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年 故乡     
徐景泉 《华北民兵》2005,(11):58-58
20年前的一个秋季,我赤着脚板,冒着蒙蒙细雨走进了征兵体检站。从此我穿上了军装,从希望的田野走进了绿色的军营。  相似文献   

2.
“我们连队是个爱美的连队,电话机台盛开着朵朵红梅,塞绳就是我们伸展的花枝,春风从这儿吹响千山万水……”2006年6月6日,我走进沈阳军区某通信总站长话会议连,走进女通信兵的生活,开始3个月的基层代职锻炼。我所代职的连队是一个载满荣誉的先进连队,是有着46年光荣传统和辉煌业绩的女兵连队,担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我从农村走进县城,从一个农民孩子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儿时的一个个梦想都得以实现,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而我心里清楚,是《中国民兵》给我动力、给我知识、给我营养,使我有了今天。 《中国民兵》帮我成为技术员1987年秋,迫于家庭贫寒我放弃重点高中录取通  相似文献   

4.
安静的神话     
我们的世界是由各种生命组成的,可能会有缺陷,但是,维纳斯告诉我,有的残缺也许是最美好的。 记得一个下午,我走进了一家电影院。午后的人不很多,所以我注意到了那群孩子。本来我还在担心和学生坐在一起,怕有声音打搅自己。但电影开始后,我知道我的担心是多  相似文献   

5.
已过了爱做梦的年龄,仍固执地做着一个让我感觉很富有、很快乐的梦:当大姐。有一天,当命运之神牵着我,相继走进我生命中的三个连队,我一下子便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大姐。  相似文献   

6.
我是土生土长的兵团人,很早前就熟悉《当代兵团》(原《兵团建设》)。从事宣传工作后,翻阅《当代兵团》就更加频繁了。今年杂志新开了"最美兵团人"栏目,以展示兵团各条战线上的模范人物们的先进事迹为主,张利莉、石书江、仇立春等模范人物一个一个地走进我的视线之中,激励着我努力工作、继  相似文献   

7.
去年盛夏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邵龙同志。由于共同的文学爱好,我们从战友成为诗友。我在基层单位任政委,他是省军区机关的少校参谋。不久我们并肩走进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我看中他的才华,同时也欣赏他的年华。他自信而又坦诚的军人气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见过一面之后,  相似文献   

8.
生在二月形象特使:曹阳生日思想如果说走进武警部队是我的一个梦想,那么跨入北京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则是我梦想中的梦想。而今,我和战友们与《解放军生活》杂志一起过生日,并有幸成为“生在二月形象特使”出现在“生日金版”上,却是我连做梦都不曾想过的事。我想把这期杂志寄给爸爸、妈妈和亲戚朋友,让他们共同分享我的幸福。我要永久珍藏“生日金版”,以使我的生命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我从农村一个普通青年农民走进乡镇机关,成为乡宣传文化中心一名工作人员,是自己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奋力拼搏的结果,而我心里最清楚:是《西南民兵》给我的知识,给我的营养,给我的动力,才有了今天。1985年秋,由于家境贫寒,高中毕业时,我只能放弃高考,回家“修地球”。一段时间,我总是提不起精神来。一天,父亲带我去民兵连长家做客,看到了《西南  相似文献   

10.
    
夜深人静,我独自一人坐在办公桌前,明亮的台灯照在我书写的纸面上,手中的钢笔,勾起了我对往日那一盏又一盏灯的许多思念,几多感慨。 六岁那年,正值“大跃进”结束不久,我走进了家乡的木林堂小学读初小。下午放学回家,牵着牛儿上山坡,太阳落山时,骑上牛儿把家归。那时,晚上做家庭作业就全靠那盏小小的煤油灯了。说起那盏煤油灯,我记得是父亲在用完墨水之后的一个小玻璃瓶上钻一个小洞,用铁皮卷一个小圆筒,穿上线做成。这盏十分简陋的煤油灯,火光虽然显得渺小,它却伴随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点燃了我少年心灵的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11.
梦醒后的忏悔当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清香,当人们走出户外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感受着自由幸福时,我却走进了高墙内一间戒备森严的监房。看今忆昔,我几乎每天都流着悔恨和痛苦的泪。悔不该,财迷心窍一时冲动而为之。我原是一名仓库的教导员,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令人羡...  相似文献   

12.
“边陲红”不仅是一个引人遐想的词语,还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代表着一群在祖国西北边陲,喀什河谷,艰苦条件下爱岗敬业的武警官兵。最初,我第一次看见“边陲红”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那些洋溢着青春的面庞,却布满红彤彤的“落霞”,那是2001年冬,我走进了西北边  相似文献   

13.
2001年3月,鄂西北山区的杜鹃花开得分外的艳,我来到坐落在深山里的空军某油库采访。库领导向我介绍,他们库有个“夫妻哨所”,士官罗映林夫妇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长年生活在那里。也许是因为我和妹妹也是一对生长在军营里的双胞胎的缘故,我带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走进了那个深山哨所,走进了双胞胎姐妹军军和营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1980年的春天,河西的雪还下个没完没了。新兵训练结束后,我就迎着飞舞的雪花走进了现在这座营盘。当皑皑白雪中几排灰色的房子出现在我眼前时,一路上憧憬高楼大厦、喧闹繁华美景的心情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个时候还没有恢复军衔制。只记得领我的是一个肩宽身高、虎背熊腰的高个子,30来岁,脸膛黑乎乎的,面若冰霜,跟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16日上午10点,在第二炮兵总医院的住院部见到刘景红,我迅速给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位护理部主任的故事我早在几年前就听说过,这是一个让人尊敬的领导,也是一个让人仰视的女人。二炮总医院两次走进北京电视台的“真情互动”节目、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李淑君的成长、改变“京华天使”的评选规则以团队名义获此殊荣,以及二炮总医院“爱心团队”的声名远播,都无法离开这位戴着眼镜的美丽大校。  相似文献   

16.
正从16岁开始,3次努力,38岁勉强当上了"学生兵";没有基层部队的生活,只经历过黄龙王沟一场客客气气的军训。在我走进西藏军区边防某团五连之前,对于连队生活,我没有任何可以说道的。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虽然仅仅只有半个月,但我找到了归属感。这才发现,原来能说说自己的"老部队"竟有一种荣耀的感觉。51岁,我带上列兵军衔,走进五连五班,在尴尬后体会了自豪。五班原有8名战士。我来之后,每次连队点名班长刘阳都底气十足地报告:"五班应到9名,实到9名!"我成了五连五班的战士。这对于我来说,是件自豪的事情——名军人应有的价值、责任、使命等要素,在我心里变得越来越具体清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个梦想,身着国防绿,驻守祖国的边防;我有一个梦想,手执钢枪浴血沙场……"这是韦正腾儿时的梦想。而今,身为贵州省册享县人武部职工的他仍然在为理想执着地奔跑。 1993年冬天,韦正腾带着梦想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军营。在四年摸爬滚打的军旅生涯中,他用汗水和心血镌刻军人神圣的称号,两次荣立三等功。1996年,服役期满,他恋恋不舍,告别军营,回到故乡。  相似文献   

18.
走进十月     
王群 《政工学刊》2001,(10):1-1
走进十月,就跨入了一个收获和平的季节;走进十月,就联想起共和国成立 的庄严时刻;走进十月,就触摸到中华儿女跳动的脉搏;走进十月,就追忆起黎明前那段峥 嵘的岁月。一九四九年十月,是中国历史永远难忘的时刻,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成为中国人民 命运的新起点。从此,腐朽与黑暗、屈辱与压迫被抛到历史的沉舟侧畔;从此,鲜艳的五星 红旗在古老的中华大地迎风招展。走进十月,就走进了经典的故事;走进十月,就走进了未来的畅想。十月,是共和国大厦的奠基;是国家崛起、民族昌盛的里程碑;是中国人民团结拼搏、艰苦 奋斗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笔者走进十四师皮山农场中学操场,无意间被一个身材结实的学生吸引住了。只见他正专心致志地练习着军体拳,动作娴熟、姿势标准,经周围的同学介绍,才知道他是该校初中二年级维吾尔族学生麦麦提·赛迪艾合买提。"我喜欢当兵的哥哥,因为我觉得他们很酷!我长大以后要成为像我们教官一样优秀的军人,这样我就可以保卫我们的祖国,保卫我们的家乡了。"麦麦提·赛迪艾合买提十分豪迈地说道。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通过新闻媒了解,还是亲自考察,吴民礼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一身军装,拎着一个打了补丁的黑皮包,骑着一辆旧自行车。然而,走进他的办公室,看到的却是一墙的奖状,一柜子的战士来信,一桌子《战友知音》小报。[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