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陕北三战三捷,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为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于1947年3月19日主动撤离延安后,在中央军委、毛泽东和彭德怀等指挥下,从3月24日至5月4日相继在延安东北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地区进行的三次歼灭性战役。此役,我军以两个纵队另两个旅共2.6万余人的兵力,抗击近10倍于我的敌军,以伤  相似文献   

2.
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的渡江行动不属于渡江战役温瑞茂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军委于1949年2月3日至3月20日先后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的7个兵团24个军及地方部队共100万人,准备于4月间发起渡江作战,歼灭国民党军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治、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3.
四野出身的炮1师,历次战斗威震敌胆 在解放战争时期,为适应大规模进攻作战的需要,东北人民解放军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了炮兵建设,在炮兵司令部下成立了炮兵纵队,统一指挥与管理所属炮兵部队.四野炮兵第1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前身是延安炮校,1948年组建为炮兵第1师.他们用在东北战场上缴获的美制新式火炮装备起来,加上我东北军民自制的各种火炮,装备既新又配套,主要是野炮和榴弹炮,口径大,射程远,弹药足,威力强.部队作战经验丰富,指挥灵活,作风过硬,技术精,打得准,弹不虚发,在辽沈、平津战役胜利中战功卓著.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结束后,华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只剩下太原、大同、安阳、新乡四个孤立的城市和绥远的董其武部.中央军委决定调参加平津战役的第19、第20兵团和第四野战军炮兵第1师(欠炮兵第1团)西进参加解放太原战役,与前线原有部队会攻太原.  相似文献   

4.
张纪 《军事历史》2012,(2):72-76
邓华在解放战争中先后担任过东北人民自治军辽西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1 5兵团司令员等职.从抗战胜利后前往东北到解放战争后期成为兵团司令员,邓华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及东北野战军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指挥攻打四平、锦州、天津及海南岛战役中,他表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邓华率部队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张晖 《军事史林》2016,(7):14-26
晋察冀部队跨过桑干河,向古北口进发 东北,涵盖现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于山海关以东,俗称关东,面积13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3800余万人(1945年前后计).这里土地肥沃,平原、江河、雪山、林海构成四大自然景观,钢铁、煤炭、电力、粮食、铁路,既发达又丰富,十足担当“富饶”二字. 东北野战军,承前启后:抗战胜利后从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日起,到其后的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及兼华中军区与中南军区,1955年中南军区改称广州军区.2016年1月,有着四野根底的广州军区、沈阳军区在军改大潮中随着战区的设立而被撤销.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进行战略决战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敌军154万余人,为彻底摧毁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奠定了基础。在三大战役中,政治工作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现将其特点和基本方面作一概要介绍。保证作战方针的落实为使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能够正确理解和坚决执行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7.
君威 《军事史林》2010,(2):28-3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冀热辽军区部队和陕甘宁边区进军东北的部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其前身可追述到红军时期的中央军委警卫营和红9军团一部。  相似文献   

8.
第四野战军老同志和部队广大官兵热切盼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最近,经中央军委审定和批准,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战史著作,以其丰富的历史资料,客观、全面、准确地记述了第四野战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遵循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兵工生产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军兵工生产从红军时期的官田兵工厂开创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军械维修发展为能生产制造轻武器。特别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军兵工生产的承前启后时期,无论从厂的数量和规模,还是从生产制造兵工产品种类和质量以及人员素质都较解放战争时期以前的兵工生产有一个较大发展;同时,它又为我军建国后的兵工生产奠定了基础。 一 (一)兵工厂在各区的分布情况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兵工厂在接收日、伪兵工厂的基础上较之抗日战争时期有所发展、壮大,并逐步形成了华北、东北、华东、晋绥、中原五个解放区的兵工厂群。1945年,我军兵工厂在职工100余人、机床10余台规模的有数十个,到1949年上半年,各解放区兵工厂总数达160个,职工总人数达9.98万余人。  相似文献   

10.
平津战役是在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下的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在平津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共同作战,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的64天中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的52万余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唐山等地,使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使东北、华北以及长江以北的大片解放区连成一片.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力量对比,使敌强我弱的态势逆转.这一伟大胜利无论在中国战争史上,还是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1.
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20日至6月2日,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约120万人,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解放南京、上海、武汉、杭  相似文献   

12.
解放大西北,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战略追击阶段进行的一次规模巨大的战略行动。在中央军委、毛泽东的精心指导和以彭德怀为首的第一野战军前委具体组织指挥下,以约40万人的兵力,从1949年5月我军解放西安,至1950年3月完成进驻新疆的任务为止,历时10个月,歼敌30万余人,进军近万里,在天寒地冻,缺少鞋袜棉衣的条件下,越过雪山草地、戈壁沙漠,解放了陕、甘、青、宁、新五省,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在我军进军西北的过程中,毛泽东针对全国的战略形势及西北地区的特点,在进行军事打击的同时,特别强调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上说,台湾问题是中国解放战争的遗留问题。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各个战场上捷报频传,从渡江战役到大西南战场节节胜利。蒋介石及其残余部队溃退至台湾。当时,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条件不足,解放台湾的事暂时被搁置下来。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就决定积极筹划,在较短时间内建立  相似文献   

14.
1948年六七月间,代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的粟裕,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决策,指挥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和中原野战军一部约20万人,在豫东地区同国民党军邱清泉、黄百韬、张轸、胡琏兵团以及整编第75师等主力部队约25万人,展开一次大兵团作战,即豫东战役。经过20个昼夜的激战,人民解放军全歼敌1个兵团部、2个整编师师部、4个正规旅、1个正规团、2个保安旅、3个保安团,以及援敌一部共9万余人。此役不仅粉碎了蒋介石在中原战场的战役进攻,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给全国解放战争各战场以极大的影响,而且为人民解放军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大兵团作战,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辽沈战役是东北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革命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辽沈战役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战略决战的军事思想,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杨至成,1903年出生,贵州三穗人,侗族,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4军副官长、红军总兵站主任、中革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红军供给学校校长、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黄河两延卫戍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政委、第四野战军军需部部长兼中南军区军需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严厉批战将三兵团奋战立新功唐义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发动和组织的平津战役,在第一阶段的平绥线作战中,由于东北野战军正入关开进,放这个阶段的作战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按军委的作战意图,由华北第3兵团杨成武所部首先包围张家口,促使国...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敌、英勇奋战,历尽艰辛,坚持不懈,长期独立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钳制与消灭了大量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到1945年苏联出兵前,与日伪军作战数万次,使日军在东北死伤17万余人,伪军死伤5万余人。抗日联军也付出了3万余人的代价。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从战略上配合了全国抗战,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战斗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在这场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60万兵力战胜国民党军80万,歼灭和争取起义、投诚国民党军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余人,解放军伤亡13万余人,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军区部队组成的第7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1947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批复同意晋察冀军区扩编方案,其中以冀中军区独立第9旅及军区所属各军分区的6个独立团组成晋察冀军区第7纵队,归冀中军区建制.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政治委员林铁、副司令员周彪、参谋长李波兼任第7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和参谋长,下辖第19、第20、第21旅,全纵共2万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