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为革命开展外交、通过外交而发展革命,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军事外交思想。孙中山的军事思想与实践包括:研判国际战略格局以确立军事外交策略;注重通过外交手段获得军事援助;反对侵略战争,主张伐战与伐交的结合;注重军事外交中的舆论运用。但孙中山军事外交思想与实践,还存在着倚重外援而丧失主权,仰仗领袖威望而忽略政党力量的明显局限。孙中山的军事外交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的军事外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作为革命的军事家、战略家,在革命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推翻帝制,“和平方法,无可复施”,只有武装斗争,才是革命之际的“枢机所在”。他审时度势,制定了“定两广,出师湘鄂”,进而夺取革命胜利的宏韬大略。他总结了上百次武装起义的经验教训,深感会党新军并不可靠,金钱也决定不了起义的成败。“要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就要“成立革命军”。“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孙中山的军事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在孙中山创立的军事思想体系中,他的军事教育思想焰烟生辉,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认真地剖析这一思想,无论对于近代军事教育思想的研究,抑或对于现代军事教育思想的实践,都无疑是有帮助的。一、“立学校以育人材”创办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材,是孙中山军事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派从事“战争事业”的始作源者。1894年冬,当他摒弃上书、请愿方式,从改良之路转入革命轨道时,就把“物色”、培育军事人材的问题作为革命团体的宗旨加以倡导。在《兴中会章程》宗旨一项里,孙中山提…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到国民革命失败,以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为分界点,其对军事理论的探索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国共合作建立前,党虽然没有从事具体的军事活动,但却对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观和战争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国共合作建立以后,党结合国民革命战争的实践,进一步对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工农武装的重要地位及革命军队的建设理论等军事理论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中国共产党早期对军事理论的探讨,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后来我党独立领导军事斗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来源于中自人民的革命战争实践,又指引革命战争不断取得新的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全国人民树立了一面鲜明的坚持武装斗争的旗帜,从此开始了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建立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实践,为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形  相似文献   

6.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党在组织领导工农革命运动的同时,就开始注意军事工作.1921年至1927年,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早期军事斗争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传播马克思主义武装斗争理论,培养革命军事政治人才,创建革命军队政治工作,推动军事运动与工农运动结合,建立广泛的反直反奉军事统一战线,取得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组织领导的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东征与北伐战争的胜利,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党后来独立领导军事斗争,打下了基础,培养了骨干,准备了队伍,积累了经验,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7.
论任弼时对党的军事战略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30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战略家任弼时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多次担负重大使命,处理战略决策、战略指挥等重大问题,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军事战略的理论与实践,对党的军事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抵制党内“左”倾领导,赞同和支持“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抉择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和共产国际指导上的错误,土地革命战争的10…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一部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长篇壮丽史诗。我党从建立之日起,就开始了武装斗争的探索,一些领导人如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都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大革命时期,李大钊在北方地区领导的国共两党的军事工作,意义深远。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10周年之际,由军事科学出版社近期出版发行的《李大钊的军事活动》(军事科学院军史部萧裕声研究员著)一书,即是近年来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李大钊军事活动的一部力作。其特点是:一、思路创新,为研究我党早期的军事活动拓展了新的领域。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很长的…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是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创立同时开始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独立进行武装斗争的方针,但面临着武装夺取政权走什么道路的重大问题。当时,党中央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城市中心论”,许多领导者主张举行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然而,毛泽东却独树一帜,力排众议,在1927年7月中央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农民自卫军应当上山,以便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他强调:“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这是毛泽东武装割据思想的萌芽。在同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9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先驱。在西方列强的挑战下,面临着“新”与“旧”、“中”与“西”的冲突,孙中山选择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道路。他在方兵法,学习近现代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和苏联的建军经验,在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实践中,系统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现代军事思想,其中许多精辟论述,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一、冲破“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揭开了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的新篇章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自认为是天朝大国的腐朽清王朝,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败。中国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