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政工学刊》2005,(1):61-61
最初,“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城的建筑大约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当时是部落之间进行战争的堡垒。我国古代的城,大的叫城,也叫都邑。小的叫城邑,凡主将所居的城又叫牙城。古代的城墙一般有三丈到三丈六尺高,商代的城墙有的达六丈宽。城墙也称城垣,城墙上呈凹凸形的小墙谓之女墙。  相似文献   

2.
文摘大观     
最初,“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城的建筑大约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当时是部落之间进行战争的堡垒。我国古代的城,大的叫城,也叫都邑。小的叫城邑,凡主将所居的城又叫牙城。古代的城墙一般有三丈到三丈六尺高,商代的城墙有的达六丈宽。城墙也称城垣,城墙上呈凹凸形的小墙谓之女墙。古代的城墙都是夯土建筑,宋代,砖城渐增,到了清代,都是整齐坚固的砖石城墙了。国都的城,都有规模巨大的宫殿、宗庙和各部门的官署,有国君宗族和各级官吏的住宅。古代的城有的还有护城河,叫“池”,“城池”一词便由此…  相似文献   

3.
增程三兄弟     
火炮的射程越远,越有利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从火炮产生之日起,人们就在想方设法提高火炮的射程。火炮射程的提高固然是炮、弹、药等方面的综合结果,但相比之下,弹的改进更多,变化也最大。“增程弹”的出现,就是人们着重于在“弹”的方面增大火炮射程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攻坚”是指摧毁敌人各种工事、掩体或依仗的建筑物,杀伤隐蔽其中的有生力量,清理各种障碍、打开前进通道的作战行动。攻坚作战在城市、山地作战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工事、掩体火力密集,使用传统的炸药包、爆破筒等攻坚武器往往造成大量伤亡。火炮、大口径机枪及无后坐  相似文献   

5.
夜战是过去战争年代我军和民兵克敌制胜的重要作战手段之一,也是我们的传统战法和优势。本文向读者介绍高技术之战中的夜战,目的是为了开阔大家的视野,了解高科技的发展和在夜战的广泛运用,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夜战的传统战法。 战争年代,民兵不怕流血牺牲,勇于近战夜战的顽强作风,是任何敌人无法比拟的。随着我国科学的发展和国防实力的增强,用以夜战的武器装备也正在缩小与敌人的差距,而未来战争中的敌人异国作战,虽然有高技术的装备使夜战的“透明度”提高,但仍怯于夜战。因此,夜战仍然是我们夺取战场主动权的有效战法。  相似文献   

6.
1948年夏,中原野战军一部进行了襄樊战役,其中第6纵队攻击襄阳城是这次战役的主要战斗。该纵队司令员王近山将军运筹帷幄,断然改变历史上攻城必先取山的传统战法,采取"刀劈三关、猛虎掏心"战术,高度集中兵力火力于一点,经一昼夜激战,全歼襄阳守敌2.1万余人,俘虏国民党特务头子康泽。大军进击  相似文献   

7.
军事百科     
古炮为啥叫“将军”我国古代称大炮为“火炮”。元至顺三年(1332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铜火铳(炮)。明代炮身改为铁铸。至清代,八旗军已普遍装备有各式大小火炮。清军在战斗前,例如攻城、击阵以及海战的前一日,照例要将所有火炮陈列在兵帐前面,由主将率官兵举行祭奠仪  相似文献   

8.
1948年9月,我军在解放山东省会济南的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第9纵队第25师第73团,前仆后继,英勇作战,首先把“打开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红旗插上济南城头,同时,全团模范地执行了党的政策纪律,被中央军委批准授予“济南第一团”的光荣称号。济南战役从1948年9月16日正式开始。我各参战部队与敌激战后,于20日扫清了外围,攻进济南外城。守敌王耀武将大部主力龟缩进济南老城,企图凭借坚固工事负隅顽抗。济南老城是敌人防御体系的核心,城墙高14米,厚10米,全用砖石砌成。敌人在城墙和城角上用钢筋水泥修筑了无数地堡,并在城头上挖了便于部队机动的环城交通沟,在城东南  相似文献   

9.
地雷是爆炸性障碍物,在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中国是最早出现地雷并将之用于战场的国家。南宋时(公元13世纪)便出现了爆炸性火器“震天雷”。它的外壳用生铁铸成罐子状,内装黑火药,上安引信,既可用于攻城,也可用于守城。1232年蒙古军进攻金朝南京(今开封)时,守军用绳索将“震天雷”吊下城墙,炸毁蒙古军的攻城器材“牛皮洞子”,杀伤了攻  相似文献   

10.
使用改装武器打胜仗的事例不胜枚举,百团大战中使用“辣椒炮弹”克敌制胜就是一个有趣的战例。1940年9月下旬,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目的是打破日军对我实行的囚笼政策,拔除对我根据地危害最大的县城和据点,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八路军385旅按纵队首长的部署,准备攻取管头据点。9月22日黄昏以后,担任炮兵指挥部主任的赵章成奉命带领一个迫击炮连首先从正面炮击日军的前沿阵地,掩护突击队向敌人冲击。由于守敌依托牢固的工事拼死顽抗,经过一个通宵的数次攻击仍强攻不下。在召开的战地民主会上,大家针对强攻不行的情况,商量智取…  相似文献   

11.
“蓝军”是军事演习中对模拟敌军部队的专称,而“红军”则是指已方部队。《沙场点兵》让我们充分领略了现代化“蓝军”的风采,那么,“蓝军”是如何产生和使用的呢?演对抗,兴蓝军“蓝军”最早起源于我国的模拟敌军对抗演习。公元1572年,明代将领戚继光在蓟州镇汤泉就组织过一次对抗演习,他组织了一支为数众多的“假扮敌军”部队与守备部队对抗,演练了突袭与报警、攻城与防守、突袭与增援、扩张与反击等问题。这次大演习持续了二十天,参战的士兵有十万之众,将士不下千人。这支“假扮敌军”部队就是“蓝军”的雏形。后来,我国又断断续续地组织…  相似文献   

12.
张群 《国防科技》2001,(5):64-67
火力是指由发射的弹药所产生的杀伤破坏力摧毁敌人目标的手段。从火药应用于战场,到当前已拥有多层次、系列化的高技术兵器,火力已经从一种作战的辅助手段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战法,即运用火炮、飞机(直升机)、导弹等武器的火力,协调一致地对战场全纵深的敌目标实施打击的火力战。我们有理由认为,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火力运用的发展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杨萍 《军事史林》2014,(7):47-48
在古代,为了防范敌人或野兽,原始社会的居民在聚落周围挖壕沟,挖出的土堆高了,就成为原始的城墙。湖南澧县城头山大溪文化城址,平面略呈圆形,城外有壕沟,  相似文献   

14.
目前,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事演习——“千年挑战2002”正在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等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美军联合部队司令部称,演习目的主要是检验美军的情报共享、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等6方面的问题。在这次军事演习中有一种机动灵活、反应迅速、火力很猛的移动火炮系统,那就是通用动力公司近日向美国陆军交付的“斯特赖克”移动火炮系统(MGS),这是美军首次使用的最新式移动火炮系统。  相似文献   

15.
步兵最贴身的支援武器在战场上,步兵最害怕的就是敌方的炮火覆盖射击。密集的炮弹像雨点一样落下,自己却无法还击,这时候阵地上的步兵只能蜷缩起身子,祈祷炮弹不要落到自己的身上。反观进攻方,由于炮击大量消耗敌人力量,再进攻时的伤亡就小得多了。所以自从火炮出现后,只要有条件,进攻一方都要进行大规模的炮火准备。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58%的死伤都是炮击造成的。12世纪火炮诞生后,它发射时所发出的巨大噪音和浓烈烟雾让不明就里的敌人大为震惊。它改变了过去的战术,使战争进入了火炮时代。在中世纪的欧洲,火炮让象征地方贵族权力的城…  相似文献   

16.
海上封锁离不开空中封锁,二者相辅相成才成其为名副其实的海空封锁。实施空中封锁,就必须掌握战区的制空权。按照空军的传统战法,夺取制空权不外乎两种思路:“制空于空”和“制空于地”。所谓“制空于空”,就是以歼击航空兵和防空兵为主要作战力量,通过空战(包括防空战),歼敌于空中来夺取制空权,这实际上是一种拼实力的消耗战法。所谓“制空于地”,则是以突击航空兵(轰炸、歼轰、强击航空兵)为主要作战力量,通过突击敌方机场(包括航空母舰),歼敌于地面(海面)来夺取制空权,这自然是一种高效益的制空战法,因而一直也是各国空军将领们所追求的理想战法。  相似文献   

17.
使用了法国军队先进士兵装备系统的圭亚那士兵的结论是"我更喜欢该士兵装备系统在我的手中,而不是在我的敌人的手中"。  相似文献   

18.
我军历史上打过许多胜仗,但也有过某些挫折和失利;在不少的场合是由于吸取了失利的教训,而转败为胜的。例如,解放战争时期的襄樊战役,开始我军就吃了亏。那是因为我们采取前人“先夺山后攻城”的战法,结果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攻城受挫之后,认真总结了失利的原因和教训,不拘泥于前人的经验,果断地采取了“猛虎掏心”战术,经一天一夜激战,终于全歼守敌,活捉了敌军司令康泽。在我军历史上,类似襄樊战役的情况也还有。可是,在有的战史研究著作或文章中,却只讲  相似文献   

19.
一、精心选定内容 按照士兵突出体能、技能、智能训练;军官突出新知识、新技能、新装备、新战法训练;连队突出快速反应、野战生存、综合保障能力训练,强化新“三打三防”和其它重要课题训练,努力实现训战一致,既可分  相似文献   

20.
士兵在战场上连续作战,除了须面对枪林弹雨外,最大的敌人可能就是缺乏睡眠,一旦士兵感到精神疲惫,缺乏睡眠,就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警惕性下降,行动迟缓,最终造成战斗力的大幅度下降,士兵一旦处于睡眠状态,更可以说是战斗力全无。因此作战双方都希望自己的士兵时刻精神饱满,而敌人的士兵身心倦怠、昏昏欲睡,从而有机可乘,兵不血刃地战胜对手。如何找到一种可靠的办法来控制士兵的睡眠,便成为一些国家的共同想法,英国和美国的科研机构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或许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亦或基于不同的考虑,两个国家选择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