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领导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三巨头之一,可谓众所周知。但又有几人知道,就是这个丘吉尔,竟是一个因战败而被迫辞职的海军指挥官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年仅39岁的温斯顿·丘吉尔已是英国的海军大臣,领导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军校毕业时曾经以骠骑兵中尉退伍的丘吉尔,具有惊人  相似文献   

2.
提起大名鼎鼎的丘吉尔可谓尽人皆知,他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在二战中,他联合一切反法西斯力量,为打败希特勒德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也许人们尚不知道他对两栖作战的发展完善还起到过特殊的作用丘吉尔是两栖作战的坚定支持者,他有力地推动了两栖作战的实践。1915年春,在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的竭力鼓动下,英国和法国为打通通往俄国黑海海岸的航线,逼迫土耳其退出战争,决定在达达尼尔海峡出口处的加利波利半岛实施登陆作战。由于对半岛情况不熟,加之对组织两栖作战缺乏深刻的认识,使50万联军被压制在狭窄的海滩上,  相似文献   

3.
丘吉尔轶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不拘小节、幽默机智的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盟国的军政首脑在华盛顿召开阿卡迪亚会议,拟定出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联合国家宣言》。“大英帝国有救了!”会议期间的一天上午,美国总统罗斯福携带宣言草案,坐着轮椅来到丘吉尔房间。丘吉尔闻讯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伦敦经常遭德机的狂轰滥炸。可空袭关头,首相丘吉尔有时居然在自己的居室织毛衣!消息传开,国人哗然。丘吉尔在战争最艰苦的那几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在西方国家的政治家中,对战争危险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提出一整套遏制德国法西斯扩张野心举措者,当首推丘吉尔。可惜当时丘吉尔只是英国下院一位在野的“后坐议员”,其主张未能变成英国的国防和外交政策。为何丘吉尔能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最根本的在于他的国防战略思想胜人一筹。丘吉尔认为,制止战争比赢得战争更高明,在许多情况下,战争是人们行事失策的记录。正确的国防方针和军事战略,应既着眼于保证战争来临时赢得战争,更要着眼于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各种有效的措施,使自己在敌我力量对…  相似文献   

6.
从1940年5、6月德国西线闪击战赢得对英法的胜利,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美英发动太平洋战争,是日本为了南进太平洋扩大战火的战略准备时期,也是继张伯伦下台后执政的丘吉尔政府在亚太方面采取措施应对日本南进准备的时期。在此期间,来自德国方面的战争和来自日本方面的战争威胁,是丘吉尔政府在应对中必须全盘考虑的问题,首先顶住对英国国家安全造成生死攸关影响的德国侵略战争,其次对付日本南进太平洋攻击英帝国势力范围的战争威胁,是丘吉尔政府做出的战略选择。因此,从暂时的妥协到积极抗衡也就成为了丘吉尔政府应对日本南进准备的基本政策轨迹。  相似文献   

7.
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古巴雪茄情有独钟,他叼着一根大雪茄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然而,最新解密的档案显示,二次大战期间,丘吉尔对雪茄的痴迷曾把他包括整个英国的战时内阁引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若不是万幸,二战的历史难保不会是另一个样子。  相似文献   

8.
在战场上,冒名顶替、以假乱真、乱中取胜的骗术屡见不鲜。 让“火炬”行动更精彩 1942年7月,在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鼓动下,美英决定在北非实施登陆。这次登陆作战行动的代号起初定为“超级体育家”,为了保密,最后改为“火炬”。丘吉尔于8月12日亲自飞往莫斯科与斯大林会晤,以说  相似文献   

9.
~~“温斯顿·S·丘吉尔”号导弹驱逐舰  相似文献   

10.
2001年3月10日,美国海军最新的阿利·伯克级FLIGHTIIA型宙斯盾导弹驱逐舰“丘吉尔”号(DDG-81)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举行了服役仪式。“丘吉尔”号是美国海军第5艘以英国人命名的军舰,也是现役的惟一一艘以外国要人命名的军舰。 “丘吉尔”号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中的第31艘,也是巴斯钢铁公司为美国海军建造的第18艘该级驱逐舰。该舰长约170米,高42米,舷宽约21米,吃水10米,满载排水量8580吨,犹如一艘轻型巡洋舰,舰上的4台燃汽轮机可使其航速超过30节,  相似文献   

11.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1,(10):19-19
后世泯恩仇 1995年,美国海军以英国名相丘吉尔的名字为一艘伯克级驱逐舰命名。这是美军自1975年以来第一艘以非美国公民名字命名的战舰,也是唯一的编有现役英国皇家海军军官的军舰。“丘吉尔”号曾有这样一则趣闻。2001年9月14日,“9·11”事件后第3天,“丘吉尔”号在航线上偶遇德国海军D185驱逐舰。为表声援,德舰打出标语:“我们支持你们”。巧合的是,此舰舰名“吕岑尼斯”号,纪念的不是别人,正是二战德国海军上将吕岑尼斯,此公曾指挥“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战列舰,1941年5月27日死在英军皇家海军炮火之下。  相似文献   

12.
1943年11月,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在开罗举行会谈,也为德黑兰会议作准备,这预示着战争将很快结束。同时,在大西洋彼岸,希特勒还在精心策划着绑架丘吉尔的行动。这一隐藏多年的令世人震惊的秘密被一名英国记者从对英国北诺福克海滨一个名叫斯德莱康司坦卜尔的村庄的调查后发现。在这个村庄教堂后面的墓地里埋葬着当年执行这一任务的德军特别行动队成员。  相似文献   

13.
<正>英军在二战中使用的“丘吉尔”步兵坦克给人留下的更多是速度慢、反应迟缓的印象,不过在1943年的突尼斯战场上,有1辆“丘吉尔”坦克却充分发挥了其皮坚肉糙的特性,在一处名叫蒸汽压路机农场的地方对德军发动了大胆的奇袭。小镇意外遭遇1943年2月28日,昏黄的午后阳光中,突尼斯一座农场周围被烟雾笼罩,到处都是子弹的爆裂声、  相似文献   

14.
入侵法国及它的时间选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问题之一,甚至在战后,它仍一直在史学界引起分歧。英国首相和国防大臣丘吉尔是这场争论中的关键人物。战后,美国人和俄国人都指责他一直反对这次入侵,要他对入侵拖延负主要责任。丘吉尔在他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作中驳斥了这些指控.宣称他从未反对过入侵,甚至认为是自己最初提出了大规模入侵西欧的设想。根据他的说法,他与美国人的分歧并不在入侵法国北部的计划,而在  相似文献   

15.
"战争中唯独使我真正害怕的是德国潜艇的威胁。"——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后的感叹。为了对付德国的"狼群"战术,美英两国在整个二战期间共建造了近5000艘各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狼群”战术并不陌生。德国的潜艇战在大西洋上,曾对盟国运输线构成严重威胁,数以千计的舰船被潜艇击沉,连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惊呼:真正使他害伯的是德国人的潜艇。但是人们  相似文献   

17.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精于国际时局的英相丘吉尔当即放低了反苏的调门,声称愿向莫斯科提供援助。后者要求提供30个师,正困守孤岛的伦敦方面当然无能为力。莫斯科方面很快“降低”要求,提供喷火”式战斗机也行。丘吉尔实话实说,他也需要“喷火”保卫伦敦,如果是“飓风”战斗机还可以商量。于是双方商定,1941年10月至1942年6月,英国每月提供200架各型战斗机,其中绝大部分为“飓风”战斗机(有趣的是,其余战机主要是美国先前向皇家空军提供的P39和P40战机)。  相似文献   

18.
张西成 《国防》2006,(8):78-78
战争中“利与害”常常相互缠绕,若明若暗,而要趋利避害,需要指挥员登高望远,权衡利弊,“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从其轻”。在这个问题上,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苦肉计”,堪称处理“利与害”关系的先手。1940年11月14日,丘吉尔收到一份“德国空军将于当天晚上袭击英国中部重镇考文垂”的特急情报。考文垂历史悠久,拥有14世纪建造的圣迈克尔大教堂等一大批古老建筑。这些建筑是英国人引以为豪的国宝;考文垂还是英国主要的武器生产中心,英国当时最大的轰炸机制造工厂就设于此。如果任凭德军狂轰滥炸,这座历史名城肯定会变…  相似文献   

19.
唐保东 《当代海军》2001,(10):38-3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制造出的鱼雷有相当一部分产品不合格,造成德国潜艇在一些作战中攻击不利.贻误了战机。然而.正是这种劣质的德国鱼雷让当时英国的重要人物丘吉尔侥幸逃过了一场劫难。  相似文献   

20.
抢占西西里岛 1943年1月,美英联军在北非成功登陆,势如破竹。5月11日,当北非战事临近结束的时候,英国首相丘吉尔第3次造访华盛顿,与美国人协调下一步盟军将要采取的行动。双方一致同意进攻意大利本岛南部的西西里岛,扫除地中海交通线上的主要障碍,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以达到孤立德国的目的。 7月10日,盟军正式在西西里岛大规模登陆,并顺利占领西西里岛。此战是盟军首次大规模运用空降兵部队(包括伞兵和滑翔机运送的士兵)来支援滩头登陆战。可能很多人知道,此战以盟军顺利登陆而告终,而美英空降兵部队犹如神兵天降,在肃清敌炮兵威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鲜为人知的是此战也差点成为美军空降兵大规模作战的绝唱。一种新型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