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大学生情绪智力、人际交往效能感对友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青少年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青少年友谊满意度量表对1366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r=0.35,p <0.01),与友谊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35,p<0.01);人际交往效能感与友谊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38,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人际交往效能感在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友谊满意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际交往效能感在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友谊满意度中起调节作用。[结论]:大学生友谊满意度与情绪智力以及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密切关系,高情绪智力个体拥有较高水平友谊满意度,运用人际交往效能感能够进一步解释友谊满意度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就业焦虑是大学生在面临求职情境时,因求职压力而体验到的一种紧张、强烈而持久的负性情绪。本文从生涯建构理论视角,探究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分析生涯建构理论的核心——生涯适应力与就业焦虑之间的关系,基于研究结果,从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和生涯信心四个维度提出大学生就业焦虑干预策略,为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对创新大学生就业焦虑干预途径和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地区的6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维度。包括专业知识能力、实践能力、自我学习发展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适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六个维度的确定,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指大学生在参与思想政治教学中,因其需要而获得的情绪满足体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现实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能够切实地反映教学成果和教育质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是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受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制订科学的评价考核标准等,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分关注心理疾病的评估与矫治,忽视了对个体积极的品质、情绪体验等的关注和培养。积极心理学的诞生,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主张教育者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军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除了繁重的学业、环境的适应等普通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外,紧张的军事训练、严格的日常管理、单一的校园生活使他们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提示我们,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个体的积极因素入手,不断地激发、挖掘、关注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注意培养和鼓励他们多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强军兴军,关键靠人才,基础靠教育.大学生是祖国最年轻的血脉,关注大学生的国防素养意义重大.大学生的国防素养分为四部分,分别是综合国防认知、综合国防情感、综合国防意识、综合国防行为能力.当代大学生缺乏国防素养的原因有个人、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培养大学生的国防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7.
对于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在学校里同学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冲突;在家里跟父母和长辈之间时常会出现不愉快;在社会上也不时会遇到不理解,虽然小学生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形成情绪困扰,特别对于那些内向型不易自我消化情绪的孩子或者青春敏感期的孩子来说,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时间长了会形成"情绪结节",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前兆.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疏导孩子情绪的好办法,及时解开情绪结节.本文拟通过巧借和孩子约会聊天,开辟师生沟通交流的无痕通道,巧妙解开孩子的情绪结节.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高教改革的中心内容,而人格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格发展容易出现各种误区.健全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机制和途径在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大学生对理想人格的认识,贯穿于思想教育、课堂教学和校内外实践,优化人格环境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在对新疆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开调研基础上,文章对新疆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实现方面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阈下情绪面孔为切入点,了解阈下视觉及其脑机制.文章在总结阈下情绪面孔实验的实验范式、刺激材料、实验技术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阈下情绪面孔加工的脑机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