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代名将李广胆气过人,守边四十余年,大小战斗百余次,战功显赫,但最终因治军不严、贻误军机而自杀。 治国而放松法制,必然灭亡;理军而废弛纪律,必然失败。李广治军,想让人人都各得其所,甚至对行军布阵、驻地扎营、警戒管理等一切放任自流,一切军队纪律都不坚决贯彻执行,部队作风散漫,行动迟缓,最终在突发事件面前惊慌失措,无法应付。 我军各级干部应从李广自杀中吸取教训,始终不渝地坚持从严治军。从严治军,首先是要加强条令条例的贯彻执行。条令条例具有高度权威性和科学的规范性。各级要牢固树立条令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很多人都为李广未能封侯而替他鸣不平。但熟悉西汉历史的人都知道,李广曾在汉文帝时因军功任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是文帝、景帝领导下的一员干将,以骁勇善射著称,其勇令匈奴畏服.时称之为“飞将军”。武帝即位,李广又受武帝领导,职位上得到数次升迁,先召为中央宫卫尉,后又任骁骑将军、右北平郡(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等职。武帝为臣服匈奴,命李广为前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出塞长驱远征出击匈奴。李广不善远征,曾数度迷路,虽有误军事但并未为之所动。公元前119年在漠北之战中,李广受命迂回匈奴单于侧翼,又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终未封侯,留下了一段“李广难封”的历史遗憾。  相似文献   

3.
何立波 《军事史林》2014,(12):36-39
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最终以中国惨败而结束.总结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许多人都认为首先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其次是日本蓄谋已久,突然袭击;再是中国军队经费不足,装备落后,指挥不当.事实上,北洋水师完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纪松弛.而北洋水师军纪松弛,就是从洋顾问琅威理离职以后出现的.说起北洋水师的军纪,公认以琅威理愤而辞职为分水岭.正是这位洋教头,在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程”指程不识,“李”是李广,两人都是汉武帝时北击匈奴的名将,但李广在历史上的名气却要大得多。也许是因为李广人生际遇更坎坷,更有戏剧性,而且他又是汉代另一个著名悲剧人物李陵的爷爷。而李陵——是司马迁心中永远的痛。无论因为什么,太史公的确在李广身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情感。相比之下,程不识要逊色得多,程只是作为《李将军列传》中的陪衬角色出现的。但是,从军事学的角度来看,“程李将兵”却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将兵方略,可谓两峰并峙,难分伯仲。在这方面,我们不应该“厚李薄程”。  相似文献   

5.
对“李广难封”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看法。对此作客观分析,有助于正确认识作为一个将帅所应具有的素质。李广是西汉名将,猿臂善射,解鞍却敌,富有传奇色彩;力战边郡,刭身绝域,结局令人悲惜。李广历事文、景、武三帝,一直是高级将领,或任边郡高级官吏。汉武帝即位后,李广以不惑之年,入为未央卫尉;六年后为陇西太守、卫尉,在九卿之列。雁门兵败,免官家居。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李广又被起用,拜为右北平太守,四年后升为郎中令。几次出击匈奴,李广先后为骁骑将军、后将军、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千百年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人们在难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奇特现象时,往往容易轻信巫婆、神汉的欺骗,以致导演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湖南省冷水江市郊区某乡一潘姓女青年,因失恋而服安眠药自杀。公安人员赶到时,潘女已被草草收拾入殓。公安人员开棺  相似文献   

7.
上学去!咱退伍兵的新追求退伍之后干什么?上学去!退伍兵李广回答你的声音一定是响亮的、快乐的。今年2月20日,李广参加了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的那场后来被媒体争相报道的隆重而特殊的开学典礼。在那场典礼上,身穿迷彩服的李广走上前台,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大原校长杨叔子手中接过教学用书。接着,李广转身后一个斩钉截铁的标准军礼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相似文献   

8.
豫夫 《当代海军》2010,(7):70-73
尽管台军不遗余力加强军纪管理,但事故案件仍然层出不穷,继去年和今年初台湾海军舰队指挥部连续发生两起凶杀案后,近日海军陆战队又发生了因姐弟恋导致的杀人案,而其他问题也是接二连三。为此,台军再度出招,试图减少事故案件的发生,但岛内媒体对此并不看好。  相似文献   

9.
人武系统的工作,与地方搞好关系非常重要;而与地方乱拉关系、违军纪损形象则令人不齿。有的同志在执行中往往把握不好,有意无意间予以混淆,造成不良影响。人武部既是地方同级党委的军事部又是同级人民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如果和地方有关领导、部门和办事人员别别扭  相似文献   

10.
豫夫 《环球军事》2010,(10):54-55
针对台军目前频发的丑闻,低落的士气,台军高层为如何加强军纪管理,重塑台军形象可谓绞尽脑汁,是招就用。不过,这些被台军高层颇为看重的“重拳”却没有得到岛内民众的认可,岛内有媒体更是直言台军高层处理问题的方法简直就是掩耳盗铃的“鸵鸟心态”,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台军军纪涣散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豫夫 《环球军事》2009,(18):54-56
据岛内媒体报道,台军中弊案与丑闻近日遭连环曝光,所爆出的子弹恐吓、迷信风水、赌博吸毒、抢劫杀人等问题之严重,情况之离谱,令人瞠目结舌。岛内“立委”痛斥台军丑闻连连,整个台军只会弄虚作假、逢迎拍马,军纪荡然无存,与社会上的黑道已经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狂人曾在二战后期组建过一批所谓的“神风特攻队”,甚至改装出一批特别攻击飞机,用于以自杀方式、通过与盟军大型舰只或大型轰炸机的撞击手段来达到阻碍盟军的大反击以苟延残喘的目的。当然,这种极其野蛮而又残酷的作战方式不可能挽救法西斯主义的最终失致。然雨,对于远在欧洲的德国,却一直未曾有过类似的传闻。不久前出版的《最后的德国空军》一书中,向世人披露了纳粹德国空军曾在二战末期组建并使用过自杀飞行部队的一段史实。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震惊,还有无尽的憎恶。  相似文献   

13.
军纪是军队的命脉 ,是军事法的雏形 ,是最早的军事立法形式。战时军纪具有历史继承性 ,严明军纪是历代治军之首。同时战时军纪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它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战争形态及军队管理的法制化程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 ,通过比较古今战时军纪的特点、形式和内容 ,把握战时军纪发展的规律 ,对制定适应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军纪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我军军纪文化的民族性、党性和创新性入手,剖析我军军纪文化的先进性。本文认为富有特色的民族传统是夯实我军军纪文化先进性的思想基础,旗帜鲜明的党性原则是构筑我军军纪文化先进性的本质要求,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是开辟我军军纪文化先进性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15.
1943年初,盟军在北非战场胜利后,美国一些出版商唯利是图,在发往前线的书刊中掺杂了大量淫秽书刊.起初,盟军的将领们并不介意,可没多久他们发现,许多官兵迷恋于被占领城市的舒适生活,违反军纪的事件屡次发生,还有一些官兵干脆泡病号不上前线,不少部队竟濒临瓦解.盟军将领们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巴顿急忙在美军中进行军纪整顿,蒙哥马利也惊慌地把第八集团军带出的黎波里城.在盟军的高级会议上,艾森豪威尔号召把抵制这类书刊称为“盟军的另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16.
蒋健林 《国防》2012,(8):72-73
前不久,美国国防部长利昂·帕内塔就整顿军纪向美军士兵"训话",他告诫士兵"一张(涉及美军丑闻的)图片只要几秒钟就能够迅速成为头条国际新闻","那些头条新闻能够影响我们正执行的任务,使战友面临风险,打击士气,有损我们的国际形象,可能导致人员死亡".他呼吁军队应施行"最高行为标准",要求士兵遵守纪律,注重操守,以挽回美军近年来因丑闻而损毁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马梅 《国防》2006,(12):73-7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著名诗篇,在我国可谓广为流传。诗中提到的龙城飞将”,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飞将军”李广。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名将,历经汉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征战40余年,参加战斗70余次,一生都是在与强敌匈奴的战斗中度过的。骁勇善射李广是战国末期秦国名将李信的后代。出身将门的李广,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他家有祖传的射法,加上自己勤学苦练,逐渐练就了一身能骑善射的硬功夫,百发百中。他在任右北平太守时,有一次…  相似文献   

18.
从天皇豢养的“民间打手”到战斗力极差、军纪涣散、无恶不作的“三等部队”。再到现役退伍军人的“养老院”.日本预备役经历了复杂、跌宕的过程。如今,日本正力图建立一支“新世纪的预备役部队”.扬长避短,走出一条“精于有限”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由张飞之死说开去李建红,李少松三国时期蜀将张飞,骁勇善战,屡建战功,威震敌胆,却因性情暴烈,辱打部属范疆、张达,致使范、张二人积怨成恨。在酒醉之时被二人暗害,连脑袋都成了送给东吴的礼物。显然,张飞一死,蜀国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却让北魏和东吴不费气力就铲...  相似文献   

20.
偶然在一篇报道中看到,美军部队召开会议,在对很多问题发表意见时都按照年龄先幼后长的顺序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年长或级别高的“权威”给年轻人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在决策时因不能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而使得最终的决策死板、教条、缺乏想象力。看到此,我突然想到一句名言:无知者无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