争过程,被称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简称“抗美援朝战争”。这是由中国出兵的目的、战争性质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所担负的使命而确定的。1950年10月,为了抗击美国侵略,援助朝鲜人民,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和平事业,中国…  相似文献   

15.
1915年列宁在研究哲学和战争问题时,曾阅读了德国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战争论》,并做了许多摘录和批注。从列宁的摘录和批注中可以看出,列宁特别重视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和用辨证方法考察战争的一些著名论述。列宁在《第二国际的破产》《社会主义与战争》《战争与革命》等著作中,高度评价并多次引用克劳塞维茨的名言,驳斥机会主义者在战争问题上的谰言。该书中译本在中国广泛流传,对于早期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争观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研究这部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与传播史对深入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尊敬的坎菲斯主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代表中国军事历史委员会祝贺大会的召开。希望大家能够在北京度过印象深刻的五天,中国军事历史委员会将竭诚为会议和各位代表服务。非常荣幸能够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军事历史学家们分享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与20世纪战争样式演变"的认识。在人类战争历史上,已经过去的20世纪是战争变化最为急剧、战争规模最为庞大、战争过程最为惨烈,战争影响最为深刻的时期。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军事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毛泽东同志及其战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民族战争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革命战争和民族战争的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对这一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战争的客观规律的正确反  相似文献   

18.
北约发动利比亚战争仅与石油有关。不过,鉴于美国有着可靠的国外能源供应,所以这场战争的发动应该并非仅为控制利比亚高品质原油。而是为了使中国无法长期进口非洲及中东石油。换句话说,北约及华盛顿发动这场战争,就是为了制衡中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曾经是一个战乱频仍的国度。中华民族又是一个以诗歌发达而饮誉于世的民族。以诗词歌赋的形式表述战争离乱和军旅艰辛以及战争本身的残酷惨烈,从中抒发和倾诉对战争的感受和认识,是中国历代文人、将士的常用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军事哲学思想从总体上看具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战争政治化倾向突出;战争道义化色彩浓厚;战争指导智谋性鲜明;战争认识辩证性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