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彩的跨越     
近年来,八师石总场北泉镇党委励精图治,充分发挥"场、镇、园"合一的体制优势。2011年至2012年,团场连续两年蝉联兵团团场"争先进位"第一名,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夺得兵团团场经济发展第一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兵团团场经济发展排头兵。城镇化建设活力四射"我们的城镇建设立足自身特色,努力把石总场北泉镇打造成具有现代化建筑风格、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  相似文献   

2.
正1982年出生的孔令媛,是八师、石河子市石总场北泉镇银龄养老院的创办人。2004年,孔令媛从沈阳化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幸运地被国家最大的电力设计院——东北电力设计院聘用,做了一名让很多年轻人梦想的白领。但是没过多久,她便辞去了这份工作。25岁那年,孔令媛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开始了创业历程。回到新疆的第3天,孔令媛就在石河  相似文献   

3.
如何开创新形势下兵团农牧团场党风廉政建设新局面?农八师石河子总场从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新路子。源头治理多管齐下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强化源头治理。石河子总场11位党委常委根据各自分管的工作,结合自身工作性质与党委书记、副书记签订了《石总场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了领导班子每位成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应当承担的具体责任,做到人人心头有目标,个个肩头有责任,进一步推动了全场自上而下的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在"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月"系列活动中,总场的233名副科级以上的领  相似文献   

4.
政策对了头,群众有劲头。制定一个好的、切合实际的政策,是一个单位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农八师石河子总场北泉镇党委以“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为己任。  相似文献   

5.
一个团场工业园区的年产值能达到多少?也许,这个数字出乎你的意料:20亿元!这是农八师石河子总场北泉镇工业园区刚刚出炉的2011年园区的工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6.
9月22日,记者从农八师石河子总场出发,沿着石(石河子)莫(奠索湾)公路往北前行,到达石河子总场一分场11连驻地时,车子向右一拐,就进入了一户农家小院。眼前的景象让我们眼前一亮。院前,两个葡萄架上挂满了葡萄,葡萄架下还有供人乘凉的摇椅。院子东侧种着红枣树、西红柿、卷心菜等多种果树与蔬菜。房屋前和田埂间还整齐地种着一些鲜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 ,大战略”。发展小城镇是促进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 1 999年 1 2月北泉镇正式成立 ,成为兵团第一个建制、自治区第一个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石总场城镇建设的经验 ,对加快兵团小城镇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雕     
农八师石河子总场机关干部苗体新非常喜爱根雕。6年时间,他共制作根雕作品100多件。今年6月,在石河子总场庆祝建场60周年和谐家庭职工手工艺作品展上,苗体新的根雕作品母子情、我心飞扬,受到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9.
血红的启示     
仅仅一个小小的石河子总场一分场,1998年就烂掉、倒掉西红柿8000多吨,相当于2000亩土地颗粒无收。在石河子垦区,在南北疆,在全兵团,谁知去年有多少彤红的西红柿烂在地里,倒在路边……血红的汁水在昭示着——  相似文献   

10.
"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用上洁净的天然气,出门就是沥青路面,这辈子值了"。不久前,70多岁的王炳怀老人搬进了八师石河子总场北泉镇新建的龙泉小区保障性楼房里,高兴地对笔者说,"以前住平房,阴暗潮湿。现在住楼房通风好、光线好。我们团场人也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日子真是好啊!"  相似文献   

11.
真不敢想,1986年还是仅有一间破房子、一对旧桌椅、一名“毛头”医生的村办民兵医务室。如今小马拉起大车,居然成为拥有17名医护人员、30张床位、158.2万元固定资产、12万元流动资金,以内外创伤为主、兼医妇科、儿科、眼科等疾患的乡村综合型医院。联合国卫生组织曾多次来到医院考察和指导,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的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案例】妥某与邢某夫妇于1989年将位于石河子市北泉镇石河子总场园林站的两间房屋交给其子妥小某居住。1995年8月3日,妥小某与唐某签订"协议书"一份,将房屋以1.4万元的价格卖与唐某。之后,唐某当着妥某的面向妥小某给付房屋价款1.4万元。1995年至1996年间,唐某多次找到妥某要求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妥某均未配合办理。2013年,妥某见房屋面临拆迁补偿,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判令唐某返还房屋并赔偿1995年至2013年4月期间的房屋损失共计2.04万元。法院经过审理,作出"驳回妥某、邢某诉讼请求"判决。妥某、邢某不服,上诉至八师中  相似文献   

13.
边陲白杨     
从石河子市到这个地名叫泉水地的四分场,25公里的路程,不知不觉便到了。在高高的白杨树下的一排平房前,金铮和陈雪琴这对夫妇向我们走来。金铮是六十年代初期从北京军区某部退伍后积极要求支援边疆建设来到石河子的,陈雪琴是响应祖国号召、踊跃报名来疆的上海知青。扎根大漠数十年,这对夫妇,虽已不再年轻,但腰杆子仍像身后的白杨一样挺拔,在风中,他俩的风姿站成了一道风景。这里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总场四分场,金铮和陈雪琴就在这工作生活已有35年了。  相似文献   

14.
再创辉煌     
1990年,是国家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行计划单列的第一年。这一年风调雨顺,农业获得空前丰收全长460公里的兰新铁路西段乌鲁木齐西站至阿拉山口全部竣工。农八师石河子热电厂正式投产,它是新疆第一家热电联产企业。全兵团有3.1万名农场待业青午上岗就业。兵团千人占有医院床位9.37张,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15.
我的兵团梦     
正我的小学同学严玉林和刘德才比我大两三岁。1966年毕业时,国家号召支边,他俩报了名,来了新疆。几年后,他们回家探亲,说在石河子,穿军装,吃军垦馒头,抽莫合烟,住地窝子,改造着大戈壁,他们是"兵团人"。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石河子。那时我还小,喜欢看打仗的电影,觉得兵团很气派。冲锋号一响,千军万马,气势磅礴,所向披靡。兵团人是干大事的,我羡慕他们,从此有了一个莫名的  相似文献   

16.
石河子总场一分场去年8000多吨西红柿积压腐烂的景象,着实令人心疼。这件事从表面看,是因为盲目种植、产销脱节造成的,而其深层原因,则是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没有到位。比如说产前服务,作为直接连接市场的龙头企业科林食品公司,以及作为西红柿原料生产基地主管单位的石总场和一分场,就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加工能力,将西红柿种植计划(市场经济也要讲计划)分解到农户,再按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以指导农户调整作物结构,避免盲目种植。再比如说产后服务,西红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47岁的李新梅是农八师石河子总场泉水地二连的一名职工。近10年来,李新梅一家的年收入从1万多元增长到近40万元,她也成为连里的"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带头人"。  相似文献   

18.
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块碧绿的翡翠在天山脚下闪光在准噶尔盆地生辉——摘自《戈壁明珠》主题歌如果说,军垦新城石河子是戈壁绿洲的一颗明珠,那么,石河子宾馆便是明珠折射出的一束夺目光彩,它用热情、美丽、温馨、幽雅、舒适、文明……向世人亮开了展示石河子军垦风采的窗口。走近被浓浓绿色所包围的石河子宾馆,不远处,江泽民总书记题写馆名的碑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门口,四块金灿灿的铜牌格外引人注目:诚信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散置于各厅堂的其他牌匾比比皆是:全国百家优秀星级饭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区职业道德十佳企业、全疆最佳卫生宾馆等等。这一项高于一项的荣誉,在宾馆有的默默存在了数十年,有的不久前才悄然而至,它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巨大的荣誉,给两百余名员工带来的压力和动力,远远多于鲜花和掌声。在市场经济和西部开发的大潮中,他们惟有继续前行,方能在垦区保持和巩固旅游服务业的主导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农八师石河子总场把立足民生、关注民生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一城、一镇、一集"的城镇发展布局,高标准建设居住小区。2011年,石总场总投资3.37亿元建设2700余套保障性住房。目前,全场已有8875户职工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该场对老镇区的供热、排水、自来  相似文献   

20.
《兵团建设》2006,(11):I0003-I0004
农八师石河子总场区域面积375.76平方公里,耕地规划面积35万亩。播种面积26.8万亩。场镇总人口7.9万人。该场是一个农林牧副渔、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大型农垦企业,同时也是石河子最大的粮、棉、瓜果、蔬菜、肉、蛋、奶、鱼供应基地。镇区内有北疆最大的瓜果蔬菜批发市场和水产品批发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